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異形戰場:適者生存--Alien vs. Predator: AVP2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安魂曲/异兽战

4.6 / 133,081人    94分鐘 | USA:102分鐘 (unrated version)

導演: 柯林史特勞斯 Greg Strause
編劇: 夏恩薩雷諾 Dan O'Bannon
演員: 約翰歐提茲 Steven Pasquale Johnny Lewi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無業影評

2008-10-23 23:14:16

AVPR背後的歷史文化


最近每個星期老師都佈置一些美國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的殖民主義如何反映在美國照片上面一些理論書,搞到我頭暈腦脹,於是就下載一部去年剛上映我就立刻去紐約時代廣場附近看的電影來放鬆一下:Alien vs. Predator: Requiem. 可能是看了太多書的緣故,第二次看給了我很多啟示,這部電影原來這麼有趣。但在分析電影之前首先要說一下美國媒體對除了白種男人以外的人的表現方式及其歷史,這就包括黑人,印第安人,白種女人。因為其他族群如華裔,黑種女人等等在這部電影裡我感覺沒怎麼涉及,所以我不談論他們。

首先要說一下美國對「西部」的一貫表現手法。美國建國時只有東部13個州,而東部也是最早發展起來的。後來通過1803年的Louisiana Purchase和1946-48的墨西哥戰爭,美國才擁有了整個大陸。自從1804年開始,美國人就展開了著名的西進運動。少不免的是與印第安人和墨西哥的接觸。與其說是接觸,倒不如說是用暴力把印第安人趕走,所以西進運動可以說是美國帝國主義的第一步。從此東部向西部的人就開始對西部懷有美好的憧憬,這當然也少不了當時的主流媒體的影響。當時的早期主流媒體就是油畫,著名的藝術流派就是Hudson River School,畫家包括George Inness, Frederic Edwin Church等等。這些油畫大多時描寫西部一面光明,充滿希望,鼓勵東部的人離開黑暗的東部。

除了油畫,當然還有照片,自從1839年達哥兒銀板照相機面世,照片就一直被利用來記錄西部的風景。雖然當時大部份都只是作為其他更主流媒體的參照,如油畫,全境畫,平板印刷。這是因為當時相機太難操作,而且照片不能複製,而且是照在一塊玻璃上面,而不是紙張。但內容跟油畫差不多,都是儘量收集西部美好的自然風光,吸引東部人遷移,同時為跨大陸火車的修建收集資料。後期紙張照片和底片技術發明以後,照片就越來越流行了。

但無論油畫也好,後期照片也好,對印第安人的描寫都是集中在一個觀點。就是他們是一個準備消失的族群。這些主流媒體會褒揚那些被同化了的印第安人,同時會強調他們族群消失的不可避免性。Sandweiss的Print the Legend一書就作了詳細闡述。這是因為白人認為印第安人本身就比白人低一級,所以在西方高等文明面前消失,再自然不過。但其實,是掩蓋了他們大量屠殺和驅趕印第安人的事實。1831年對Cherokee部落的驅趕(trail of tears)就是典型的例子。印第安人就是一群低等的動物,過著原始人的打獵生活。同時,由於主流媒體的影響,美國西部牛仔就成為了一種英雄形象。因為他們征服西了部的美國荒蠻土地。同時為美國以後的世界帝國主義埋下伏筆。美國在19世紀有一個詞,叫「manifest destiny」,意思就是美國命運是一定要向西部進發,征服西部,包括國外。

於此同時,黑人也不怎麼好過。主流媒體刻畫黑人的形象跟印第安人差不多,就是原始人,是人類和猩猩的連接。當然,其中的理論基礎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19世紀末美國政府就開始使用mug shot來記錄黑人罪犯。所謂mug shot就是現在所說的大頭照,就是我們辦所有證件都要照得大頭照。但除了司法部門,一些攝影師也使用mug shot來作為支持黑人比白人低等的「證據」。還運用各種各樣的科學術語,生物理論來分析黑人的面相。所以黑人當時出現在mug shot里,給人的印象就是罪犯和動物。這些媒體的渲染也為美國的奴隸制和帝國主義殖民侵略提供了便利的藉口。

