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子非魚

2008-11-02 04:00:11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這是惠特曼的詩歌,是死亡詩社的誓詞。

  死亡詩社講的是教育,更是人生的意義。年少時我們都在追尋自己生命的意義。但是越長大越無奈,是現實所迫嗎,還是自己心靈之花枯萎了?借用基丁先生的話,是順從的結果,可怕的順從的力量。影片中三個人在開始都是按照自己步伐走自己的路,但是隨著眾人掌聲的節奏,最後終於變成與掌聲節奏一樣的步調。這就是順從,你就像溫水中的青蛙,直至被煮熟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現實中我們難道不是這樣嘛?讀著一樣的小學,中學,大學,出來後就像流水線上的產品,或許劣質或許合格,但全無自己的特點。每天過著一樣的生活,為什麼呢?因為別人都是這樣過的,要知道改變真的需要勇氣。什麼走自己的路隨別人去說,那是哲人的話,不是我們的生活軌跡,也不可能是。但是我們真的要這樣一輩子步調一致的生活下去嗎?那麼人生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值得深思……

  死亡詩社中梭羅的一句話「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這是事實,也是無奈的現實寫照。或許很多人都想過要改變自己現有的生活,但是人的本能是——思慮。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即使不會三思,也會至少想想後果,沒有人敢不計後果的做一件事,因為我們所有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們不可能踏進一次河流兩次。反觀自己的生活現狀,逃避艱難的事情,遇到麻煩只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絲毫不去想該怎麼盡善盡美,只想著完成任務,不計較也不在乎自己這樣做的代價,成本,意義。這樣敷衍的人生態度,真的很是讓人不可原諒。

  死亡詩社以追求夢想的尼爾的死,不畏世俗的基丁老師的離開告終,這樣沉痛的結局是我一開始就預料到的。不是我的天才預見,而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往往都是這樣的結局。沒有人能逃離世俗的眼光言論幸福的生活。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希望看到這樣離經叛道的人居然可以生活的比自己幸福。這不是嫉妒,是房龍《寬容》中的無知,是可怕的無知。一個人自己沒有勇氣改變現狀,沒有勇氣忽視世人的偏見生存,卻有勇氣與世人一起殘害這些先知們,這些無畏的開拓者。但若使其單獨面對這些勇者,那麼他便又會逃之夭夭。這是怎樣一種惡性的循環呢,看到人類這種本質的人很多,但是能夠改變其的人卻沒有!人類的進步不僅僅在於發現這些醜惡的本質,而在於戰勝他,至少要學會保護那些有志於改變並付諸於實踐的人,而不是破壞!

  死亡詩社——引人深思的輕鬆的環境沉重的話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