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李米的猜想--The Equation of Love and Death

李米的猜想/爱失偿(港)/李米的遭遇

6.9 / 1,492人    China:96分鐘

導演: 曹保平
編劇: 曹保平
演員: 周迅 張涵予 鄧超 王寶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exlai

2008-10-11 23:55:37

無題


從片名講起。

此片的色彩和構圖讓我很容易想到《蘋果》,說實話我更喜歡它的英文名——《lost in BeiJing》。因為這個名字和片子的主旨更近,而且更能引起聯想和思考,是誰LOST?范冰冰還是佟大為?梁家輝還是金燕玲?(順便說下,後來看《一一》的時候,總覺得NJ的老婆那麼面熟,查了下才知道原來是《蘋果》裡的那個蕩婦……)

回到《李米的猜想》。我覺得這個名字就很有味道。配合海報,很容易理解成李米對於那些數字的猜想,猜想它們的規律。還有就是那句很刺眼的批語:你能為愛活多久?

為什麼是活?為什麼非要是活呢?為什麼不是等,而偏偏是活呢?這就是片子的英文名想要表達的——
《The Equation of Love & Death》

回頭再看看天橋詩人說的話:湖底對自己是無底的/岸對自己也無岸/它的水對自己也是不濕不乾的/它的波浪也不感單一或個別/這些波浪在既不小也不大的石頭周圍/對自己那聽若無聞的輕聲細語輕聲細語。

此詩名曰——用一粒沙觀看。

看完此片,我們一般會對片子結尾處的兩段DV印象頗深,說不定還被賺去大把眼淚鼻涕。但那位天橋詩人同學所「吟唱」的或許只換來些許笑聲,但我個人認為,結尾處的兩段DV,一則是給前文的一種「鋪墊」,讓男女主角更加鮮活逼真;二則是在這樣一種看似簡單隨意卻又著實讓人傷感的氣氛中結束,更讓全片顯得飽滿而深邃。然而,我認為全片的主旨卻恰恰是在連導演也希望我們一笑帶過的那個片段。

我對那首詩是這樣理解的:對於一粒沙來說,世界既無底也無岸,週遭的一切好也罷,壞也罷,也都毫無意義。它能做的就是堅持在這片不安和混沌中,安靜的,自言自語。

我不知道此詩的原意是什麼,但很顯然放在這本片子裡就是要和愛情掛鉤。這樣就可以理解片中為什麼無論是周迅還是鄧超,乃至王寶強同學對於愛都那麼那麼的執著,那麼那麼的歇斯底里,那麼那麼的瘋狂。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怎麼樣生活,在哪裡生活,和誰一起生活都無關緊要,他們就像湖裡的一粒沙一樣,默默的追逐愛情,安靜的自言自語,就算是面臨死亡也可以像鄧超最後那樣,瀟灑的,跳出凡塵……(片中詩人和鄧超都是在天橋上做了自由落體,結束時的DV周迅也是在天橋上,不知道是不是導演有意想讓我們猜想她的下一步是什麼。)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英文名不是love&hate or live&death,but love&death的原因了。為了愛,可以做到就像那湖裡的沙一樣,默然,冷淡,就如同死了一般,而只有愛可以讓他對自己那聽若無聞的輕聲細語輕聲細語……

然後,再回來想想中文名《李米的猜想》的意思。我想她猜想的不僅僅是那些爛熟於心的數字而已……

片子剛開始時,周迅對著后座無辜的乘客,實則自言自語的說——
四年 ,就這些日子, 54封信,沒有任何線索, 城市 地址 電話 統統都沒有,聯絡不到他,就這些信,他告訴你又起晚了,便秘了,又看了一夜的球,隔壁餐廳的味兒又飄過來了,就這些,你不知道他在哪兒?你找不找他,可他在。
知道我最想幹嘛嗎 最想乾的 ,我最想乾的就是把他找出來,對他吼一句,"你他媽怎麼不去死啊"
這是我最想乾的,我最想乾的是這個,我得罵出來。

但真的當她見到方文了,卻只會跟在屁股後面可憐見的背著信的內容。

還有他嘶吼著——想不想知道這四年我都跟誰上過床?
            ——一個沒有。

她徬徨,她無奈,她茫然,她一直在猜想,猜想這樣到底對不對,這樣的等待,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時光就在換輪胎,上廁所還有拌嘴中不斷溜走,她堅持著一份愛,可以不管一切,生或死,貧或富,笑或哭,只是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究竟是對還是錯,自己這樣的理解愛情究竟有沒有結果……

我想這就是她猜想的,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在愛中遲疑受傷的人一樣,堅持著又躑躅著,執著著又迷惑著,也只能輕輕的唱著——誰能告訴我/要有多堅強/才敢唸唸不忘……

從片名結束,本人覺得還是《李米的猜想》這個名字更好一些。

其實,我很想說……

我們,都是李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