但這樣刻畫黑人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管教美國當時的婦女。在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後,儘管奴隸制被廢除,但美國白人,尤其南方的大型農業莊園主,不能接受黑人跟自己的地位平等,於是想方設法歧視和攻擊黑人。美國於是進入了一個reconstruction period,可以翻譯為調整期。Jim Crow的歧視政策就從此開始。但最恐怖又讓人心寒的是當時美國有很多把黑人活活燒死的事件,英文叫lynching。這些惡行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時他們把黑人燒死的最大藉口就是,他們是強姦白人婦女的罪犯,當然,很多都是無中生有的。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首先,白種男人的確害怕黑人和白人通婚,因為他們的後代將會模糊黑白之間的界線。另外一方面他們要通過這樣重新定義白人崇高的地位。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告訴白人婦女,她們是白人的財產,其他任何人不能碰。

這跟當時剛剛興起的婦女運動有關。美國最早的白人是英格蘭人,民族是Anglo-Saxon。他們來了美國後仍然希望婦女保持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就是婦女是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她們不能拋頭露面,不能工作,不能參與任何政治。她們只適合待在家彈鋼琴,縫補衣服,教導小孩子。但在19世紀末開始,婦女開更加積極追求自己的權益,開始反對這種男權主義的壓制。所以通過利用黑人強姦白人婦女為藉口把黑人燒死,就能很好的告訴白人婦女,為了維持這種平衡,白種男人什麼都能做出來,而且能讓她們知道,她們是白種男人的一件財產。所以當時的主流媒體把黑人描寫成原始人和罪犯,還有把黑人活活燒死,除了能為殖民侵略提供藉口,還能維持內戰前的家庭分工,鞏固白人婦女的次級地位。大家可以參考Shawn Michelle 史密斯 的Photography on the Color Line一書。

另外一方面,自從攝影技術在1839年面世,就一直被用來滿足人類,尤其男人,的偷窺慾望。攝影和偷窺基本上系兩樣不可以分離的東西。偷窺並不一定是直接意義上的偷窺,現代的一般攝影監控也是,我們平時趁別人不注意拍下別人也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在被拍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拍的照片是最真實的。但攝影的其中一個最大受害者就是女性。女性從此成為鏡頭前被男人欣賞的一個sex object。美國的時裝雜誌,電視劇,電影都是這樣。鏡頭或角色往往把焦點放在女性的身體部份,胸,大腿,臀部,腰,等等,或者面部。研究這種偷窺欲和女性的轉變成sex object的理論,在西方最出名的其中就有Michel Foucault和Laura Mulvey。其中Mulvey的電影分析更適用於AVPR這部電影。她說白人女性(尤指她們的身體)在很多西方電影裡都是滿足男人的偷窺欲,是一個完全被動,被男人的gaze欣賞的sex object。這些女性都有一種叫to-be-looked-at-ness的特徵。女性通常都是被完全否定,就是被救贖。這是因為在白人男性不斷在sex object和純潔的母親兩種女性形象中掙扎。根據Richard Dyer,一位研究白人對自身種族的理解的著名學者,白人女性的形象來自聖母,所以她們是最純潔的。大家都知道,聖母沒有跟約瑟夫發生關係就誕嚇耶穌。而白人又要通過性行為才能繁衍下一代,所以白種男人一直在性和純潔兩者之間掙扎。

