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朵蘿

2008-09-15 02:21:52

《女朋友》:她們


《女朋友》在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列表里幾乎沒有個性,和其後期作品中導演視角的強大介入不同,該片表達的形式理念尚未侵佔內容:他實心實意地藉助流暢又跌宕的情節刻畫了一群都靈上流社會女性形象,她們的友誼、愛情以及奮鬥。

影片始於Rosetta的自殺未遂,結束時她終於跳河成功了。她無望地愛著畫家Lorenzo(陶藝家Nene的未婚夫),在一個勢利浮華的圈子裡居然有殉情這等堅貞,確實令人唏噓——這難道是安東尼奧尼對愛寄託的的希望?但除了微乎其微的憐憫,Rosetta之死毫無意義,彷彿一隻泄了氣的皮球終於拖拖拉拉地癟了下去——她活著時已形同虛設,空虛的心靈貪婪著愛,死後也不能引發深切哀悼,朋友們只是如同做了虧心事一般不安:畫家回到了未婚妻身邊;教唆者Mariella短暫的哀傷之後繼續恣意而放縱的生活。

影片縱橫捭闔地展現了由眾多人物構成的關係網,不過安東尼奧尼將「攝影機」安置在Clelia身上,她是從底層階級上升而來的女強人(獨自一人在都靈開設了時裝沙龍),由於目擊了Rosetta第一次自殺而介入了她們的圈子,也許是孤獨,也許是策略,她需要朋友。她曾熱情幫助Rosetta從厭世希望中走出來; Rosetta死後,也只有Clelia歇斯底里了一小會兒,她抱怨自己的大意,譴責朋友們的冷漠,痛惜逝去的珍貴情感。但這又如何?Clelia易感傷卻不乏理智,她不會因此而接受位於lower class的建築師助手Carlo的愛,儘管她和他心心相通。結尾時,她坐上了駛向羅馬的列車。

藉助Clelia的視角,安東尼奧尼清晰地展現了某種世俗意識形態,是混合著自我陶醉、私人夢想、野心和算計的驚人現實感。人們出於寂寞而彼此取暖,愛早已沒了空間,生活中重要的東西忽然轉變為模稜兩可、面目可疑的種種「成功」。感情被種種狂奔不止的慾望所折磨,沉醉於這些關係網路中的私人事件雞零狗碎,根本不值得被濃墨重彩地書寫,卻耗幹了全部的念想。最後,連身臨其境的人們也不禁厭煩起來,生活突然陌生了,走入熟悉的房間卻不辯方向。

虛無,聽起來多麼可怕的一個詞!然而確實就是安東尼奧尼感知的生活真相,對於「虛無」,他從不居高臨下,更不試圖為其注入意義,當他獲悉對「虛無」的任何一種情感反應都純屬多餘時——他已完全置身其中了,被虛無籠罩著,在晦暗中凝視。他洞察著空虛的形式並使其貫穿其全部影片,正是這種調子製造了其影片中克制、審慎而又近乎冷酷的距離。而「她們」的故事,有著這種迷人距離的開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