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極光追殺令--Dark City

移魂都市/极光追杀令/黑暗城市

7.6 / 212,463人    100分鐘 | 111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亞歷士普羅亞斯
編劇: 亞歷士普羅亞斯
演員: 魯佛西維爾 基佛蘇德蘭 珍妮佛康納莉 理查歐拜恩 伊恩理察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惡魔的步調

2008-08-15 18:30:29

所謂的經典


Alex Proyas一直以來都是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不過很顯然改編自Isaac Asimov小說的《機械公敵》(I, Robot)並沒有為他帶來更多的聲譽,因為這本質上是一部打了Will 史密斯標籤的電影。

他的下一部好萊塢商業電影《預知》(Knowing)將由Nicolas Cage擔當主演,雖然是似曾相識的題材,像《致命報酬》(Paycheck)、《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都有這樣的調調,但相當期待Alex Proyas與Nicolas Cage的合作,眾所周知,Nicolas Cage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而Will 史密斯作為演員來說實在是太強勢了,他主演的電影大部人是去看他的人而非電影。

因此,議程中的2010年上映的I, Robot 2沒有Will 史密斯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Alex Proyas則可有可無。

相對於Sam Raimi,從《鬼玩人》(Evil Dead)到《蜘蛛人》(Spider-Man);以及Christopher Nolan,從《記憶碎片》(Memento)、《致命魔術》(The Prestige)到《蝙蝠俠》(Batman),Alex Proyas似乎從未到過巔峰狀態。也許90年代就是他的巔峰時期,然後他便開始迷茫了。

1963年9月23日出生於埃及的Alex Proyas,父母是希臘人,三歲時舉家遷往澳洲,從此定居下來。所以Alex Proyas是M. Night Shyamalan(印度出生)、Christopher Nolan(英國出生學習)、Guillermo del Toro(墨西哥)等好萊塢外籍軍團中的一員。我趨向於這麼認為,在不同文化文明間遊走的人,他們的作品會更吸引人一點。

雖然從十歲開始就拍起了電影,但Alex Proyas跟David Fincher、Michael Bay一樣都是從拍MV起家的,所以從表面看他們的電影,都是以視覺效果見長,對於Alex特別是長景的鏡頭拉伸,而同故事氛圍結合時,三人又各有千秋,David非常穩重,Michael幾近炫耀輕浮,而Alex則是不時地帶來點驚喜。

1994年接拍了幾個MV,包括Sting精選輯Fields of Gold中的All This Time之後,Alex Proyas才終于于同年折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烏鴉》(The Crow)。

為什麼說折騰呢?《烏鴉》能上映,也算是奇蹟了,因為在此之前,1993年4月1日零點30分,影片拍攝過半時,主演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威爾明頓市的電影片場,被人在道具槍中裝入真子彈而一槍斃命。還好因為電影本身的黑色特質,靠著替身和當時簡單的電腦特技遮遮掩掩地才不至於流產。然後難產兒成了經典。

《烏鴉》常常跟Ridley Scott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1982),Tim Burton的《蝙蝠俠》系列(1989,1992)相提並論,可見它的地位。《烏鴉》之後拍了數部續集,甚至於1998年拍了1季22集的劇集,但跟Alex Proyas都沒什麼關係。

雖然Heath Ledger之於《黑暗騎士》,李國豪之於《烏鴉》這樣的類比並不是十分恰當,但總算都是歌特情調與死亡的聯繫。不過很可惜《烏鴉》沒有《黑暗騎士》那樣的商業潛力,也沒有《罪惡之城》(Sin City)那樣極具號召力的原作,而後者也不能算是真正進入了主流市場,混合了點Noir Film情調的到最後也許多半隻能歸入cult之例,流行了反而會變樣。這種文化本來就是非主流的,萬一哪天真的主流起來,那這個世界肯定物是人非,變得非常的奇怪了。

如果說以Guillermo del Toro的商業轉型,從《秘密客》(Mimic)、《潘神的迷宮》(Pan's Labyrinth)到《地獄男爵》(Hellboy)、《霍比特人》(The Hobbit),為一個標準;那麼Sam Raimi是個大成功者,從《鬼玩人》到《蜘蛛人》,受眾面擴大,從很cult到很pop,不妨礙天秤兩頭平衡;而為求一脈相承的以恐怖元素表現各種主題的M. Night Shyamalan,至從04年《靈異村莊》(The Village)後經歷了06年《水中女妖》(Lady in the Water),08年《隨風而逝》(The Happening)一敗再敗,嚴然票房毒藥,他的下一部作品將是以美劇動畫《降世神通》改編的真人電影The Last Airbender,看他這回怎麼一脈相承,M. Night Shyamalan這種以恐怖元素一脈相承的執念實在是不容易拓展戲路以及觀眾群,恐怖片愛好者會認為他拍的東西越來越嗲了,而普通觀眾則會認為他拍的東西越來越不倫不類的;這一點上Christopher Nolan做的倒是比較好,或者說他的風格實在是變化不大,一脈相承的凝重,懸疑。