說了這麼多,是時候說這部電影了。但我懷疑大家已經開始可以重新審視這部電影了。

首先故事發生在科羅拉多,一個西部的州。這個州是在美國墨西哥戰爭中獲得,也就是西進運動中馴服的其中一個州。印第安人這個州生活了一千三百年了。電影明顯聚焦在這個州的「西部」特徵。一開始是森林,父子在打獵。城市非常簡陋,沒有高樓大廈,大家唯一見到最多的兩個建築物就是一個經典的西部酒吧和醫院。拍攝酒吧時還用了那種懷舊的手法拍攝,看上去感覺是懷舊照片,有種好像在鏡頭前隔了一層黃色透明膜的感覺,彷彿要把觀眾帶回19世紀。其實想想看,兩部Predator,第一部發生在瓜地馬拉,一個中美國家,場景是森林,故事背景是拯救被當地武裝分子綁架的內閣部長。第二部發生在加州,美國西部,地方雖然是城市,但非常混亂,沒有任何秩序,而且很多拉丁人。所以兩部片都跟拉丁,暴力,混亂有關。而兩個主角都是以一種整理秩序的身份出現。這跟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描寫西部和其他南美還有菲律賓的形像一樣。當時為了出師有名,美國媒體塑造的形象就是用美國的文明來整理世界的秩序。在1898年就有一副很經典的漫畫,叫」Uncle Sam’s New Class in the Art of Self-Government」。裡面就有美國以Uncle Sam的形像在教室裡管教波多黎各人,夏威夷人,菲律賓人,古巴人。所以這部片明顯跟美國的殖民主義有關。

如果說背景不夠明顯,在看看故事的其中一個主角,predator。儘管它(他?)以一個先進文明的代表出現,但從它的打扮,更像是一個部落入。頭髮像非洲人,頸上老掛著一串骷髏項鍊,它來地球是打獵的。而它要跟alien搏鬥,也是一個民族的傳統儀式,100年一次。而且它們的社會有明顯的等級制度,所以它們的社會更像一個印第安部落,而不像高度發展的文明。而且本身predator的殺人手法也符合當初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印象。著名美國種族問題學者Ronald Takaki在A Different Mirror一書中就引用英國文學學者Frank Kermode的話,說當時殖民者認為印第安人是野蠻的,原始的,殘酷的。不單喜歡殺人,還喜歡折磨人,喜歡把人活生生的用魚刺剝皮。所以明顯predator的描寫表現了美國那種殖民主義的意識形態和對印第安人的歧視性形象。但為什麼predator又要代表超級先進的文明呢?我後面會解釋。但在這之前,我要說一下另外兩個角色,帶出另外一個問題。

這個角色就是劇中的兩個女角色,一個花瓶,一個母親。首先說一下花瓶Jesse。當時我在紐約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明顯感覺這個女角色沒性格刻畫,在游泳池那一幕對劇情發展也非常牽強,多餘。所以她唯一在電影裡面的作用就是一個sex object,用來被男人欣賞,意淫,滿足男人的偷窺慾望。在游泳池那一幕就最明顯了。男女角色雖然不算偷情,但也是偷偷摸摸的。而脫下衣服是鏡頭更是從在她身體由下而上的慢慢移動,一方面讓(男性)觀眾投入那個男人的角色,欣賞這個女人的身體,一方面又滿足偷窺他們兩個的慾望。很明顯,要表現的就是Mulvey所說的to-bo-looked-at-ness。另外一個女角色,一個不稱職的母親,故事一開始就講她得不到女兒的認同,因為她離開了家裡人去當兵。所以她在故事的開始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女性。但當她回到了家裡,又變回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角色時,她就慢慢改變成為一個美國觀眾熟悉的螢幕前的美國百種女人了。她跟她丈夫的親密片斷,給女兒讀故事(儘管被女兒拒絕),在酒吧里跟另外一個男主角的曖昧眼神交流,還有最後保護女兒等等的各種描寫都讓觀眾(還有她女兒)慢慢接受她。所以兩個女角色,一個完全的sex object,一個慈母,最後sex object就像Mulvey所說的一樣被完全否定,她死了,而慈母,倖存了。所以從這兩個女角色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百種女性在美國社會的定格身份和所扮演的角色。總結來說,就是白種女性一方面是一個性工具,這種觀念在很多電影都有體現,古墓麗影,惡靈古堡等等,一大堆;另外一方面就是慈母,這種電影就更多了,超人,蜘蛛人,等等。

