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大胃麒麟

2008-10-24 20:27:57

電腦特效里程碑


圖文並茂版在此:
http://www.neovfx.com/archives/271

為大家介紹史蒂夫n Lisberger在1982年完成的科幻電影Tron——電子爭霸戰。《電子爭霸戰》是一部由Disney公司出品的電影,可能很多國內讀者對它比較陌生,但是這部電影在特效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它是第一部大量運用三維動畫的電影。

影片虛構了一個奇特的電腦世界,所有的程序在這裡就像人類一樣具有自由意識和行動能力。但是影片一開始,這個電腦世界被MCP(Mater Control Program)的程序控制了,它好比一個擁有無限權力的統治者,將各個程序關押起來,並強迫它們不斷地進行各種各樣的死亡競技遊戲,因此整個電腦系統如同一個類似古羅馬的帝國。MCP原本是片中反派角色的一個商業陰謀,用來竊取其他公司資料。但是這個超級程序變得越來越聰明,野心也不斷膨脹,甚至企圖控制人類。故事的主角是幾個現實世界的程式設計師和電腦世界的程序,他們最終攻破了強大的MCP。影片裡出現了很多電腦用語和概念,但是在八十年代初,觀眾對這些東西根本摸不著頭腦。因此《電子爭霸戰》在當時並沒有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

片子裡有幾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值得我特別指出來:

第一、 片中出現了一種桌面電腦,和現在微軟開發出來的Surface極為相似,看來微軟也熱衷於抄襲:

第二、 影片裡有一個物質轉換機,它的概念和電影《變蠅人》中科學家發明的機器一模一樣,不過這個機器還能把物質世界的人傳送到虛擬的電腦世界,這一點絕對不可思議。

第三、 影片裡的程序在電腦世界裡也要補充能量,而他們補充能量的方式竟然是——喝水。

第四, 片中主角之一Allen的名字來自科幻小說家Allen K。這個人在當時就提出了電腦將會變得小型化並且進入家庭,可是當時沒有人信他。而那時的電腦圖形工作者也堅信將來他們會是電影工業的頂樑柱,同樣沒有人相信這個說法,呵呵。

啟發導演創作《電子爭霸戰》的靈感來源有兩個:
其一就是當時非常流行的街機電子遊戲;第二個靈感則來自導演在《電子爭霸戰》之前的工作——他曾經嘗試過在動畫裡用光來表現角色,而非用不是傳統的ink&Paint的表現方式。這個概念直接影響了《電子爭霸戰》的視覺效果。

為什麼這樣一部電影在當時可以實現呢?

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一家叫做MAGI的公司所做的研究,他們在1975年展示了用電腦生成三維物體,不僅能表現真實的空間透視,還能完成複雜的攝影機運動。這讓本導演看了以後激動不已。正是這家公司為影片製作了大量的三維動畫,當然還有另外幾家公司也參與了電腦動畫製作。除了純粹的電腦畫面,影片涉及到實拍的特效部份實現起來也是相當複雜的,每一個畫面都有好幾層組成,通常這樣一個鏡頭的實拍素材都只有黑白兩色的,為的就是得到高反差的畫面區域,拍攝好的畫面又會被進行多次的處理,從而分離出線條和區域。許多細節的遮罩則是靠手工一幀幀畫出來的。對不同的圖層上使用不同的濾鏡處理,然後合成在一起,就能得了片中的驚人效果。事實上,《電子爭霸戰》中的合成鏡頭遠比純三維動畫鏡頭要漂亮得多。這也體現了當時電腦動畫的侷限。

在電影開拍之前,導演史蒂夫n和他的團隊花了大量的經歷來做詳細的視覺設計和各種特效測試。《電子爭霸戰》本來是一個獨立製作,但是發展發展著就變得非常龐大,而且也花費了許多資金。最終Disney成了東家。導演本來沒有想去找Disney做東家,因為當時的主流是手繪動畫,而Disney恰恰又是手繪動畫的巨頭。因此他覺得Disney不會支持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電腦圖形動畫,可是Disney當時的製片主管Tom Wilhite觀念開放,獨具慧眼,決定讓他放手一搏。

但是這樣的工作從來沒有人做過,電腦動畫不被認可,製作人員對合成技術沒有把握,再加上導演的資歷比較淺。Disney一開始並沒有全力地支持這個項目。他們就做了一個2分鐘的測試,效果非常之好,這才讓Disney終於放了心。

去年, VES,也就是美國的視覺效果協會評選出了50部最重要的特效電影,《電子爭霸戰》在其中位居第6,排在星戰、銀翼殺手、2001太空漫遊、駭客帝國、侏羅紀公園後面。美國電腦圖形學會(Siggraph的「後台」)則將這部電影視為電腦圖形的里程碑,甚至將它作為分水嶺來標註CG電影的歷史開端。即使在今天看來,這部電影的視覺效果同樣出色,而且十分獨特。這是一部不論從技術上還是概念上都超越了它所處時代的作品,非常值得一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