其實一脈相承也好,轉型的很厲害也好,都得自己心裡先掂量好了,像Alex Proyas,轉的就像是做了變性手術似的,1998年在好萊塢拍完《移魂都市》(Dark City)後,跑回澳洲去了,然後2002年拍了部十萬八千里風格的《車庫搖滾》(Garage Days)。也許是為了拓展自己的戲路以及觀眾群做的努力吧,於是我們看到了完全另一重人格的Alex Proyas。如果一定要分清楚這兩個Alex Proyas有什麼一脈相承的東西的話,那肯定是音樂,像《移魂都市》裡的插曲The Night Has 1000 Eyes以及對爵士名曲Sway的重新演繹都經典至極,對配樂的關注,這就是Alex的其中特點之一,畢竟是拍MV起家的;Alex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幻想的體質。

也許Alex每十年就轉型一次,至今還未看過他80年代的那些超現實主義的科幻電影(因為極為難找,諸如1989年的"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等),從八十年代的超現實主義幻想到九十年代的黑色幻想,再到現在的商業幻想,這就是Alex Proyas的轉變軌跡。

也許到最後,每個人都會因為商業而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是必然的,因為這個時代個體與社會整體間的相互影響有了一個質的變化,業已形成的整體意識對個體的影響大大高於了後者對前者的影響。

《車庫搖滾》很青春很搖滾,跟《烏鴉》、《移魂都市》比起來簡直就是陽光了,而且亮度上是巨大數量級的提高;也許這樣的轉變是為了洗刷自己之前在好萊塢定下來的陰鬱印象?

這之後Alex Proyas又回到好萊塢發展,2004年《機械公敵》上映。

早先有傳Alex明年會接拍一部《神奇四俠》的衍生電影Silver Surfer,不過他本人則予以了否認。沒接最好,《神奇四俠》本身就很惡俗,除了娛樂就不再剩下任何東西了,第一印象分就不好。所以,想像不出Silver Surfer能拿出什麼好的劇本來;而且看起來也不太可能會有什麼實力派演員加入。雖然當下拍漫畫改編確實十有八九會火起來,就像是Sam Raimi,就像是Christopher Nolan,就像是Guillermo del Toro……而當年《烏鴉》的原作其實也是漫畫,不過選材仍然是第一重要的,如果當年《罪惡之城》被Alex Proyas攬去了,他現在肯定很火。也不知道當年Robert Rodriguez到底拍了Frank Miller多少馬屁才拿到的改編權。另外,如果當年《烏鴉》和《移魂都市》的選角能更加講究一點,多些實力派演員加入,(《移魂都市》中的醫生倒是為日後美劇《24小時》中的小強Kiefer Sutherland所飾),Alex的知名度應該今非昔比如日中天,也不至於對好萊塢灰心喪氣中途跑回家去。很可惜在沒有時光機的情況下,我們改變不了當年。


最後說回《移魂都市》,最近似乎又颳起了一陣《移魂都市》的觀看熱潮,原因大抵上是因為出了個導演剪輯版。

像《烏鴉》,《移魂都市》也算不上是純正的Film Noir。《移魂都市》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熔爐。適當的混血總是讓人覺得賞心悅目。

看押井守1985的OVA動畫《天使之卵》是在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如果Alex也看動畫的話,我會深信這部動畫對他影響至深,除了相同的黑色情調,你還可以發現它們的主題是如此的相似,而它們的結尾部份幾乎是如出一轍。《天使之卵》講的是垂死方舟上的故事,而《移魂都市》講的則是外星人的方舟故事。

《移魂都市》(1998)的那個結尾,被我與《異次元駭客》(The Thirteenth Floor,1999)的終場相提並論,讓人大為感慨這個世界實在是沒有真實可言,沒有真相可言。此外很巧的是《異次元駭客》在1988年,《移魂都市》出世前十年還有過一個澳洲版本,那時候Alex還未到好萊塢發展,不知道這是否對他起過任何影響。

《移魂都市》中貫穿主線以及最後終於出現的貝殼海岸(ShellBeach)的寓意讓人想起紀伯倫《沙與沫》中的詩句:

他們醒來時對我說:你和你所在的世界,不過是無邊大海的無邊沙灘上的一粒細沙。
在夢中我對他們說:我就是無邊的大海,世間萬物不過是我沙灘上顆顆沙粒。

把細沙換成貝殼,其實是差不太多的意思。

(當然,紀伯倫的詩句與愛麗絲與紅心國王夢的維繫關係以及周公夢蝶的典故更相近些,而《移魂都市》則更加強調另一種層面的尋找,衝破真相與謊言的虛實之壁壘)

能承受的住時間考驗,十年以上,仍然陸續有人用驚奇的眼神聲稱自己發現了它。那這就是所謂的經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