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55,058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iSuNLiMiTeD

2008-09-09 05:50:23

偉大真理的反面同樣是偉大的真理


思想一根筋,凡事不是對就是錯、不是好就是壞的觀眾朋友,大概會覺得這部片子一塌糊塗吧:沒有傳統意義的英雄,英雄要嘛被耍猴要嘛棄明投暗,小蝙蝠的結局還居然是逃亡而不是凱旋,聲名狼藉,傷痕纍纍;也沒有傳統意義的壞蛋,壞蛋太聰明太強大了,沒有被一擊KO更沒有被轟成馬蜂窩,小丑甚至從開始一直笑到最後。

我要說:這部片子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英雄片,它述說的是一塌糊塗的真實世界。這叫魔幻現實主義。虛幻的背景是為了達至更純粹真實的描述——一個制度健全、標榜倫理、有法律鬥士、乃至有超級英雄(並且由炫目的高科技武裝)的社會,終究也是一個被人性主宰的社會。邪人落網又如何?鬥士崩潰,英雄名裂,正義慘勝,只能消極地維持著社會平衡。似乎尋不著真理、看不到出路的結局,是人本主義與虛無主義的推論,表現的是社會制度與倫理的無力感。這是關於正義和平衡的議題。都說人應該追求正義、摒棄邪惡,現實情況呢?絕大部份人只是善與惡的結合體,大而化之,整個社會也便是這樣了。

片中人都既有說謊、也有坦誠的時候,至善和至惡就這樣被否定。所有個人和組織都有著其社會像徵意義:

1、蝙蝠俠是一個追求絕對正義、追求人性向善的完美主義者,可是誇父終不能追日;
2、哈維是正義的希望,是有信仰、有追求的個人主義者,可是當信仰的和追求的都荒誕地破滅後,他便也墮落為荒誕,他曾是最相信正義、為自己創造命運的人,到最後似乎卻成為最「無所謂」的人。與其說他是被小丑「策反」、背叛正義,不如說是被小丑揭露出的社會不公平、不正義的真相所刺激。與其說他是「小醜的底牌」,不如說他是人性的底牌。槍殺警察內奸、綁架戈登一家這連串歇斯底裡的表現,如果我們願意從中立的角度去理解,那麼他的目的也是懲罰犯了過錯的人(雖然動了私刑,可是蝙蝠俠也是動的私刑),也是在尋問正義與公平何在(只是從採取「正義」的手段走向了採取「非正義」的手段);
3、戈登似乎是一個正牌人,可是正如小丑所言,誰都有自己的謀劃,戈登「糾結蝙蝠俠和哈維,策劃了一個欺騙家人、欺騙同事、欺騙領導、欺騙公眾的大騙局,試圖誘捕小丑,最終計劃被識穿,釀成災難,害死許多無辜的人」,評判事件的正當性,究竟是單憑出發點呢,還是要考慮到過程、手段、結果?評判哈維和戈登,陷入的是同樣的困難:好人可以做壞事,壞人可以做善事;
4、罪惡幫派似乎是無可爭議的邪惡,可是他們同樣蒙受巨大的損失,在被小丑玩弄於鼓掌的事情上,他們犯的錯和民眾是類似的,小丑在他們眼中的地位以及蝙蝠俠在民眾眼中的地位同樣是類似的,正義與邪惡的對立一點都不絕對,有時還很諷刺,就跟小丑對蝙蝠俠的「曖昧」一般;
5、小丑聰明、狡詐、強悍,他犯罪不擇手段,卻沒有採取過任何手段掩飾自己的邪惡,從這個角度講他又是坦蕩的;
6、要求蝙蝠俠自首、以及匪徒和人質互換著裝,暗示的是人類如此容易被危機嚇倒、被利益引誘、被表象瞞騙、被環境影響,正義與真實的份量是如此之輕;
7、警察的內奸,都不是大奸大惡之徒,觀眾站在審判的角度會覺得他們罪惡、無恥,可他們運用的只是最普遍、最「合理」的邏輯,為了自己更關心的人、為了自己能看得見的利益,而欺騙、出賣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的人、遠離「不現實」的所謂正義與良知;
8、船上的人最終都沒有選擇引爆。我曾假設過一種結果,市民一方選擇引爆,結果爆炸的卻是自己的船:顯然導演不願意正義完敗,起碼,要留下希望。哈維和警察內奸都墮落了,可是在面臨最後的、最嚴峻的道德拷問時,在作為群體的一份子時,社會的良知還是贏了一把。於是我又猜想,如果並非是兩艘船、兩個群體,而是兩個個體的話,情況會不會不一樣?我的答案是會不一樣。小丑對人性作為個體的弱點琢磨得很透的同時(他成功破解了哈維、戈登設下的局,又動搖了哈維的思想),卻忽略了人的社會性(真正擊敗小醜的是群眾的良知)——這是導演留下的又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片子是一部英雄片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一般英雄片的超越乃至對「英雄」的否定。「不能更好,也不會更壞,因為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好和壞,我們都在生存,並將繼續生存下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