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追擊者--The Chaser

追击者/

7.8 / 74,257人    125分鐘

導演: 羅泓軫
演員: 金倫奭 河正宇 徐令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十步

2008-08-16 22:19:15

無能為力:《追擊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評斷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僅僅對我自身而言——我的標準實在簡單得很:能不能引起我說兩句的衝動。在這衝動的背後,要嘛是感動,要嘛是激贊,要嘛就是,隱痛。

電影《追擊者》里,殺人犯池英民走進雜貨店——他本該是急著回到家中處理美珍和兩位鄰居的屍體——買香菸,老闆娘的一句話,讓她斷送了自己和他人的性命。從池英民被白痴的檢察官批准釋放、神情平靜地走出警察局時,我原本稍稍放下的心再次提了起來。老闆娘把錘子遞給池,說:「看你那樣站在那裡我就感覺安全多了。」這是多麼荒謬!她哪裡知道,對方拿了錘子,是要了結自己的性命呢?她親手把一分鐘後殺死自己的兇器送到殺人者的手中。

但是我並不在乎她,就像那兩位不知趣的鄰居。在多數的刑事案件影片中,總有一些跑龍套的犧牲者,他們的死亡,只是作為陪襯和點綴,用來刻畫主角性格的一個側面。老闆娘的生死,引不起我情緒的波動,也許正如影片導演希望的那樣,我全部的心神都灌注在美珍能否獲救身上。

美珍是一位性工作者,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這晚儘管她感冒發燒,還是答應了老大忠浩的要求,去見一位挑剔的客人。故事——也許更準確的說法是「悲劇」——由此展開。

老闆娘無心之語引來殺身之禍,裡屋的美珍卻毫不知情。我心弦緊扣,緊張的有些胃疼。事後我回憶起來,驀然發覺,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融入一部電影了。好的導演,總是不知不覺中讓觀眾忘記攝影機的存在,演員所見即是他所見,而能感受劇中人的感受。一個不合格的導演,則是在說故事的時候,時不時提醒你:我這是在拍戲呢。在後者的電影中,永遠不會有代入感,永遠不會感受震撼。

我是存著一絲希望的:女警官跟蹤池英民來到雜貨店外,如果她有足夠的警覺性,察覺到池英民進去的時間過長,就會上前查看,然後發現美珍。趁著鏡頭切換給大街上茫無頭緒尋找美珍的忠浩的間隙,我甚至想像了一下接下來的鏡頭安排:池英民進了內屋,發現美珍。美珍已然失去抵抗的力量,不能再像前次,奮力的掙扎逃脫了鐵錘下的鐵錐無情的錘擊。池英民面無表情地舉起了錘子,緊要關頭,女警官破門而入,擊斃或擊倒兇手,美珍獲救。

我承認,這樣一定會讓影片的結尾落入窠臼,顯得俗套。但我本質上就是一個俗人,我敏感的心無法抗拒悲劇的震懾,我喜歡結局是圓滿的,我整整緊張了近兩個小時,希望最後能夠以歡愉收場,能大鬆一口氣,心滿意足地回寢室睡覺。

紫霞仙子對至尊寶說:我猜中了這開頭,但是猜不中這結局。那時節,我十六七歲,感動的熱淚盈眶。如今卻是絕望。

不錯,絕望。

池英民高高舉起了鐵錘,鏡頭變得異常緩慢,一段舒緩的配樂響起。

有那麼一瞬間,我還在祈望著,導演能不能別這麼絕情?

鐵錘毫無猶豫地落下了,狠狠砸在美珍的頭顱上。

那一刻,我覺得很悲傷。有一種近乎麻痹的感覺,以心臟為中心,向四肢百胲瀰漫侵襲。等到那感覺稍稍減弱,才發現,心底在隱隱作痛。鏡頭在揚起落下的鐵錘、飛濺狂舞灑落的鮮血、狂奔而吶喊無聲的忠浩之間切換著,我扭過頭,不忍再看。

有那麼一會兒,我想罵人。可是罵誰呢?檢察官的官僚作風?警察的無能?還是,命運的乖蹇?

對於檢察官代表的官僚體系,出於證據不足要求收回隊伍取消挖掘行動,將罪犯無罪釋放,其實不該被批評:他們的反應和行動的速度還是很快的,對程序正義和司法制度的尊重,無疑比抓住一個個體罪犯更為重要。當然,認為警方此舉是轉移視線、推卸保護市長不力讓他被人扔了大便的伎倆,無疑是淫者見淫地以小人心度君子腹了。唯一要譴責的是警察的無能,正如忠浩指出的那樣:美珍停車的地方已經找到,以其為中心點,方圓五分鐘路程之內展開地毯式搜查,救出美珍絕對可行。12小時過去,他們毫無收穫。而那位跟蹤兇手到了雜貨店的女警官,難道是白痴嗎?

許多人把這部電影和《殺人回憶》聯繫起來,毫不奇怪,同樣令人心痛,同樣震撼人心。前者是警察破不了案,抓不住兇手,後者是抓住又放,人,最終沒能救下。

如果韓國電影中的警察,有我們大陸警察一半聰明能幹,還會有這些在螢幕上出現嗎?或許宋康昊不必對著鏡頭無聲噙淚,美珍和女兒不必陰陽兩隔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