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香菇頭

2008-10-29 21:51:44

愛的暴力


在這個世紀初,看著上世紀80年代的人們,對上世紀50年代發起的反思,而一切似乎並沒有什麼好轉。深重的無望感,像這濃厚的夜色蔓延。Keating老師能夠做到的,就像這螢幕上的光芒,照亮的只是一時一地。
最大的問題是:每個人都在說愛。
然而愛是什麼?
父母對孩子說:我們愛你,照我們說的去做吧,我們能讓你少走彎路,直達成功!
什麼是「彎路」?什麼又是「成功」?
情人對情人說:我愛你,我要把最好的給你,請接受吧!
什麼是「最好的」?是他(她)所認為的,還是她(他)所需要的?
還有各種各樣的意見領袖、權威、成功人士,紛紛向世人伸出慷慨的臂膀,他們說:我愛你們,追隨我吧!這裡有你們想要的幸福和安全!
最要命的是,當你注視鏡中的那個人,他(她)也會用真誠到毋庸置疑的聲音說:
我愛你,你知道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愛你,所以,收起那些冒險的、特立獨行的、不合時宜的、折騰的想法吧,讓我們一起倣傚那些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方式,借鑑也好、抄襲也好,總而言之,跟著別人的腳步,至少不會第一個踩到陷阱。
人人都在依循過去的經驗度過全新的每一天,人人都執迷不悟,篤信自己的那一套,並想施諸他人,並且,越是面對自己深愛的人,這種慾望越是強烈。
尼爾的自殺,是他捍衛夢想最極端的選擇。當尼爾的父母在兒子的屍體旁痛哭,我以為他們會徹悟到自己的殘忍和自私,結果卻是學校應父母的要求進行深入調查,逼迫孩子們顛倒黑白,直到將keating趕走。雖然影片的結尾,孩子們站在課桌上聲援老師,聲援自己的信念,讓人們看到「獨立思考」的種子已經在他們的心底萌芽,可也只能到此了。尼爾已經死了,剩下的只不過苟延殘喘在「傳統」的牢籠中,外界的壓力,和內心的爭鬥,讓青春和熱情一批批地死去,只留下牆上蒼白的照片,無聲無息。
為什麼愛一個人,是毀滅他?為什麼不能拋開自己的私慾,去聆聽他的夢想,讓他走在自己的路上,去經歷、去感悟,做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選擇?如果愛是吞噬,這愛多麼悲哀!
尼爾能看到哪怕一絲的希望嗎?青春可以笑著繼續嗎?
我們都在「愛」的包裹中,被消融、磨蝕,直到成為人類的「大多數」。遲早。
然後,用同樣的「愛」,施與下一代嗎?

船長告訴我們: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隸。為了融入社會我們是必須丟失一些浪漫,但還是希望有些東西能夠在我的骨子裡苟延殘存。如果一個人在該衝動的年代衝動不起來,那麼到頭來也許只剩下「可憐白發生」。是,現實和理想永遠有差距。但又如何?醫藥,法律,商業,工程是維生的必須條件。但是詩,愛,浪漫,美這些才是我們生存之原因。人生苦短,seize the days.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死亡詩社的誓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