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A Scene at the Sea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夏日,在寂静的海边

7.5 / 6,760人    101分鐘

導演: 北野武
編劇: 北野武
演員: 真木藏人 大島弘子 渡邊哲 寺島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青

2008-09-28 00:41:30

關於北野導演影片的系統分析


雙面北野武——談北野武影片中的暴力和柔情

一、北野武的生平經歷:
北野武(北野武、ビート たけし,英文名Kitano Takeshi,日本著名導演、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值得區分的是北野武只使用於導演名字,演員身份的北野武是叫藝名「彼得武」(Beat Takeshi)。
1947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工學部肄業,當過計程車司機、脫衣舞秀場的喜劇演員,1973年與兼子清組成對口相聲團體《Two Beat》,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界,並以辛辣和黑色幽默受到歡迎,成為日本80年代相聲熱潮的靈魂人物。
1981年開始參與電影以及電視劇的演出,1983年第一次作為電影演員出演著名導演大島渚執導的影片《聖誕節快樂,勞倫斯先生!》。1989年他取代著名動作片導演深作欣二,執導自導自演了處女作《凶暴的男人》而一鳴驚人,該片囊括當年前日本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新秀獎,北野武出演的警察與冷血殺手對抗,讓人過目難忘。之後的幾部作品更奠定他成為上世紀90年代日本導演中堅力量的旗手。1995年駕駛摩托車發生意外,造成半邊面部癱瘓。1997年,在遭遇車禍慘劇後的第三年,北野武自導自演的《花火》問世。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找到北野武自身的影子,他對生命和自身的審視反省,躍然紙上。該片當仁不讓的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蒙特里爾影展最佳導演獎,世界各地媒體將他與黑澤明並列,甚至被譽為日本電影復興的旗手。《花火》也成為日本電影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這是自1951黑澤明的《羅生門》,1958稻垣浩的《無法阿松的一生》獲金獅獎以來相距39年第三個獲此殊榮的日本人。
北野武在當代日本電影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樣性的,他除去知名國際導演身份,也是名出色的演員,同時能勝任編劇和剪輯角色。在電視上,他對別人的電影百般挑剔,甚至把這些東西彙集成雜文出版。他的電影無法分類,包括動作片、黑幫片、青春片、時代劇、溫情片、搞笑喜劇等等。
                                                                                                    
 二.血腥的暴力
1.死的本能與發洩
關於死的本能一說最早出現於弗洛伊德的早其理論里。在其早期理論里把本能分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兩種,並以其臨床心理學經驗對性本能進行了研究。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歷,使他想到人的個性中的某種侵略本能或自我毀滅本能。1920年,弗洛伊德對他以前的本能理論進行了修正,提出了雙本能理論,即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指向生命的生長和增進,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同屬於生的本能。