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

兄弟连/战火兄弟连/诺曼第大空降

9.5 / 331,121人    705分鐘 (10 parts)

導演: 大衛法蘭科 邁可索羅門 湯姆漢克斯
編劇: Stephen Ambrose Erik Jendresen Bruce C. McKenna
演員: 史考特葛萊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萬Kwacovski

2008-09-16 00:16:58

《兄弟連》第二集劇評


    本集開始,101空降師的傘兵們開始了諾曼第戰役的征程,對於大量同樣出自諾曼第戰役的電影來說,這本電視劇基本沒有太多的新穎之處,而且Spierburg在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的高度著實難以超越,況且導演自己都活生生扔在製作方里,不用白不用,於是我們在這集看到的基本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空降兵版。
    今天在看電視的時候國內某電視劇導演又拍了個抗戰題材的電影,接受採訪的時候一本正經地說我們力求還原歷史,我們甚至還加入了偵察兵在樹林裡和敵人遭遇戰的情節,然後我看到了這部電視劇的片花,換了頻道--千篇一律的那種沒大腦的電視劇而已,又是一部!在看完《兄弟連》第二集後,這種反差尤其顯得明顯。
    我們來看看Spierburg模式下的諾曼第戰役:
    首先,要掃視戰場全貌,給人以最直接的印象,讓觀眾首先知道這仗大概該怎麼打,但如果完全都呈現出來,那觀眾就看人衝來衝去倒下幾個這樣的東西,在本劇中,導演充分地把傘兵和諾曼第地區密佈的灌木叢結合起來,虛虛實實,傘兵的身影在樹叢間若隱若現,一下子讓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伴隨著與士兵在戰壕中平視的高度拍攝,或低於人的身體,或與人等高,人探頭鏡頭也探頭,人不探頭鏡頭絕對不亂甩,這就和人物的行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觀眾方佛置身在電腦遊戲中,只有自己扮演的那個人看到的東西才是真實的,互動性大大增強;
    其次,所有中彈的片段都是來得突然,剪輯的時間極度精確,又給人一個亮相的時間又立即中彈倒下,於是看者會覺得突然但並不做作,反觀國內這些電視劇,咱的英雄要站起來拿個ZB26踏踏踏踏掃一圈再中無數彈頭支著槍不肯倒下,除了看著替人覺得累外沒有任何感覺。本集中降落後一直跟著Winters的赫爾在進攻炮兵陣地時犧牲的那個情節里,赫爾跑過一個掩體,就如同這之前所有的運動鏡頭一樣,只是一個交代,然後突然畫面右下角有次爆炸,在爆炸出現後零點幾秒的時間裡,鏡頭就切到了另外人的畫面里去了,赫爾也就這麼犧牲了,生命消失的迅速和渺小就體現在這裡。
    再次,對待片中敵人的態度--尊重,在兄弟連中,很多筆墨都給了德國人,雖然沒有完整的人物關係和情節出現,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個憲兵,那個娃娃兵,包括這集裡的那群德國戰俘最後被殘忍地射殺,給人同樣的震撼和心痛,就如在上一集中我說到的那種「絕對客觀和相對主觀」的特徵。本劇中,第一次交火應該可以算得上是一場殺戮,零散集中的小股傘兵伏擊了一隊德軍預備隊,當時他們正趕著馬車喝著酒回營地,然後就這麼不明不白地全部都被擊斃了,Spierburg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他重複了在《拯救大兵瑞恩》里一樣的一個細節--被伏擊的德軍士兵絕望地舉起雙手大喊投降,然後被裝作沒聽見的美軍士兵迅速射殺。就這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到導演是出於何種人性關懷來對待這場戰爭的,而那個因為兄弟戰死義大利而變本加厲痛恨德國人的士兵也在這集中開始了自己充滿偏見和仇恨的復仇。
    最後,畫面效果和聲音效果上,幾乎已經形成了一種經典的模式,子彈紛飛都是分左右聲道的而不是簡單的用模擬或者乾脆用素材音替代,完全真實的曳光彈彈道也絕對能讓軍事迷們大呼過癮,畫面中的那種與人物一舉一動相呼應的鏡頭抖動更增加了動感和真實感。
    這應該是Spierburg戰爭電影最令人欣賞的模式中的各種組成部份,另外,大量的對於每個士兵毫不吝惜的描寫片段時長都為之後的犧牲或者英勇表現埋下伏筆,比如這集開始的部份傘兵們坐在機艙里那種讓人窒息的寂靜時候每個人的小動作和細微的神態改變,在肯定演員表演的同時也豐滿了人物和整部戲的生命,讓每個人都顯得很重要也很可愛,這樣當他們得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歸宿後,我們才能有所深思和感觸。
    這一模式在諾曼第戰役最先幾次遭遇戰中被運動地淋漓盡致,也為全劇的戰爭場面立下一個範式。情節上,原本在第一集訓練中被壓抑的士兵個性開始展現出來,並且很符合電視劇特徵的是,本集還專門留出了一個射殺俘虜的懸念沒有完全解開,留著放後面更合適的地方提出來作渲染。
    總之,好戲開始了,等待第三集再來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