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The Mist

迷雾/史蒂芬金之迷雾惊魂/雾地异煞

7.1 / 340,625人    126分鐘

導演: 法蘭克戴瑞邦
編劇: 法蘭克戴瑞邦 史蒂芬金
演員: 湯瑪斯潔恩 瑪西亞蓋哈登 蘿莉荷登 安德魯布瑞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宇速飛翔

2008-10-06 17:44:50

飛越《迷霧》透視人性


  《迷霧》作為史蒂芬金編劇的作品,保持了一貫的風格:對於困境中人性的掙扎扭曲做了多樣而深入的探討。

  一,未知才會帶來極致的恐懼。

  小時候參加過游泳隊,雖然水性很好,但最讓我頭皮發麻的就是到一個陌生的水庫或湖裡游泳,總覺得平靜的水面之下會有怪物或暗流。雖然恐懼的來源有很多種,但能導致絕望的恐懼往往是來自對於未知的無法掌控。再可怖的事物,一旦你知道了它的底線:無非是痛苦和死亡,恐懼感就能被極限,不容易超出人可承受的範圍。而對即將到來的未知折磨的想像:才最容易讓人崩潰。

  被困在超市裡的人群,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因為他們忽然發現原本以為是普通的自然災害變成了未知的災難:軍車,警報,嚴陣以待的軍隊製造了懸疑的氣氛,而一場大霧迅速掩蓋了外面的世界,答案無從知曉,恐怖從未知的迷霧中滲透進來……受傷的人驚恐的訴說,不遠處的慘叫都只是恐懼的冰山一角。

  場面到此,編劇和導演的佈局成功完成,一個足夠極端的舞台環境搭好了,人性考驗登場。

  怪物本身並不重要,面對怪物帶來的恐懼,個人的反應和人群的分化才是影片想要探討的主題。可惜電影不像小說,可以把怪物的形象塑造交給讀者的想像力,電影裡對於怪物觸角的具象刻畫屬於敗筆之一,讓人感覺除了有點噁心,並不是十分可怖,反而削弱了之前被迷霧重重包裹著的恐怖氛圍。
 

二,面對恐懼該如何應對?1、憤怒 2、消極逃避 3、積極求生。

  來看看超市裡的一群人面對恐懼各自作何反應吧:

  首先,黑人鄰居對他人的不信任和對混亂場面的厭煩點燃了他的怒火,不顧眾人的勸阻,帶著幾個人走出超市,走進迷霧……

  憤怒是人最常見的應激反應,面對突如其來的威脅,憤怒可以激發人巨大的潛能(看看綠巨人變身!),攻擊敵人或保護自己。憤怒的力量甚至能壓制恐懼,讓人敢於去挑戰任何威脅——這也是憤怒最致命的問題:失去冷靜的思考,必然無法理智地判斷出敵我的力量對比,貿然出擊是大獲全勝還是以卵擊石,完全是靠碰運氣。所以真勇敢不是被激怒後的勇敢,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局勢之後依然敢於挑戰強敵的英勇。

  這一次,「勇敢者」的運氣差了點:走進迷霧不到一分鐘,慘叫和掙扎的殘肢再次震撼了超市留守的人們。

  飽受驚嚇的人群大多開始選擇另一種方式:聽天由命,或向神靈祈求寬恕和庇護。人在不相信自己的時候,必需要找到可以依靠的信仰:神或者神的化身。於是,那個神叨叨的中年婦人應運而生,宣稱這都是主降下的懲罰,只有虔誠的追隨才能獲得救贖。一個平時被看做精神有問題的平庸婦人,在危機時刻稍稍扮演了一下神的代言人角色,居然迅速就吸引了七八成的人成為其信徒,可見在恐懼的重壓之下,群眾的盲從和趨附是多麼普遍的現象。而當這種盲從被精神領袖惡意利用的時候:"暴民"的力量也是極其恐怖的。

  幸好,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挺身而出,把陷入癲狂煽動群眾進行殺戮的神婆領袖一槍爆頭,才總算化解了一場人為的慘劇,否則,在外面的怪物發起襲擊之前,恐怕超市裡面人已經自相殘殺的差不多了。

  最後,作為電影裡必須存在的正面形象,男主角帶領一小撥人做出了真正勇敢的選擇:衝出超市,積極尋找生存的機會。在經過一路的驚嚇和抗爭之後,倖存的五個人逃進了車裡。然而迷霧中方向莫辯,一直到油耗盡都沒能衝出迷霧——就在這時,不遠處傳來了怪物震動大地的腳步聲。

  英勇的男主角終於在這個時刻崩潰了:想到之前那些人死去的慘狀,還有對兒子的承諾:無論如何不會讓怪物抓走他。他作出了唯一一個能保持尊嚴的選擇:開槍自殺。可是命運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車裡5個人只有4顆子彈。於是他勇敢地把面對怪物的恐懼留給自己,開槍射殺了包括兒子在內的其他四人,然後下車等死……這回命運的玩笑開大了:迷霧漸漸散去,迎來的不是怪物,而是人類搜救的軍隊。

  我們也終於看清了作者的意圖:他並不想評判面對恐懼人們什麼樣的反應才是合理的,而是告訴你:恐懼、逃避,抗爭——你無論如何選擇,結果都會被偶然性所左右。

  上帝最喜歡擲骰子遊戲,而人唯一能堅持的:是永不放棄生存的希望。

三,「希望或許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而絕望即是毀滅。

  在《肖申克的救贖》的裡面,作者通過瑞德之口轉述支撐安迪最終重獲自由的信念:「希望,或許是這世上最美好的東西」。
 
  而在這部《迷霧》當中,看似截然相反的悲慘結局,其實表達了作者相同的理念:永遠不要絕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否則哪怕只差一秒,你就可能會和救贖擦肩而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