除了印第安人,殖民主義和女性,當然,還有美國最突出的種族衝突,就是黑人跟白人的衝突。雖然我不想這樣說,但我感覺電影中代表黑人的,就是另外一隻怪獸predalien,predator和alien的混種。首先,故事裡描寫的predalien的繁殖全部都是通過白種婦女的身體,儘管開始的時候alien有通過男性來繁殖。最經典的一段情節就是最後在醫院撤離那一幕,鏡頭多次描寫醫院裡的嬰兒,然後predalien在孕婦中播種。那一幕真的很震撼,因為不像之前那種通過facehugger在人類面部播種,predalien是直接把一根東西插到人類(都是白種婦女)的口中,把胎兒灌進去。當時的情形簡直就像是那個白種女人在為alien口交。當鏡頭給那個女人的喉嚨特寫的時候,更像是那個女人在吞下精液一樣。那一幕儘管恐怖,但也無可否認有色情的味道在裡面。而產出來的alien嬰兒也跟之前特寫的人類嬰兒做出鮮明的對比。看到這裡我立刻想起19世紀到20世紀中白人歧視黑人,甚至活活燒死黑人所找的藉口,就是黑人強姦了白種婦女。這部電影彷彿就像給那個藉口重新注入活力一樣。Alien不但強姦了白種婦女,還誕下後代,這些後代將會毀滅白人的後代。大家有沒有留意,故事裡面除了一個黑大軍官和一個黑人警官,基本沒有黑人,這當然跟科羅拉多州的人口結構有關,但另一方面也更能方便表現白種男人保護白種婦女的使命,就像上兩個世紀一樣。的確,最後在醫院裡的逃生故事就是白種男人保護白種婦女的故事。其中一個男主角(那個哥哥)還在進去醫院之前說,大家都要首先保護Kelly,這就是一個白種男人保護白種女人的宣言,而且那個Kelly是一個母親,代表著白人的家庭。當然,他說這句話可能出於Kelly能駕駛直升飛機的原因,但誰能保證這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呢?從他們兩個在酒吧里見面互送秋波後,兩個人的關係就是曖昧的,在拿武器那一幕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也再次確認了這一點。那個Jesse也是一樣,她是絕對的柔弱,絕對的依賴男人的保護,而保護她的就是那個弟弟Ricky。而那隻predalien多了個黑人的髮型,而沒有了predator的先進文明,是純野獸。所以predalien就是黑人形象轉化過來的角色,再次提醒白種男人要捍衛白人的社會將來,捍衛白種婦女的「純潔」。這種通過黑人形象轉化過來的角色來侵犯白種婦女的電影最著名,又最直接的就是King Kong,金剛。那隻猩猩就是因為喜歡上了白人婦女而遭致殺身之禍。