死的本能指向毀滅。弗洛伊德說:「一切生命的目標是死亡。生命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緊張,只有死亡,才能最終解除這種緊張。」 弗洛伊德認為,本能能量是在有機體內部發生的。但是,它能聯結於外在的對象。生的本能是如此,死的本能也是如此。不過,死的本能不是表現為一種求死的慾望,而是表現為破壞的慾望。當它向外表現的時候,成為破球、損害、征服的動力。當外界有所破壞的時候,它沒有必要來毀傷自我。但是,當向外侵犯受到挫折時,往往退回到自我內部,成為一種自殺的傾向。它的範圍很廣泛,不限於殺人和自殺,也包括自我譴責、自我懲罰、對手之間的嫉妒和對權威的反抗。
這種對於死的本能的表達在以暴力電影為其特徵的北野武電影中隨處可見。在電影《3—4×10月》中沒有理由的不斷出現的撞車場面以及用頭一敲就倒地的機車少年、影片中度嘉敷速度和兇狠的拳法,這一切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情節的安排,因為這些情節來的並無理由更不必再畫面上兇狠如此。這彷彿是人的本性中那種不可消滅的破壞慾望在作怪。性愛場面在北野武的電影中很少出現,但是往往在這種本應是情意綿綿的場景時所替代的都是讓人不可抗拒的暴力。在《3—4×10月》中所出現的兩次性愛場面分別是北野所扮演的沖繩頭目同自己的手下度嘉敷以及在赴死的一場中同自己的情婦。在這裡北野武是一個雙性戀的角色,不過無論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在這兩場性愛場面中我們所看到的都是赤裸的性慾和暴力,這是性慾望的發洩。北野武不僅在眾目睽睽下強迫自己手下同他發生了關係,而且在去組織辦公室前在車子裡強暴了自己的情婦。這兩個性愛場面除了突發性以外,我們看到的則是北野所扮演的人物詮釋的關於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能中的兩個特徵,即性本能和死的本能。恰恰因此在本片中北野在死亡的恐怖與高漲的性慾中與兩位人物發生了性關係。這種關係中充滿了暴力和毀滅的死亡意味,成為一種宣洩的出口和發洩的途徑。
在北野武指導的《奏鳴曲》中,有一個情節是北野所扮演的大哥要和他的兩個手下猜拳射擊。兩個手下極力反對卻在大哥的要求下和他玩起了遊戲,音樂在淡淡的流淌,他們在猜著拳,當他的一個手下輸掉時北野把槍指向了他……還好那是一顆空彈,然後輪到了北野他居然那麼泰然的微笑著將槍舉到自己的頭頂無論手下如何勸阻,結果是那也是一顆空彈。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情節的安排,我們彷彿看到北野體內所蘊藏的對於死亡的強烈追求和衝動。這是一種難以抑制的興奮和嚮往,同生的慾望相同。在影片的結束,北野戰勝敵手歸來,這種對於生的厭倦感和對死的嚮往使他終於舉起手槍選擇了自殺。這是一個關於生和死的永恆的話題,彷彿生與死只是同體的嬰兒,而死亡是人類永遠難以承認的本能追求。
2.血性
這裡所說的血性是血的實體和虛體。我要談的不只是單純的血色、血量還有無法用鏡頭掩蓋的血的存在性。
血液做為一種生命和死亡的象徵在各類藝術中被廣泛的宣傳和應用。血液對於人類來說最直觀、最赤裸的刺激就是它獨特的顏色和性質帶給人的恐懼和不安。而北野武恰恰抓住了人們對於血的天性敏感在其影片中通過血來傳遞暴力。在《花火》中,西在被高利貸索債時用筷子刺瞎了討債者的雙眼。這個場景令人恐怖和不安的不僅是討債者緊捂的雙眼流出的鮮血,還有通過這種暴力的動作和血腥的結果所渲染出來的充滿了濃鬱血腥味道的畫面。片頭在西襲擊犯罪分子時犯罪份子和西扭打在一起,西被犯罪分子打得鮮血四濺。這並不是常規能打出的血量,毋庸置疑這是北野武的一種用血來表現暴力的手法。大量被打後噴出的血液緊張、刺激、恐怖、脅迫感迎面而來。導演好像比較衷情於對血的詮釋,無論是拳腳之戰還是槍戰。
