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貝塔先生

2008-08-14 08:52:39

樂觀向上的吃貨


因為受夠那些俗爛的內容
我想用心做好一個自媒體

它叫{{溫卵人間}}
它的微信公眾號:wenluanrenjian

=這是我的微信公眾訂閱號=
=在被資訊狂轟濫炸的日常=
=放心這裡拒絕貼心的雞湯=
=我只想讓生活有些真營養=
===希望你能夠喜歡===


---------廣告結束,我讓路-----------


  朱老爺子和老兄弟喝了酒,顫顫悠悠走在過道里,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忙活一輩子,就為了這個……想了氣人,好滋味兒誰嘗過了?」

  最近自己閒來無事,熱衷於燒菜,每天睜圓了眼,在網上四處找些菜譜來研究,奔波於廚房和電腦間,電光火閃,雖說賣相不好,到底做出來了,對一個從來不進廚房的男人,也算是有些聊以慰藉的資本。
  所謂食色性也,畢竟是人的本性。浪子比不上,吃貨還算排的進前三。
  《禮記·禮運》有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正巧最近打算溫習李安,於是挨個看了《推手》和《喜宴》,只剩一個《飲食男女》留給今晚。
  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開篇車水馬龍的街道,告訴我們這是關於生活的故事。鏡頭一轉,燒炒煎炸,油鹽醬醋,雞鴨魚肉,鏡頭的快切,朱老爺子的手。這回子做了大廚,一桌拿手的好菜。
  既然是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不得不提及前面兩部片子,用李安自己的話說:父愛三疊,是以為家。前兩部,老實說,基於矛盾各方的投降,結局總是無奈的。單就這部而言,看過許多人的理解,認為仍然延續無奈的諷刺的主調。我卻覺得心裡暖極了。
  因為李安終於給了我們答案。
  一個喪偶的老頭子,三個各具性格的丫頭,兩兩相加,湊成一個矛盾重重的家。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也無非就是這個意思。
  片裡的幾個人物,雖說戲份有輕重之分,但是劇本功力深厚,各個詮釋的清清楚楚,演員也準確拿捏,絲絲入扣。單挑三個女兒來看。
  大女兒,基督徒,生活保守,內向,教師的職業身份再合適不過。當然,也是徹頭徹尾的悶騷女,見不得對門夫妻親親我我天天唱K,也聽不得窗外野貓叫春歡暢。劇情的交代,我們看的清楚,這個人活在對於過去的臆想之中,其實所謂受初戀之傷,不過只是日復一日自我孤獨寂寞的幻想中,所找到的可以用以自欺欺人的安慰依據罷了。李安善用對比,緊湊但是平緩的敘事過程里,一幕一幕的對比接連發生,就這個人物分析,在神曲的背景樂下,雖算不上標準的聲畫對立,但是衝擊力的確也是給夠了的。波浪捲髮,烈焰紅唇,主動獻身,一個古板固執的老處女形像被打破。而戀愛,也就來了。
  二女兒,女強人,航空公司企管,夠現代夠新潮夠獨立夠奔放。很好很強大。卻是標準的先抑後揚型。童年有陰影,被嚴父給予厚望,可以看出曾經承受過不小的壓力。個人感情生活也算是一塌糊塗,與前夫維持彈指即破的性愛關係。與父親的情感轉變算是全片一條重要的線索,從開頭一直延續到結尾。
  小女兒。學生。單純天真。還好運氣不錯,遇到青少年哪吒。未婚先孕,嫁入富家。
  三女一父。又是一個家庭難題。幾個人受家庭壓力的強迫,雖說住在一起,感情的聯絡和維繫無非也是例行的週日晚餐。一桌五彩斑斕的美食,四個垂頭喪氣的生活戲子。
  一團亂麻。
  人之所以覺得活著累。無非是亂七八糟操蛋的事兒齊齊不約而同出現,嬉笑嘲諷的聚集在一起,要看我們生活的笑話。工作壓力大,帳頭的赤字,老婆要買名牌包,兒子要進補習班,父母嘮嘮叨叨不能排憂解難,自己只有輛奧拓,兒時發小卻置了一輛奧迪,同學會個個西裝筆挺,脂濃粉厚……
  失敗,失敗,還是失敗。
