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廊桥遗梦/麦迪逊之桥(港/台)

7.6 / 88,998人    135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演員: 克林伊斯威特 梅莉史翠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思考的貓

2008-10-14 16:01:31

幸福的另一種可能


   記得當初《廊橋遺夢》在美國上映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屁孩,當時看國內媒體提及本片時,都是一副生怕被這部「美化婚外戀」的片子誤導人民的架勢。那時的我從小受類似教育多年,但凡看到文藝作品中有婚外戀情節,無不深深同情被戴帽者,對偷人者深惡痛絕。漸漸地,懷疑開始了,伴隨著社會意識的變化,對於婚外戀,我也認識到它沒有那麼簡單,就如今天再看當時由於在媒體的到道德評判下,我簡直不屑的《廊橋遺夢》,感覺更是不同尋常。

    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美化婚外戀」的電影是粗俗的,將《廊橋遺夢》看作一部「和諧社會,回歸家庭」的電影又是膚淺的,它更多表現的是一種抉擇,一種個人幸福與道德枷鎖下的掙扎。在我漸漸成長的歲月中,我越發感覺,婚姻本質不是為了讓人幸福,它的作用是為了維繫社會組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甚至可以說,它是反人性的。其實,本來社會要協作,一些人性的東西勢必要作些控制,所以,婚姻制度以及其配套道德體系來了,我需要它來將一對對男女以法律的名義結合(捆綁)在一起,這樣對社會的正常運轉是有很大益處的。所以,婚姻並不神聖,如果神聖,幹嗎要法律認可?搬到一起住不拉到了,那是因為社會的示範,我們都要有個「名份」。好在,現在的婚姻在自由戀愛的基礎上,有了更多幸福的可能,但是問題也來了,當兩個人踏上婚姻殿堂時,他們常常是處於愛情幸福的階段,情投意合,甜蜜無比,但是,人總在變化,兩人要想保持這樣的幸福感,無疑要以一種適宜的節奏變化,這樣才能將幸福感保持,我們知道,這樣的機率已經開始大大降低。更何況,在任何階段,總有個社會習慣下的結婚「標準年齡」,比如,目前的中國城市,25到30歲最為普遍,你說怎麼就這麼巧,偏偏那個能讓你終身幸福的,陪著你變化保持幸福的人就在那個年齡段出現?好了,婚姻幸福的機率進一步下降。

    看上去,我是個婚姻悲觀論著,沒錯,確實如此,但是悲觀並不一定必然是種消極情緒,正是悲觀下,我們需要以悲觀的心揣度對方,了解對方可能正在變化,去溝通,去了解,去尋找適宜的節奏。在《廊橋遺夢》中,我們看到,女主角弗朗西絲卡回憶到,當初答應丈夫的愛情時,也是一臉幸福,到一個友好的小鎮,帶著平淡生活的憧憬,卻漸漸成為一個為瑣事煩惱的家庭主婦,她感到枯燥、無聊、無奈,卻無法與丈夫分享,因為這很難說出口,因為婚姻「不是就該這樣嗎?」,此時的她已經開始變化,而丈夫或許已經有所察覺,但是在婚姻慣性的緣故下,他們只能這樣默默的過日子,此時的弗朗西絲卡只待另一種變化的點燃。攝影師羅伯特的出現,與弗朗西絲卡說俗點,就是乾材遇上烈火,本來嘛,弗朗西絲卡起初就是被愛情滋潤的青春之樹,到最後漸漸失去這樣的滋潤,成為乾材,於是,羅伯特來了,他曾經歷婚姻的失敗,長期四處遊走,他見多識廣,風趣幽默,他向長期在小鎮帶著的弗朗西絲卡帶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終於與寂寞的她從投機到曖昧,直到相戀。
    我們常常對愛情極力美化,歌頌,但是如果這個愛情有了婚姻外的前提,便改變了態度,哪怕它再真誠,再濃烈,所以,在婚姻上,從精神到肉體,直到整個情感各個階段分別出軌的人想必不少,但是真正踏出關鍵一步的人總是很少,以私奔這樣絕決的方式踏出的更是艱難。真如弗朗西絲卡所說,哪怕與丈夫沒有了感情,但是對善良的丈夫她並不忍心傷害,她更不忍心拋棄自己的孩子,不忍心看著自己的離去,讓家人蒙受恥辱。當感性碰上理性,激情碰上道德,痛苦的掙扎總是難免,所以,本片在一種慢慢的節奏、淡淡的情愫下進行到後部,終於開始了充滿張力的高潮,走,還是不走,對一個女人,這更加困難,因為在世俗中,出軌的男人或許會受些譴責,但是卻常常伴隨微妙的其他人的「羨慕」和對其「能耐」的認可,而女人就不同了,往往是徹底的鄙夷,何況小鎮已經有一個出軌女人的「示範」。弗朗西絲不願家人蒙休,不願孩子們痛苦,她選擇留下,哪怕只是一瞬,哪怕片刻她又有所猶豫,但是卻已經無法再趕上羅伯特遠離的車痕,這痕跡,帶走的是她改變生活的一次機會,幸福的一種可能。

    弗朗西絲卡的抉擇是正確的嗎?沒有人能回答,或許,哪怕她走出了那一步,哪怕她能令一個浪跡天涯的男人安定,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愛情的捉摸不定註定了兩人間幸福感的不確定性,羅伯特展現的未來生活的幸福就如她丈夫曾經令她憧憬的小鎮生活一般,令人嚮往。所以,對於婚姻中的人,對於另一種幸福可能的選擇,總是很難簡單的評判的,走,或是不走,都可能傷害自己和他人,主流道德觀更傾向於讓婚姻穩定,所以,在滿懷憧憬的新人,走入婚姻殿堂時,切莫將婚姻的種種常規視作理所當然,或許值得保持一份悲觀感,但是樂觀的應對,對伴侶多些體察,多些溝通,就如弗朗西絲卡的孩子們在母親死後,了解了母親當年的痛苦的抉擇後,與已經產生縫隙的伴侶開始真誠的溝通,這不算晚,晚的是到了婚姻崩潰的前夕,我們還只是覺得婚姻就該長相撕守,還只是知道怪對方如何沒有道德,自怨自艾的人永遠很難的到幸福。同時,在婚姻上,當你看到有人做出了「不道德」的選擇時,請不要先開始鄙視,可能背後有你不知的故事,況且,你也在變化,或許某天,一個人闖入你的生活,向你提供了幸福的另一種可能,你該如何面對?這永遠是個甘苦自知的問題。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53d14236d8abf0dba3cc2b87.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