血除了作為一種真實的再現更是導演個人意志的客觀表達,通過對血的表現來展現影片中暴力場景的嗜血性。談過了血的實體那麼談談血的虛體。血的虛體即是血的氛圍。在影片中導演有的時候取消了大量的實體血液的用法轉而用一種無血的表現方法,卻讓人強烈的感受到處處有血處處見血的氛圍。同樣,在影片的開頭。西在車場和清潔工人發生拳腳一場,北野武沒有直觀的展現血腥的打鬥場面,轉而對兩人拳腳時地下的光影進行了拍攝,通過影子的運動和對應的音效對西這個人物的強悍和血的場面做了另一種詮釋。血沒有出現但是血的氛圍已經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了。
在北野武的大量暴力電影作品中血的實體和血的虛體的應用基本都是相輔相成互相完善襯托的。提到血就不得不提影片《座頭市》,在《座頭市》中北野所扮演的盲劍客是一個刀法神出鬼沒技藝超群的人。在整個影片的打鬥情節中,刀法和血成了鏡頭詮釋的主題,這種快速了結對手的刀法和大量噴湧的血液為相對單調的影片顏色抹上一縷縷的紅色激情。影片所籠罩不安和緊張的氛圍不僅是精煉刀法下噴射的血液更是那些看見的看不見的血液下為人們的意識籠上的恐懼迷紗。
3.突發性
  突發性的暴力常常用來形容北野武影片中毫無預示性的暴力。這種突發性的暴力在北野武的電影中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在《凶暴的男人》中,開場安靜平和的郊區房屋的全景所連接的則是出奇不意的警察屋七上場將少年毒打一頓。這雖然不會引發齣戲劇性的效果,但在自然到了極點的故事發展里,突發的暴力淋漓盡致地暴露了日常生活表面安靜的假像。在屋七看到和他妹妹上床的男人時,他的表現是平和的卻在出門後出奇不意的將那個男人踢下了樓梯。在《奏鳴曲》中酒吧的槍戰也富有突發性。幾個簡單的場景鏡頭接一個北野的眼神,以下的鏡頭就是激烈的雙方交火對戰。這樣的安排不免使觀眾十分驚訝,這份驚訝同在故事的情節中沒反應過來被打死的組織幫派的成員一樣。這種情節的發生髮展已經精煉到了不需要對觀眾做過多的詮釋,只是把真實的場景展現在觀眾面前。這種突發性充滿了合理性和科學性。既不像做作的刻意安排,更不像一些導演的「講述」鏡頭一樣來得了無生趣。
同樣在《奏鳴曲》中北野他們所在基地的被炸一場同樣出其不意。在畫面中,只是交待一個人走進了組織的大門接著就是組織的兩個人在一起說話,再轉成客觀鏡頭的時候組織的大樓就突然發生了爆炸。無論是故事情節的安排還是畫面的表現都是突發性的。這種出其不意的事件不僅震驚了故事中的組織更震驚了觀眾,這種安排不僅使畫面的新奇感、震撼感加強,整個影片的戲劇性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4.安靜性
當談論暴力的安靜性時總會給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彷彿安靜和暴力並列在一起總是讓人覺得難以融通。可是在北野武的片子中暴力中暗含的安靜和安靜中的暴力不僅為我們視覺上製造了衝擊,同時這種對暴力的詮釋方式更讓人感受到內心的震撼。
在《奏鳴曲》中北野所扮演的老大獨自去消滅敵手的組,導演只是給組的建築一個遠景鏡頭,從組的聚會點的窗口中看到雙方交戰的槍火。這種從窗戶看到的槍火在寧靜的夜色中平和安靜,像是在黑夜中點燃的煙火。這種客觀而安靜的表達卻給人帶來了難以描摹的緊張感和悲傷感。在《花火》的開篇中,導演只是用了幾個鏡頭去交待地點人物和起因,接下來就是被打後的臉和擦車的手。這種安靜的省略突出的不僅是北野武「狠」的氣勢,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安靜的省略把動作縮減,讓人的視覺中心放在人物的表情和行為上表達出人物深層的氣質。同樣在這部電影裡在放貸的組織中,放貸的保鏢拿花瓶砸多嘴的幫派成員一場。只給了兩個人的凝視畫面就聽見花瓶擊打人的聲音連接人物被砸時的畫面。同樣是省略了動作語言達到的效果和開篇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花火》的結尾,北野選擇和妻子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對於自殺的前戲導演並沒有怎樣去渲染,只是在情節中交待了一把手槍里放了兩顆子彈。以海和天作為背景避開自殺時的畫面,只是交代了自殺時的強聲。在這種優美的場景中聽到了兩聲槍聲轉接在沙灘放風箏女孩定睛的表情。大海和藍天暗示了生命的本源,在這裡死亡變成了一種回歸和解脫,暗含了導演對於死亡的深刻見解。這種安靜性則是內心和靈魂的平靜,只是跳過了它自殺的手段更易把這種對死亡的見解增強。