  生活大不了也就這個樣子。既然沒有破罐子破摔的勇氣,到底求神拜佛渴望安樂度日少些麻煩。
  片裡的人也有著自己的麻煩。父親漸漸老去,大廚失去味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自信立足,女兒們各懷心事,自己的事已然煩不過來,對於家庭這樣從頭面對的溫床,自然少了許多該有的反思。
  醫院裡那段,看的人揪心。二女兒看著父親一個人在醫院檢查身體,之後邁著遲鈍的步子消失在電梯裡,熱淚盈眶。父親的老兄弟溫伯伯突然辭世,也大抵可以算作是導演給的警示。
  何必等到一切都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矛盾的存在,終究有它存在的道理。就像這個家一樣,老爺子在飯桌上藉著酒勁說:
  「其實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第一次觀影時,看到這裡,一下子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對於之前的兩部片子《推手》和《喜宴》,自己汗顏於看的太過理智,卻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意義。
  之所以說李安用第三部《飲食男女》告訴了我們答案,也在於此。說他是天才,並不為過。各個細節,分明是深思熟慮,萬萬少不得。
  我們老是愛走極端。要嘛感性的不得了,對於一切投入千分萬分感觸傷懷,要嘛理性至極,非得從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種種學來研究分析一舉一動。其實作為一個人,生活裡的人,家庭關係朋友關係情人關係各種關係裡的人,我們只需要用最樸實的心去面對看似最複雜的糾結。
  看看片裡的人,大女兒改頭換面,拋棄幻想,勇敢的追求愛情;二女兒悟透情字,雖說找個炮友在當今社會已然無罪,到底還是發現踏踏實實平淡是真;小女兒也用純潔去獲得了自己的幸福。
  看到這裡還不明白?那麼再看朱老爺子,即便是藉著酒勁宣佈消息,還是無視了那個神經兮兮道德敗壞的老媽子,勇敢的追求了小自己幾十歲的張艾嘉。
  其實這個信號在《推手》里李安早已給出,我們的幸福來源並不在於一切基於形式的關係維持,而在於面對我們最本質的飲、食、男、女。一家人住不住在一起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對這個家庭裡的所有成員保持一份「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其實這也就是關心和愛。
  面對紛繁複雜的生活,我自己也認為其實許多時候僅僅有愛是不夠的。但我們為什麼總樂意自己折磨自己,找出那麼多加法題,非得告訴自己說,太他媽複雜了,太他媽失敗了,太他媽瑣碎了。藉由自欺欺人而逐漸演變而生的弱者,並不值得同情。那些千萬個理由無非是給自己一個「逼不得已,委曲求全,乃至退而求其次的崇高偉大」的自我安慰。
  我有上進心,那麼工作的難題自然也不是難題。老婆要名牌包,那麼更得努力買給她,要嘛你娶她做什麼。兒子要求提高,那麼別在乎幾個小錢,這是值得慶幸和驕傲的事。父母嘮嘮叨叨難以排憂解難,何必以沉默和唯唯諾諾應對所有,多些交流,自然自己之身都是父母所授,那麼互相理解也不難。自己只有奧拓,也比發小的奧迪強,現在流行mini風。同學會上各個西裝筆挺也別在乎,安妮寶貝提倡大家穿麻布才是王道。
  當然,你也可以管這叫做自欺欺人。我只能說,萬事基於自我的內心,生活如若可以快樂,這樣正途上的自我激勵何嘗不可?畢竟是普通人,只求衣食無憂,健康快樂,平平安安。
  只需記住愛和努力,那麼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從今天起,做個樂觀向上的吃貨,也比做個眉頭緊鎖的柏拉圖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