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樊相伶

2008-08-28 22:50:57

Madeleine的隱忍是一種典型的英國品質


    第一次看《理智與情感》的時候還是小孩,當時非常不理解大女兒艾莉娜那種面對困難和命運不公平時的隱忍為什麼是簡-奧斯汀所讚賞的理性愛情態度,而二女兒狂熱大膽地追求愛情卻落得幼稚不成熟的名聲。後來,看過一些英國小說、影視作品,聽一聽英國人對各類人物的評價才知道,他們普遍追求有節制的、理性的生活與情感態度,即便是《傲慢與偏見》這樣浪漫的小說,也充滿了對人性的不斷拷煉最終認清本質才墜入愛河,一見鍾情就不顧後果的愛是無節制、不理性因而不能接受的。
    應該說「節制、理性」是英國人推崇的人生態度。我們從影視作品裡面看到的英國管家(比如《蝴蝶夢》裡面的嚴厲女管家)都是維護這種生活態度,鞭策下一代主人的忠實臣民。在英國老電影裡面,你常常可以看到一個管家嚴厲地規定主人的作息或指責主人的穿著不合體統,這樣的僕人往往被視作克盡職守,這在中國任何時代都是不可想像的,這就是文化的不同。
    《女王》描寫了黛安娜逝世危機中的英國王室,其中指出,女王為什麼沒有對黛安娜之死表現出巨大悲痛,原因在於在女王這樣老一輩的英國人心裡,面對一切困境和痛苦時候的隱忍是做一個好管理者必須的品質,而這種隱忍卻被理解成了冷漠。姑且不管這部影片是否是為皇室開脫而這樣說,不過隱忍精神確實在英國社會有很大影響力。比如在親人葬禮上的克制會被認為是堅強、不給他人帶來煩擾的優秀品質。所以當我看到Madeleine在親身妹妹和丈夫的醜聞中依然默默忍受和維持家庭的完整,我覺得這不是因為她虛偽,而是她們的價值觀驅使她這樣做。大部份老派英國婦女看到這樣的角色,會覺得這是一個稱職的女人,儘管她忍受不可想像的痛苦。「生活本身就是苦難!」大部份英國人會聳聳肩膀這樣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