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李米的猜想--The Equation of Love and Death

李米的猜想/爱失偿(港)/李米的遭遇

6.9 / 852人    China:96分鐘

導演: 曹保平
編劇: 曹保平
演員: 周迅 張涵予 鄧超 王寶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08-10-07 19:41:51

我們都不是誰的誰


      「4年有多久,你等過沒有?!」

        4年*365天=1460天

        1460/54=27.03天,平均27.03天一封信,這是怎樣一種望穿秋水的等待?

        54/1460=0.03699,假設平均每封信1000字,1000*0.03699=36.99,每天,可以慰籍的是37個字,這是怎樣一種刻骨銘心的記憶?

        李米的等待,絕望而又無望,但是堅定,沒有人知道方文在哪裡,正如沒有人小香在哪裡一樣,這個城市說小其實很大,4年,李米的車繞著這個城市走了多少圈,可是,那個叫方文的男人,除了在李米的記憶里出現,就是在那本陳舊的《時尚》里向所有的乘客微笑,安靜的微笑,《時尚》里,是李米所有的回憶,所有的期望,當然,還有那54封信,方文在說,李米在聽:

        李米,我也許已經變成了你父母要的那種人了,誰知道呢?

        李米,我就要回去了,我們可以開一間超市。

        李米,我買了機票,過了安檢,可是,我真的還不能回去,機票退了,錢退了一半。

        李米,……

        54個希望,卻換來一次完完整整的失望。

        李米尋找方文,裘水天尋找小香,茫茫人海,沒有希望,只是這麼沒有目的的走啊走,找啊找,希望在下個路口,在下個商店門口會不期而遇。

        李米沒有找到方文,但是找到了馬冰,李米追著馬冰,李米說,你扒了皮我都認識你;李米飛身攔計程車;李米告訴馬冰,你告訴我,你就是方文,好不好?李米吼葉傾城,你把他弄丟了,你把他給我找回來,那是竭斯底裡的發洩,那是唯一的希望。

        筆跡比對完,葉傾城放了一張鑑定,不符合,李米徹底失望,回家,燒了54封信。當然,如果她事先知道,葉傾城有意隱瞞了疊合率70%的結果,那麼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但是,又能怎樣呢?正如葉傾城所說,有時候,欺騙是善意的,他指的是裘水天,沒有機會再打電話了,那麼安慰一個臨死的人,說小香知道你找她,她會等你,那麼,算不算善行?葉傾城有目的的隱瞞,剛好讓李米徹底斷了尋找方文的念想,算不算善行?
  
        菲菲告訴馬冰,我不知道如果我事先告訴你,然後和你一起跑,你靠不靠得住?你的心裡還有那個女孩子。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最後幾秒,馬冰告訴菲菲,如果沒有她,我會愛上你。隨後翻身跳下橋,正正好,摔在了李米的車上,命運就是那麼奇怪,兩個相識相知相愛的人,從此陰陽相隔,也正好,這一摔,更徹底的斷了李米的猜想,李米的念想,李米毫無希望的尋找。

        方文留下的DV告訴李米,他其實一直生活在李米周圍,看她生活,一個人,倔強又堅強的生活,心疼她,在DV的這頭,李米笑著流淚,那刻,是不是如釋重負?

        「君在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DV這頭的方文,是不是有辛酸的想念?最後一刻的李米,是不是還想,方文,真好,一直都在身邊?終歸,造化弄人。無數次的擦肩而過,卻永遠停留在擦肩而過。

        白色的背心,寬大的襯衫,牛仔褲,旅遊鞋,胸前長長的繩子繫著的鑰匙和小手電筒,環珮叮噹,隨意紮起的頭髮,散落的劉海,臉上的雀斑,大咧咧的走路姿態,煙,偶爾蹦出的國罵,俐落的和人吵架,抬手甩的耳光,馬路上換車胎的倔強和力不從心,曹保平塑造了一個立體的計程車司機,有血有肉,一個最最普通的人,一個最最不起眼的人,但是,卻還是一個讓人心疼的堅強的小女人。

        誰是誰的誰?我們都不會是誰的誰,原本以為一個城市很小,終究4年仍然見不了面,最後只能感嘆,這個城市真的很大,那穿流不息的車,那移動的人流,那林立的高樓,隨隨便便,就把兩個人拉開了,從此以後,不會再是誰的誰,從此以後,李米是李米,方文是方文,馬冰是馬冰,僅此而已。都曾經幻想轉角然後遇到愛,但是,現實卻往往不是這樣的,無數無數的轉角後,是疲憊,是精疲力盡,是惶恐,是寂寞,唯獨,沒有愛,視線的餘角,儘管仍然敏銳,但是,無濟於事。

       「李米,我可能回不去了,如果想我了,你可以,呃,你可以看我寫給你的信。54封信。就這樣吧。」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是一句完整的話,而不是,大愛相濡以沫,次愛相忘於江湖。



        曾經的曾經,緊T,寬大的長袖襯衫,挽起來的袖子,休閒褲牛仔褲,旅遊鞋,帆布鞋,陪著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天秋天和初冬。謹以此文紀念我的2003-2007。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