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東京少女--Tokyo Girl

东京少女/TokyoGirl

6.6 / 227人    Japan:98分鐘

導演: 小中和哉
編劇: 林誠人
演員: 夏帆 秋本奈緒美 近藤芳正 佐野和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祁十一

2008-10-25 10:12:35

一個手機引發的精神戀愛


從本片來看,精神戀愛得以發生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雙方都是文學青年,或者說至少要有點文化修養。有了這個前提之後,戀愛雙方就可能達到一種心靈交匯的境界,於是精神戀愛便發生了!

女主角生活在2008年,某日在一棟出版社大樓下樓梯時遇到地震,手機從樓梯縫隙中掉下去,穿越時空,砸在了1912年的男主角頭上。於是,現代高科技產品便成了聯繫兩人的紐帶,而更神奇的是,即使穿越時空,手機依然能發揮通訊功能。只要在有月亮的時候,兩個人就能通話。於是,一段跨越時空的戀愛就有條件發生了!

由於諸多偶然巧合的存在,為戀愛的發生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兩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越來越近。譬如兩人恰巧都是文學青年,都有寫小說的志向;兩人都失去了一個至親的親人,男主角失去了母親,女主角失去了父親,都體驗過失去至愛的痛苦,以及對失去另一個親人的恐懼。同時,男主角作為有潛力的文學青年,具有豐富的想像力與創意,並將之發揮在談戀愛上,於是理所當然地打動了女主角的心。具體他是怎麼做的,可參見電影中穿越時空送鏡子的段子。

由於兩人不在同一個時空,手機又有斷電的一天,所以這是一段註定沒有結局的戀愛。那編劇要讓它怎樣收場呢?如果等到手機沒電,兩人的聯繫無疾而終,那就尷尬了。所以,必然要有一個震撼人心的結局。對於戀愛故事來說,想要讓結果轟轟烈烈一點,最常用的手段無非是讓其中一個人死去,這一點可參見屢試不爽的韓劇。在這部日本影片裡,男主角也很不幸地死去了,並且還死得很有中國特色:見義勇為犧牲自己跳河救了一個小女孩。

為了讓這個偉大的愛情故事更偉大一點,屢遭退稿的男主角臨終前未發表的一部小說,終於得到了一位2008年的出版人的認可,並被稱為「足以改變日本近代文學史」,而這部小說就是以男主角與女主角的戀愛故事為內容的。由此有志於文學創作的青年們也可以借鑑一點經驗:要寫出偉大的小說,需要經歷一段偉大的愛情。

而什麼是偉大的愛情,可參見本片。無性、無結果的希望、有精神交流,男女主角要很聰明,當然長得好也是必要條件,畢竟沒有人希望在書中或電影電視中看到醜陋或長相平庸的主角。而說到聰明這一點,要怎樣判斷呢?讓我們來看一看女主角。整部影片得以發展下去,很大程度上就歸功於她的聰明。她可以從男主角告訴的地址判斷出對方不在這個時代,她可以看到月亮時便知道有月亮時才能和男主角通電話,她的聰明簡直和愛因斯坦有得一拼。由此,如果不能找到像女主角一樣聰明的戀愛對象,就不要憧憬偉大愛情的發生了,文學青年們的文學創作也要另尋他法。

歸根結底,這只是一部充滿幻想色彩的現代泡沫愛情故事,供觀者娛樂身心。

但本娛樂青年在娛樂它的同時,聰明的頭腦也在活動著,從中揪出了有點意思的主題。歸結起來有三點。

1、時間與存在

穿越時空被用在影視作品裡並不新鮮,港片裡尤多見。在這部影片中,看到男女主角用手機通話時,我突然覺得穿越時空有了一種現實感。在我們的生活中,手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讓兩個相隔千裡的人也能彼此溝通,就彷彿兩人正面對面一般。那麼,為什麼不會有一種工具用來縮短時間距離,讓兩個相隔百年的人也能彼此溝通呢?時間與空間,構成了我們生活的時空,它們只是兩個不同的維度而已。既然空間可以被穿越,為什麼時間不可以呢?

