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

兄弟连/战火兄弟连/诺曼第大空降

9.5 / 331,121人    705分鐘 (10 parts)

導演: 大衛法蘭科 邁可索羅門 湯姆漢克斯
編劇: Stephen Ambrose Erik Jendresen Bruce C. McKenna
演員: 史考特葛萊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cubadiver

2008-10-23 14:56:24

奇怪,我看到的是部政治片


第一天晚上看很激動,覺得酷哥溫特斯真是酷斃了,整體感覺棒棒。阿兵們的感覺很草根。

第二天,仔細看溫特斯同學在槍林彈雨中心平氣和,待人接物儀態不凡,擺明了就是走軍官路線的人。和尼克森同學很有YY感覺。匪兵甲乙丙丁原來也可以和「白痴」劃等號。

第三天,覺得溫特斯再吹下去,就成了不招人待見的高大全假英雄了。原來刻重描寫的,都是倖存下來的阿兵哥。也難怪,作炮灰的有誰來給他們寫回憶呢?人性使然,沒人願意揭舊傷疤。倖存者躲死人的嫌還不夠呢,誰喜歡抹著眼淚反對機率論?

細節里,看到軍官之間的外交手段,看到「給自己頭盔上掙星星」的意識形態,看到溫特斯過於成熟的官兵邏輯(跟士兵賭錢怎麼辦,把立普頓調走怎麼解釋,忍耐著戴克上尉良久,如何不打仗就讓詹姆斯少尉滿意的陞官),不由警覺,這哪裡是個中產居家好男人,他的心眼兒太過縝密了,細緻到恐怖的地步!

其他的群像,過於高大全了些,即使加些當兵的通病:偷點戰利品,受點假傷之類,也逃不掉作徵兵宣傳片的嫌疑。沒有一個人私藏食品,沒有一個人坐看戰友送死,沒有一個人自傷,沒有一個人強姦女人,你丫騙小孩兒啊?想活命的人性和去送死的軍令之間,能達到比較好的和諧的,請看A Midnight Clear那片子。史匹柏這猶太人,除了民族心外,其實早就坐了好萊塢的政治宣傳部長這把交椅。

故事永遠是倖存者寫下來的。被炸得腸穿肚爛不可怕,躲在散兵坑裡哆哆嗦嗦的祈禱無數次,一時不得死,熬了半天才嚥氣的才可怕。在河對岸被遺棄的德國兵是這樣,集中營裡的猶太人是這樣,被送到西伯利亞的戰俘也是這樣。整體可以稱作,在熱水中抱著期望的青蛙。

PS:溫特斯時刻保持儀表齊整,一是因為E連里似乎真沒有齊整的人,所以顯得他氣度上鶴立雞群,二是除了人脈和家庭背景外,儀表確實能讓你陞官。再者,溫特斯的紅頭髮淡眼睛,屬於典型的Ginger Kid,近看臉上應該很多雀斑的。最近視力劇降,看不清楚。


一等兵Webster,其實和Nix是同一種人:袖手旁觀戰爭的哲學家。古羅馬時代就不乏這種出身良好的青年,在外籍軍團混個徽章,日後好在元老院謀個位置,或者期望寫本超越高盧戰記之類的大部頭。 但Nix家境顯然比前者優越,所以Nix沒有任何嚴肅的計劃。鑒於他可以隨意挑選,他選擇去偷窺清教徒加軍校畢業生Winters, 而不是一幫農民出身的大兵。從一開始,他就戴著嘲弄的表情,對從頂頭上司到上校一路冷嘲熱諷,直到被降級。

而Webster,從第一天起,他顯然是打算寫書的。但他進不了參謀部,所以的偷窺對像隻能是大兵們。這樣也好,命懸一線的時刻給了他最好的戲劇題材。於是他以第三者冷酷客觀的眼光,紀錄身邊被戰爭折磨到崩潰的戰友。說到底,他從來和那些阿兵哥就不是同一階級的,無怪乎那些阿兵哥們想也不想,當場就把他賣了。

Webster命不好,政治大勢使然,追憶戰爭的殘酷和對德國人的痛斥,不是二戰後的主旋律。如果他早生15年,或許可以憑藉對一戰地反思一舉成名,作半個海明威之類。所以他精心構造的E連的紀錄,沒有大紅大紫。不過正因為他的紀錄,才有了這個迷你劇。E連的阿兵哥們,真正感謝的,不是Winters, 不是Spears,應該是這個讓他們名垂青史的精滑膽小鬼。

第一集裡最初的一幕,Winters和Nix在帳篷外聊天。Winters說要早生幾年就好了。
Nix說:what, give up all of this?

Winters在說,如果年紀大些,就不用自願入伍,或者進參謀部,就可以保得性命。
Nix說,怎能錯過這場人命天意的熱鬧劇?說完,他大概意識到自己和Winters立場的不同,很歉意的看了對方一眼。他是來為了解決自己的百無聊賴來看鬧劇的,Winters是來流血的。

而且Winters在此刻也明白,自己這隻螞蟻的命很難預測。Nix說,我會帶你去芝加哥。後者很驚異的看了他一眼,詫異於他對自己保全性命的自信。事實是,Nix在此刻打定遠離火線的主意。參謀部大概對諾曼第超級自信,從他們數D+n天的方式可以看出,美國人歷來認為,半年內拿到柏林不成問題。換作德國人,如果你知道戰爭會打4年,你會數babarossa+n天嗎?

至少空降幾天後,Nix那玩世不恭的腦袋終於認識到,自己也可能回不去了。所以他對Harry帶降落傘給老婆作婚紗的想法同樣感到詫異,如同第一天,Winters看他的詫異。

無論如何,Nix的好奇感最後集中在Winters身上,如同一個富翁對躺在沙灘上曬漁網的漁民一樣,對後者的處世哲學感到迷惑:他到底是返璞歸真,還是從來就沒有享受過誘惑?結果是,他大概喜歡上了Winters,或者他覺得還要繼續研究這個漁民。前者可能性比較大些,其結果是他把他帶到了芝加哥,帶到了紐澤西,帶到了自己的圈子。後面的故事,其中的原因,我懶得探索。

羅醫生是個很有意思的角色。首先在前面幾集裡,他出現的場次大概有兩次:一次是給溫特斯取腿上的子彈,一次是用救護車把那個倒霉的被哨兵誤傷的第三任連長送走。每次都是皺著眉頭,看什麼都憤世嫉俗的樣子,第二次還對Harry中尉破口大罵:不記得給他打了多少嗎啡?你們是軍官,是成年人了!可憐的Harry和溫特斯在二等兵軍醫大人面前有口難辯,大概只有腹誹。這麼一罵,反倒讓人覺得羅醫生是個老兵油子了。

可是到了第6集,羅醫生突然搖身一變,化作粉嫩敏感脆弱小孩一名,那張標準的美國娃娃臉在巴斯通的松林里,顯得遇雪更清,經霜尤艷。無怪乎編劇發揮狗血才華,讓他成了劇中唯一一個有點羅曼史的角色。俺抓破腦袋也想不通,怎麼英國演員長了個這麼標準的美國中西部面孔。話說回來,那張娃娃臉在營養條件不佳的二戰時期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演羅醫生的小傢伙80後的口音很重,特點是發音拖泥帶水,鼻子哼哼著,和American Pie裡面那幫孩子是同一代人。俺只能對於BOB中幾個英國演員裝美國人的本事佩服的五體投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