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愛伴我行--Malena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真爱伴我行(台)/玛莲娜

7.4 / 112,525人    109分鐘 | USA:92分鐘 (heavily cut) | Turkey:84分鐘 (TV version) | Denmark:92分鐘

導演: 吉斯皮托那多利
編劇: 吉斯皮托那多利
演員: 莫妮卡貝露琪 朱賽貝索法羅 Luciano Federico Matilde Piana Pietro Notariann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樂安藍

2008-10-06 04:26:50

我站在三叉路口 不知道該往哪走


一、都是美麗惹的禍 怎麼忍心怪你犯了錯
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已而滅,周因褒姒而崩,鄭袖內惑使楚王蒙羞受辱,西施的軟骨侵蝕了吳國社稷,始皇之霸業殞於三宮六院,項王的雄心溺於虞姬的蛾眉,飛燕嫵媚,劉贅死於床笫之歡,玉環得寵,玄宗落逃奔至蜀地,江南的煙雨池閣皎月亭榭間亦緩緩敲響康乾盛世的喪鐘……
紅顏,自古與福薄命淺、招致禍患相關聯。即便住在寧靜偏遠的小鎮,瑪蓮娜也無法抵擋這如定理般的劫難,一如她無法遮掩那熠熠奪目的容顏。寡婦門前是非多,流言蜚語傳久了也便三人成虎,因為這世界上無聊的人們如同蒼蠅一樣,永遠存在。別期望什麼流言止於智者的真理,智者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事實上,大多數人不過是在自己的角色里庸庸碌碌地討生活,他們市井諂媚得寸進尺,一旦吃上頓飽飯,便四下張望,企圖挖掘出些八卦偏門小道消息。你害怕他們,逃避他們,卻往往不知該怎麼責怪他們,因為這無關乎道德修養,這只是他們在經受生活打磨時培養出的應激習性。他們並沒有錯,無非是想讓自己索然無味的狹窄生活里加些可以津津樂道的談資。嚮往豐富刺激,這是人的天性。所以我看到,當瑪蓮娜重返故地,昔時那些撕打她,咒罵她,向她吐唾沫的女人,變得如同故人舊友,紛紛向她微笑,挽著她的胳臂,往她包里塞時興的衣襪時,作為一個旁觀者,心裡都是五味陳雜的,可瑪蓮娜的臉仍是平靜如湖,她丹唇微啟,淡淡地說了句:「Bonjour(你好)」,那一刻,我覺得,瑪蓮娜懾人魅力還來自於她的智慧。沒有必要再為過往浪費現在來之不易的平靜,已經重拾尊嚴,所以一筆勾銷盡釋前嫌,更何況,再動那段恥辱,也是對自己本心的二次凌遲。