而假設時間可以穿越的話,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人在不同時間的存在。但這一點恰恰是為人所不理解之處,過去了的人與事就不再存在了。我不禁想起高二時某一瞬間的感覺:春天,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身旁是桃紅色的牆,我突然在想,已經過去的一切都去了哪裡呢?昨天的我去了哪裡呢?消失的時間又去了哪裡呢?那一瞬間的奇妙感覺給我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印象,至今仍然會常常想起。

時間裡的存在,只是一種精神上的存在吧。宇宙很神奇。

2、命運與反抗

2008年的女主角,在男主角即將死亡的前一刻,從陳年舊報上看到了他死去的新聞,於是打電話給他(我們就不要再去糾纏這時有沒有月亮了,情節需要),希望能勸阻他不要去救落水的小女孩。男主角明知道自己要死,仍然義無反顧地奔向公園小池塘,去救落水小女孩。而這個落水的小女孩,就是男主角買鏡子那家店老闆的女兒,正是她幫男主角保管鏡子,直到女主角在百年後來取。不過由於男女主角穿越時空的關係,所以男主角買鏡子和女主角取鏡子發生在同一時刻。而對於小女孩來說,保存鏡子卻用了近一百年。而且要是沒有男主角捨身相救,也就沒有她百年的壽命以及近一百年的等待了。

如果女主角不打電話給男主角,那麼男主角可能還不知道前面小池塘有人落水,也不知道落水的小女孩就是鏡子店老闆的女兒,那麼說不定男主角也不會死。那麼是否可以說,是女主角促成了男主角的死呢?對男主角來說,百年之後的女主角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預言命運的角色。她明明白白地說,你今天要死。面如此確定的命運,男主角是否還會做出選擇呢?在那一記得,我們又是否能期待他改變自己的決定,從而改變歷史呢?被註定的事情是否真的是一種必然呢?

男主角明知將死,依然奔向死亡,救了落水的小女孩。來推測一下他的動機,其一,善良的本性,不能見死不救;其二,小女孩對他有著特殊的意義,正是這個小女孩幫他把鏡子送給了百年後的女主角,並且在百年後不定期通過那個神奇的手機對他說了一聲「謝謝」(看到結尾時,我才明白已成百年老婦的鏡子店女孩為什麼會對男主角說謝謝),所以男主角可能是為了愛情而義無反顧地奔向死亡。

記得邵毅平在他的《小說:洞察人性的智慧》里,也講了一個類似的有關命運的故事。他最後總結說:面對那似乎註定了的命運,人們總是會反抗,儘管反抗可能是無效的,但人卻依然通過主動選擇維護人之為人的尊嚴。電影的男主角明知將死依然勇敢前往,這其實也是他的一種主動的選擇,這個選擇以善良的人性和愛情為終極價值,同樣體現了男主角做為人的尊嚴。

3、情感與孤獨


揭開影片表面跨越時空的科幻色彩,其探討的本質仍然是兩個字:感情。其中包括兩種情,一種是愛情,一種是親情。兩種情在本質上具有某種相通之處,那就是對對方在時間和身心上的獨佔欲。而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獨佔性,原因不外乎兩個字:孤獨。所以女主角未步會反對她的媽媽再婚,害怕媽媽被另一個男人佔有,自己則是獨自一人。而最終得以從這種恐懼中解脫出來,放手讓媽媽去擁抱自己的的幸福,則是因為體會了愛情,嘗到了相愛的兩個人想要互相擁有的感覺。

由此我們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愛情比親情更能讓人解脫孤獨。如要再要深入分析原因,那麼只能從時間上尋找答案。父母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具有不對稱性,也就是一個先一個後,互相重合的只有中間五、六十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不發生意外情況的話,父母會比子女先行離開世界,因此子女就會獨自渡過一段沒有父母的日子,所以子女會尋找一個可以一直陪著他的人,而不是將希望全部寄放在父母身上。而在父母與子女共處的五、六十年里,雙方在經驗、感覺方面也具有不對稱性,父母總是比子女要先經歷人生,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等各種滋味,因此雙方無法在同一時間裡產生共鳴。而共鳴則是讓人擺脫孤獨之感的重要因素。所以子女一般會與同齡人發生愛情關係,因為同齡人之間更容易產生共鳴。

精神戀愛的一個必備因素就是強烈的共鳴感。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想寫小說的文學青年,這種共同追求很自然地讓彼此心靈貼近,畢竟文學本身就是一種與心相連的東西。其次,兩人都有失去一個親人的共同經歷,女主角失去了父親,男主角失去了母親,這讓雙方都體驗過失去至愛的痛苦,以及對失去另一個親人的恐懼,說到底也就是對孤獨的恐懼,因此兩人能夠互相撫慰。由於男主角比女主角先失去母親,因此先於女主角從對孤獨的恐懼中解剖出來,所以在這件事情上更多的是男主角安慰女主角,並幫助她從對母親的獨佔慾望中解脫出來。當然,這也讓女主角將心理與情感依賴轉向了男主角,於是才有了這段戀愛的發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