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大逃殺2:決戰天堂--Battle Royale II

大逃杀2:镇魂歌/BattleRoyale2:Revenge

4.6 / 21,539人    Japan:134分鐘 | Japan:15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深作欣二
演員: 藤原龍也 前田亞季 前田愛 忍成修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行空天牛。

2008-09-10 19:41:08

角色與規則的力量


看了日本電影《大逃殺》的兩部曲東京聖戰和鎮魂歌,首先讓我迷上了鎮魂歌裡的北野姑娘,酷酷的很有神氣,然後由這部電影引發了一些思考。
 
劇情大致是這樣的:在成年人和年輕人矛盾日益激化的時代,民不聊生、恐怖份子活躍,成年人就通過軍隊的高科技技術手段來開展BR計劃來制裁這些一直在反抗他們的年輕人。所謂的BR計劃,就是把一群年輕人拉到一個荒島上,讓他們互相殘殺,最後活下來的那個為勝利者,後來由於劇情的原因又改革成了BR2計劃,規則的變態程度相當。估計只有日本人才能想出這樣變態的遊戲規則吧。整個場面血腥混亂,為了生存而又沒有辦法顛覆這個遊戲規則,因為退出的結果也是引爆脖子上的炸彈,以前的好朋友都開始猜疑、提防和相互殘殺。
 
看了這部片子,咱不妨參照心理學分析分析。角色和規則可以帶來令人吃驚的力量,人的行為跟他的角色有著很大的關係。試想想,那些在課堂凶神惡煞的中學女教師也曾經是在大學校園裡楚楚動人落落大方的小美人兒,還有那些有了官性沒人性(援引柏老的語錄,沒多少抨擊之意)的領導者也曾經是勇往直前的奮鬥者,老闆或者導師可以制定苛刻的規則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任何一種角色或者說職業,都會有與其對應的行為舉動;任何一個群體裡不同層面的小群體或個體也會因為規則的影響而又不同的表現,可謂是見鬼講鬼話,見人講人話。不過這些我覺得還是角色和規則的令人吃驚力量的一個表象,還有更深層的力量。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絕大多數人在不同的角色和規則的作用下,總會或輕或重地迷失自我的觀點,丟掉了自我。這樣看來,就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給阿諛奉承、溜鬚拍馬、謊言欺騙、無忌空話等等等等的存在以合理的解釋。天哪,這些人的心理居然都是很正常的啊!就像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情況,在一個大環境下,很多的人都會有順著大家的意見來說話,比如說一幫哥們在這場電影,本來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價還算可以,但是突然有人說這電影是什麼狗屁啊,演技沒演技,情節沒情節,整個垃圾,這時候你就可能開始懷疑自己覺著這個電影還不錯的論斷是不是還站得住腳,會不會引起別人的鄙視說咱品味太差,於是乎心裡的天平開始傾斜了,當然,哥們兒也都和你的想法差不多,都開始發表偏激評論,再於是乎這部電影就真的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垃圾了。這就是典型的群體極化和群體盲思,因為大家都有著從眾思想。還有甚者,服從權威,即使泯滅人性都在所不惜,悲矣!當然,如果營造了一個好的從眾氛圍,從眾心理還是可以起到積極作用的。
 
除此之外,人都是自利的(這個自利完全是經濟學角度的定義,你慷慨大方捨己救人尋求人生的意義和精神的愉悅,這也是自利,和自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樣不同的角色在思考問題時候就會產生自利性偏差,心理學家常講的案例就是球迷評論和婆媳衝突,衝突和矛盾往往是由於出發點不同,如果大家有同理心,有共情能力,換位思考一下,很多問題就解決了。
 
其實,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受到角色和規則的制約,就像《大逃殺》中的七原秋也和典子,堅持著抵抗遊戲規則,堅持著愛,堅持著企盼和平,最終還是幸運地活下來了。而有個自告奮勇的殺人狂卻最終死得很難看。可見有些時候太順應規則並不一定就是勝利者。同樣的道理,我們覺得最公平的投票表決,也並不是一件公平的事,因為他完全肯定了半數以上人的意見而完全否定了其他人,這樣的遊戲規則是達不到真正的均衡的。
 
我們受著現有文化的威脅和誤導,人類的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種錯誤的慣性,我們需要的和思考的到底是什麼,好像人類的文化已經給我們定下來了,或者所處的環境已經給我們定下來了。我想到了王蒙今年4月底在我們學校作報告所說的話和所發的疑問:看到了月亮我們想到的就是皎潔和玉盤,已經沒有其他詞語了;都說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洞房之夜、題名之時就真的快樂嗎?他說這是語言的陷阱,我看這也是文化的誤導。
 
對於角色和規則,對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應該為建立自己的小文化而努力,不要落入「他人的鬧劇」。當然,咱不是要你去裸奔,也不是要你闖紅燈,因為這個社會還需要秩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