5.反覆性
這裡所說的反覆性指的是在常規暴力電影中所出現一次的情節或行為在北野武的片子卻處理為反覆的出現和重複。在《凶暴的男人》里,屋七刑警開車輾過犯人兩次,在廁所里毆打毒販橋爪,或是毒販不肯說出毒品的來源,只是一味的冷笑,屋七便不斷地朝他臉上甩巴掌。在橋爪說「不知道」馬上朝他臉上揍的屋七,在動手前心裡已經很清楚橋爪遲早會鬆口。觀眾便在半強迫的狀態下觀賞了這段演出。在《3-4×10月》中,曾混過黑道的社區球隊教練井口一聽到曾是他小弟的黑道分子說「下次再看到你,我會直呼你的名字井口」,便在晚上的馬路上大打出手;在這場戲裡也很明顯,挨打的嘍囉並不直呼他作「井口」,而是叫了不知幾次的「井口先生」,但是井口直到他敢直呼「井口」方才罷休。這簡直如同邊觀察掌上的獵物的反應邊折磨他致死。北野武暴力電影的反覆性具有不可阻擋的氣勢和懾人的威力,暴力在反覆中被誇大凸現成為沉穩的爆發力象徵。
三.陽光般的柔情
1.東方式的愛情
用東方式的愛情來形容北野武柔情的愛情影片,是因為東方式愛情中所帶有的含蓄、委婉、內斂和宿命感在北野武詮釋的愛情中成為最明顯的特徵。在《花火》中,男主角和妻子之間的感情讓人肝腸寸斷,雙方深沉的愛在影片很多細節中都有細緻的體現。比如男主角帶了兩塊小蛋糕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玩兒拼圖遊戲,便也跟著隨手擺弄,這時頑皮的妻子趁老公不在意,悄悄把老公面前那塊蛋糕放到了自己盤中,然後把自己蛋糕上的一顆草莓摘下來放到他面前,然後二人相視而笑。這看似無足輕重的一幕,盡顯夫妻間的脈脈溫情。再如主人公搶銀行得手後以旅行為藉口偕同妻子出逃,影片沒有展現亡命天涯的緊張刺激,取而代之的是如風光片一般的湖光山色和二人相偎相依的浪漫情調。這其中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兩人之間的對話非常之少取而代之的是兩個人默契的眼神交流和不經意的相視一笑。只是在影片的結尾一句妻子對丈夫說的「謝謝」道盡了兩個人之間所有的愛和感動。
說到沉默的感情就不能不提《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男女主人公都是不能說話的聾啞人。這種人物特殊身份的設定杜絕了在影片中語言的對觀眾的吸引作用,能夠使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影片的畫面上。這樣一種最為真誠的愛情才能在電影中真誠的表現出來。電影中有這樣一段感情的高潮:男子買完滑板後女子坐車先走了,男子不知覺察了什麼開始追趕車子。而女人也在反覆思考之後下了車向男人追去。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兩個人見了面之後卻依然沒有多麼激烈的情感表達。只是女子慢慢的走過去和男人並成一排默默地向前走著。這種應該強烈被釋放的感情被壓抑掉後所帶給人的反而是一種大愛的體現。這種愛不流於表面不拘於形式更含蓄、內斂也更加的真摯。或許這樣的愛情才真正能夠體現出東方特有的情感表達才能讓人永記於心。
《玩偶》這部影片是北野武目前為止指導的作品中宿命感最為強烈的一部。在故事中穿插了三個故事:分別是年老的老大和一直等待他的女人、一位當紅的歌星和崇拜她的粉絲、還有就是松本和佐合子這對戀人。整個影片詮釋的愛情總是蔓延著濃烈的東方式愛情宿命。長凳上等待的女人等來了老大的同時也等到了老大死後更加漫長的的等待,松本和佐合子重新拾得的愛情最終卻迎來了死亡,粉絲犧牲自己自以為長久的守候卻過早的死亡。在整部影片中等待的結果往往還是無盡的等待,重新拾得的愛情彷彿永遠會被命運破壞,堅持守候的結果往往是過早的離開。佐合子對於愛情的堅守是選擇自殺,松本對愛情的守候是選擇帶愛人流浪,長凳女人的等待耗盡了一生……從中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東方式的對愛情的表達和詮釋更多的則是東方式的情感中無法逃離的宿命論。這種「玩偶」的角色所代表的不僅是故事中的人物更是現實愛情中的男男女女。這彷彿是冥冥之中命運的車輪週而復始難以改變。