二、那段不為人知盤踞於心的暗戀
初見她,是在美麗的西西里海之濱,彼時的雷托納還是個十三歲的青澀少年,看她遠遠迎面走來,對著自己奇妙的生理反應手足無措。
再後來,很多年過去,當年陪他一起騎單車爭相追逐張望瑪蓮娜的那群少年已經走走散散,惟剩他一人,這麼多年,偷偷地跟著,暗暗地幫著,默默地愛著。
初看這片子時,我一直在想,雷托納的這份感情算是愛嗎?無非是年少無知先入為主的倔強罷了。
後來,我看到雷托納去唱片店買瑪蓮娜聽的那張艾達維莉的《Ma L'Amore》,死皮賴臉地詢問,費勁巴拉地描述,又謹小慎微地要店主當場試聽,那種態度認真的近乎虔誠。
我看到,雷托納在夜裡,在課堂上,在海邊,在無時無刻,念著瑪蓮娜,給她寫著永遠也不會寄出的情書。海水拍打著岸邊礁石,激起層層泡沫,浸濡那一團團被揉皺的情書,那是屬於少年沉默如謎的大塊憂傷。
我看到,雷托納用自己毫無份量的微薄言行努力為瑪蓮娜闢謠。他向出言冒犯的夥伴揮起並不硬實的拳頭;向耶穌誠懇地乞求替他保護瑪蓮娜,待長大足夠強壯,然後再由他接管。他打斷耶穌的胳膊,揮倒領袖墨索里尼的頭像,再偉大神聖又有何用,連一點庇護都無法給予心愛的人。
我看到,雷托納注視瑪蓮娜倖存而歸的丈夫時,那種沉重的眼神。他嘆息著,寫署名的匿名信告訴他瑪蓮娜的去處;他微笑著,看他登上遠方尋找妻子的列車。「我會學著放棄你,是因為我太愛你」。
大概這就算愛了吧,至少比鎮裡任何一個男人愛得都要真。無法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誓言,無法給予什麼至死不渝的承諾,連一個吻都不能夠,只能假裝擦肩不經意偶遇。可我的每個飛機都是為你打的,我的每個春夢都是為你發的,我的每件壞事都是為你做的,除此之外,我不知還能如何。我已經把我的整個世界獻給你,用我的方式,用這個年紀的定義。
「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太早了,在學會愛之前陷入,在學會體諒前分手,在學會面對前結束」,有人如是感嘆。時間如無法逾越的鴻溝,橫亘在雷托納和瑪蓮娜之間,讓他們生命軌跡的步調永遠無法調和。
當瑪蓮娜重返故地,他已經長成了男人。看到她橘子散落一地時,可以毫不猶豫地衝上前幫忙。瑪蓮娜埋著頭說句「謝謝」,甚至沒有看他一眼,雷托納手捧橘子輕輕放進她的袋子裡,這細小的動作雖稍縱即逝,卻彷彿用盡了這麼多年沒有表達出的溫柔,彷彿他放下的不止是橘子,還有滿腹鬱積的心事。
「祝你好運」——這是他對她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最後一句。他們都笑了,原來生活便是你糾結了許久,突然在某一瞬間釋然。我看著雷托納奮力踩著單車背離瑪蓮娜而去,旁白響起,他必須使勁,才能逃離這段對瑪蓮娜的舊日愛戀。
「此後我又愛上過許多女人,每當她們緊緊擁抱著我,問我可曾記念起她們,我說是的,至少在當時是的,但唯一永遠無法忘懷的,是那個從未問我的——瑪蓮娜」。可能初戀永遠是每個男人內心深處最柔軟的秘密,更何況,得不到的那個,永遠是最好的。

三、因為脆弱 所以墮落
幾乎所有的猶太女人在回憶戰爭的時候,最讓她們覺得羞辱的,不是納粹和希特勒,而是她們在身處其中時,對德國人不計顏面拋棄尊嚴的取悅。《蘇菲的選擇》中也提出了這一話題,即戰後對人類劣根性的思考。可在基本生存都無法進行時,奢談尊嚴是可笑的,尤其是未親身經歷的人用禮義道德對此冠冕堂皇地妄加評論,更顯得虛偽。
從瑪蓮娜,我常常聯想到胡蝶,那個三十年代紅極一時電影皇后。只是她面對的是更強大的壓力——中國的蓋世太保,軍統局長——戴笠。在那個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的年代,她從香港逃難至重慶。面對一個在時局政界一手遮天的男人的追逼,如何才能保全自己,保全丈夫,保全事業?她選擇了屈服,卻又做不到坦然。丈夫的因病去世,戴笠的意外身亡,讓她的心更著了傷痛,所以慢慢消沉,忍度餘生。
瑪蓮娜的結局終究算是圓滿的,雖經歷了動盪波折。戰爭的殘忍之處不止在於它的血腥殺戮,還在於它讓倖存的人自保之暇互相殘殺。在那個物資匱乏人心惶惶的時代,你無法再要求一個人去高尚,劣根性自然層層剝現。高尚,只是在個人利益得以保障之後的裝飾,它不屬於赤裸裸的時代。如同文革,讓最老實敦厚的人做出最惡毒的事,而這不是一個人的錯。
我們最後誰也怪不了,還好有時間,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