最後,是時候說一下predator這個角色了。我感覺Predator本來就是一個模稜兩可的角色,一方面它代表著印第安人,繼續給白人一個征服「自然」(自然指的是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如南美,中東,東南亞)的藉口。另一方面,predator本身無論在predator系列裡面還是在AVP系列裡面都有描寫它正義的一面的情節。在predator I, 它在森林裡沒有殺那個女人;續集裡,它放過了女警官,因為它發現女警官懷孕了,最後「酋長」還是英雄頌英雄,把槍送給了男主角;AVP1里,它放過了有肺病的老頭,還跟女主角「結盟」;AVPR里,在墳墓那一幕裡它也可以殺掉其中一個女主角跟她女兒,但它也沒這樣做。感覺好像編劇要把它刻畫成一個高尚的獵手一樣。每次當他遇到值得尊敬的對手時,都會脫下頭盔,大家公平對決。我也感覺有點莫名其妙,為什麼要給它這種紳士風度呢?我唯一得出的結論,儘管有點牽強,就是predator這個角色本身就有代表白人,尤其是白種男人,形象的象徵意義在裡面。這就是為什麼它代表著先進的文明。而打獵一方面是印第安人的生存之道,另一方面在現代美國社會,也是代表著白人中產階級價值觀,是一種高消費娛樂。白人喜歡在西部打獵,但不是誰都可以打,首先要有錢買器材和裝備,請導遊,而且還要有時間。一般在紐約的低收入家庭根本不可能這種機會。這個假設也能解釋為什麼predator代表著先進的文明。而且再看看它那些高尚的行為,四部電影,有三部都有放過白人女性的情節(Predator I跟II雖然是拉丁人,但她們的外貌很接近白人),所以predator無疑有白種男人那種捍衛白種婦女的形象。而且在AVP系列裡都是跟沒有任何理智的alien搏鬥,更突出predator的正義一面,就像第一集裡那個義大利考古學家所說:「the enemy of my enemy is my friend」,所以predator是朋友。還有一點能支持我的假設。我開始看這部電影時,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在AVPR里,還要描寫predator殺死了警察,然後把他吊到樹上剝皮呢?這部電影,predator明顯是有任務在身,來地球消滅predalien,還有毀滅證據,又不是打獵,為什麼還要花時間剝皮呢?當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開頭所說的讓美國觀眾更容易想起印第安人,但我感覺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讓觀眾,尤其是白人,想起他們曾經怎麼燒死黑人。每次描寫剝皮的場景都是千篇一律,鏡頭從下而上,慢慢發現吊在樹上的屍體,而屍體已經血肉模糊,很難辨認。大家可以看看Photography on the Color Line這本書的最後一章,裡面分析了很多當時白人燒死黑人的情景的照片,場面幾乎一樣。黑人被吊在樹上,燒得血肉模糊,然後白人在樹下看。當然,在電影裡面,被剝皮的是白人,但這個情景很難不讓人想起當時那些燒死黑人的照片。而且當時那些照片是廣為流傳的,因為當時燒死黑人簡直就像嘉年華一樣,白人那女老少都去看,人們還拍照留念,然後把那些照片做成明信片寄給不在場家人。所以那個剝皮的情景很難洗脫象徵lynching的嫌疑。所以predator是一個含糊的角色,亦正亦邪,一方面是印第安人的象徵,一方面又是白人的形象。可能有人會說,把兩種形象混淆在一起,不是會讓人覺得白人跟印第安人沒區別?的確,美國當時留下的那些lynching照片就是有這個效果,Shawn 史密斯在最後一章里就說得很清楚。所以導演或編劇這樣做是有危險的。

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劇情表達了對政府的不信任。那個跟了警官走的女人說「The government never lies to people」,而其中一個女主角卻說「the government thinks of containment(掩蓋) first」,結果後者是對的,也就是說政府的確說謊了。這我不多說了,因為一來我自己不了解,二來這跟美國立國立憲時就已經有的犬儒主義有關,撤得太遠,所以不多說。

最後也許有人會說,是不是只是我想太多了,畢竟這只是一部商業片,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觀眾的感官需求。的確,有可能。但同時,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想想,首先為什麼觀眾會有這種感官需求呢?為什麼需要一個想印第安人的高等生物呢?為什麼需要一個在白種女人身上播種的怪獸呢?又為什麼要選在科羅拉多呢?其實就是因為這部是商業片,電影製作才要儘量滿足觀眾這種需求。而這種需求恰恰是通過兩百多年沉澱下來文化和歷史價值觀所製造出來的。也許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的確是單純感官刺激,但要知道,alien,predator,AVP都沒有在中國上映過。Anyway,如果大家覺得不能接受,就當聽故事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