2.先人後己的英雄氣質
大哥應該擁有怎樣的素質?或許這個答案在北野武的電影裡會得到最好的詮釋。《大佬》這部片子就是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大哥如何做大哥的故事。主人公山本是日本某黑幫的小頭目,在和其他幫派的對抗中,山本的勢力漸漸削弱,領袖被殺,組織被吞併。山本為了避仇孑然一身來到洛杉磯,尋找旅居此地的弟弟健一。在這裡,他找到了小混混般的弟弟以及弟弟的好友丹尼等人,幾人住在一起重操舊業,靠著不斷打拼,漸漸的使一個強大的幫派在此地重新崛起。在這期間,山本和弟弟之間的裂痕漸漸消弭,重建深厚的親情。然而,隨著己方在當地勢力的不斷擴充,他們不得不面對洛杉磯本地黑手黨的挑戰。在擁有強大火力的美國黑手黨面前,山本和他的兄弟們終於走向了一條不歸之路。
這部影片是典型的暴力與情感相互交織的電影。片中渲染的暴力鏡頭和江湖習氣數不勝數,山本的一名忠心的手下,為了說服另一幫派加入,居然毫不猶豫的舉槍自殺,其自殺時面帶微笑,竟如我們喝茶聊天般自然!此外,片中對日本黑道幫派「執行家法」的表現也是血腥殘忍,極其寫實,斷指、切腹,無不描寫的露骨刺激,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可是,當我們透過這些黑色暴力深入挖掘人物內心,看到的卻是一個像普通人一樣重情重義,充滿親情友情的中年男子。當他看到弟弟吸毒,冷漠外表下的內心深處卻是不可遏制的憤怒和失望,重重一拳打在弟弟臉上。當他得知手下的母親生日時細心的為他所有的家人挑選禮物,他的這種粗獷外表下所隱藏的細心讓人感到特別的窩心。當他的女人因為自己的原因死在槍下,他再次沉默不語,但是悲傷的情緒卻表露無疑。當兄弟們一個個慘死於對頭的槍下,身為幫派領袖的他顯得那麼孤獨無助,在影片的最後,大佬選擇了慷慨赴死,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黑人丹尼。丹尼駕車逃亡,看到袋子裡的錢和字條時,一句「大哥我佩服你,無論你在哪裡」道盡了對山本由衷的敬佩。山本對自己手下是一種江湖義氣的情感,是區別於其他情感的獨特領袖氣質。這種情感所詮釋的不僅是一種對於他人先人後己的崇高精神道德,更是人類在歷史中所信賴的領袖人物所具有的獨特的英雄氣質。
3.自娛自樂的童心
在北野武的影片中總是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笑料。這種笑料的產生不僅出現在走柔情路線的電影中,而且在以血腥為著稱的北野的暴力電影中也經常出現。在《大佬》中,北野所飾演的大哥在和手下黑人丹尼的遊戲中總是顯出幾分頑皮的孩子氣。影片中有一段大佬和黑人丹尼搖股子賭錢,整個過程像是中了邪一樣,無論怎麼搖,丹尼怎麼也贏不了大佬。丹尼在結束時才發現原來大佬在杯子的頂部開了個洞可以看見點數。這個結果讓丹尼又氣又笑,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大佬墨鏡下那一顆風趣的童心。與此如出一轍的還有兩個人打賭數經過組織的男女人數,大佬偷偷的讓女友作弊在組織的樓前走來走去,經過女人的人數勝於經過男人的人數,大佬贏了丹尼。在結尾處大佬和丹尼綁架了黑手黨的頭目卻用拉鐵絲線的方法來恐嚇和戲弄黑手黨頭目,使這種復仇和抱負變得輕鬆許多,更像是兩個孩子在玩一種自得其樂的遊戲。北野武的這種童心在影片《奏鳴曲》中體現的更加明顯。在這部影片中北野武穿插了很多生動有趣的遊戲,不僅舒緩了整個影片的節奏更是通過這種一連串的遊戲傳達出一種人生態度和對於生活的思考。在《奏鳴曲》中相撲的運用貫穿了影片中的逃亡片斷,先是幾個人玩紙相撲,在影片的延伸部份則變成了在天、地、海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場人生的相撲遊戲。同樣在這片陽光海灘上幾個人之間的扔球、傳球也上演了一場自得其樂的童心遊戲。