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7,036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idi

2008-10-22 00:22:59

to be or not to be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了stay導演Marc Foster的stranger than fiction,他的作品可能有人覺得刻意,我是挺喜歡的,尤其中意的是他對人的一些基本的易忽視的感情的捕捉以及美好的詮釋。這部電影講一個名叫 Harold的收稅員某天突然聽到有一個聲音在敘述自己的生活,並聲言他馬上會死,他找到文學教授 Jules,試圖找出原因,Jules讓他探索自己的「悲喜劇」,而事實上Harold確實是一位進入寫作瓶頸的英國女作家Kay寫作中的小說人物,Kay正為如何「殺死」Harold愁眉不展,至於Harold最終的命運麼,當然是皆大歡喜。

電影的故事離奇又巧妙,開頭即出現了一個英國口音的女人敘述Harold的日常生活,讓人以為是普通的電影旁白,直到Harold開始向這個聲音叫喊,立刻就吊起了觀眾胃口。故事有很多老套的地方,比如Harold的愛情,Harold追求自己真實生活的種種行為等,其中Harold家被施工隊誤毀一段很似銀河漫遊指南開頭Arther的遭遇,但這種套路卻顯得無可指責,因為這一切本身是作家的小說麼,傑作也好,庸作也罷,都有Kay來承擔,編劇這招倒挺精明。而我最感興趣的部份莫過於Harold的死。在電影一開頭,Kay就聲言Harold會死,只是在這當口,她想不出合適的死法,使得他暫時「活」了下來,有關Harold結局的兩位關鍵人物:女司機和單車男孩,也在一開始就出現。之後Harold展開新生,有了愛情,有了愛好,他的生活從悲漸漸變喜之際,Kay突然得到靈感,準備寫下結局,此時Harold從電視上認出Kay的聲音,作者和她筆下的人物,不可思議的相遇了。

Harold不敢看Kay的手稿,把它交給了Jules,Jules讀完後和Harold的說的話大部份觀眾估計都會震驚:你必須死。對一切剛變的美好的Harold,這無異於晴天霹靂,之後Jules勸說他的話語聽著也十分怪異:這是她前所未有的傑作,你總有一天會死,但絕對不會死得如此美麗而有意義,諸如此類,而Harold看了手稿後,竟也向Kay說道,請你完成這本書。看到這裡,不禁要想:Harold的人生究竟是虛幻還是真實的?他是Kay筆下的人物,同時他又是個活生生的人,古往今來,我看是沒有一個虛構書中人物有機會和作者討論自己的命運,在Kay看到Harold這個人後,他的生死,不再是她一個人的事了。Harold完全有能力向Kay要求改變結局,讓他活下來,但他卻決定為了藝術而獻生?仔細想想,答案也許就在Harold後來說的那句話:我必需要這樣做。做啥,我就不劇透了。經過了一系列的事件後,Harold不再是從前那個生活刻板,孤立於塵世的收稅員,他融入了整個生活,對身邊的人、環境、社會,他都有自己的責任,他的舉動將不再只關於自己。活著不僅僅是因為我活著,到了這地步,在生命的天平上,他自然有了和以前不同的選擇。對Kay來說,Harold的出現亦是令她反思起了從前對待筆下人物的方式,她從來沒想過虛構的人物也有她們的生活,聽說去是有些荒誕,但換位想想,真是何苦讓每個人物都以死亡結束呢,他們真的只剩下死這一條路嗎?人生是小說,小說亦人生,虛構或真實,它們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我們每天躲不過的生活。Harold的命運直到最後依然是由Kay決定,可同時也是他爭取的,是他改變了Kay。

不少人把電影和楚門的世界比較,我想到的卻是一部瑞典電影《無形》。一個垂死的青年的魂苦苦尋找自己的身體,千辛萬苦找到後出乎意料的選擇了離去。說來它們沒什麼大的相同之處,或許是其中對生命價值的衡量讓我感到觸動吧。演員方面Emma 湯普生演出的英國作家是全場亮點,每次出場均搶盡風頭,美國演員相對來說顯得overact了點,和劇本有些關係,我覺得劇本的一些話語寫的倒真是try too hard了,不如David Benioff寫的stay。Will Ferrell的表現不錯,幾欲流淚那幕讓許多對他不喜的人刮目相看,我還是比較喜歡看他演 Anchorman……我還看到了熟人,AD裡的Buster!哈哈,他正常的模樣看著還不怎麼習慣咯~~音樂方面由Spoon的帥哥Britt Daniel負責,用了好多spoon的歌,indie fans應該會喜歡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