夜晚的沙灘上有大佬戲弄手下挖出的陷阱,有無聊時的煙火槍戰,從這些遊戲中我們看出了這種潛藏在人類內心深處的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在北野武的電影中玩的最為「瀟灑」的應該就是《菊次郎的夏天》了。這是北野武的創作歷程中最具自傳性質、最富溫情的一部作品,相對於從前的寡言和血腥,這次的多話和搞笑將使人在開心歡樂中默默體會一份發自內心的感動。而這其中的自娛自樂的童心讓人真正體會到了托別已久的童年生活的那份無可替代的感動。在整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很多我們兒時所熟悉的難以忘懷的生動情節:借用孩子的吉言卻永遠也中不到獎的獎券、參加廟會的兇惡面具、假裝投幣機器人的男人、葉子的遮陽帽、還有在旅途中相識的那位小姐優秀的雜技表演,這所有的一切怎能不讓人們隱藏的童心被它深深的觸動?這種感情是最原始的萌動,自我們幼年起始終伴隨著我們變老卻在我們日漸淡忘的日子裡,北野武這位富有自娛自樂的童心大師將這些又捧到我們的面前,讓人們懂得去重新審視現在的生活,正視人之初的善和美,讓人們重拾這份久違的感動。在這場童年的故事裡洗滌我們日漸蒙蔽的童心。
4.內斂背後的酸澀
看多了北野導演的電影,卻總是在這種淡淡的藍色色調中品味出那麼幾分揮之不去的酸澀。這種說不清的酸楚感好像不僅滲透到了整個影片的故事情節中,甚至滲透進了畫面、聲音和那沉默的語言。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北野所扮演人物的那張永遠察覺不出表情的臉,讓人們總在冥冥之中將這份酸澀揉進了影片揉進了心裡。北野在他的眾多影片中所出演的都是硬漢的角色,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硬漢,卻在生活中總是充斥著這樣那樣的不幸和不知所措,人物最終的命運都顯得過於悲傷。這種濃濃的預設感使得很多人看見北野的那張毫無表情的臉時就為悲傷作了一個開頭。
在《花火》中,北野被車場的混混砍傷後去見大夫,大夫為他包紮後叮囑他要注意,他只是低頭看著溢出血的繃帶淡淡的笑著。這種笑容被聯繫在他的生活經歷中顯得如此的難以消受。一個承擔了如此多壓力的人如何去微笑,這種微笑下又夾帶著多少難以掩飾的悲傷。在《大佬》中,北野喜歡的女人因為他而死掉了,這其中並沒有表現出北野的悲痛。只是在其回到組織後為人物安排了戴墨鏡的一場戲。簡單的故事情節,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硬漢不願向人表露的內心,更是通過這一細節表現出人物在面對悲傷時堅強的自我承受能力。看到這裡一定會有很多觀眾不自覺地心疼起他來,心疼這樣一個有膽有識有情有意的真男人。這種對於墨鏡的使用在《花火》中也體現的十分到位,在人物西回憶過去同伴如何因其而受傷時,此時穿插的都是西倚著一輛車戴著墨鏡陷入回想的畫面。毋庸置疑這樣的回憶對於人物來說是傷痛而懊悔的,可是導演彷彿刻意的不想讓觀眾看到硬漢身上表露出的悲傷,取而代之的則是通過墨鏡的使用讓我們看見人物內斂背後更加深處的酸澀。這種不願示人的情感反而比那種暴露在外的情感更有令人回味的味道,對於此種情節對人物情感的間接表現所成就的不只是人物的真實的心理,更將人物獨特的個性魅力張顯出來。
四、總結
探討完北野武電影中的暴力和柔情,我們不難發現導演影片中的人物情感和導演自己的生活經歷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獨特的生活經歷和相聲表演生涯使北野武形成了一個褒貶時弊的風格,這種獨特的風格和特性使他能夠突破常理去觀察和分析事物的好與壞、優與劣,也更加善於去發現常人不易發現的美和幸福。這些美和幸福體現在了我們漸漸淡忘的愛情、童心、義氣和承受的勇氣、耐力。這是人類初始傳承的情感和精神,在物慾橫流入類麻木的今天,北野武又將這一切搬上舞台以沉默的語言默默地講述著。或許暴力本身正是為了這樣一個真正的情感訴求而生,這種赤裸的暴力背後總是蘊藏著某種真情真性的回歸。這種回歸默默又深情,觸動的不僅是導演的內心,更是導演打動觀眾的獨特柔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