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超強颱風--Super Typhoon

超强台风/SuperTyphoon

3.5 / 181人    94分鐘

導演: 馮小寧
演員: 巫剛 宋曉英 劉小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雕刻時光

2008-11-04 00:47:04

《超強颱風》:是「後天」般的災難片,還是中國式的主旋律?


   從《黃河絕戀》、《紅河谷》、《紫日》「戰爭三部曲」來看,馮小寧是一個在風格上有套路可尋的導演,所謂主旋律電影商業化表達一以貫之、最後一分鐘營救烘托氣氛屢見不鮮、民族化寫意抒情手法愛之難卻。明白了這些,回頭來看《超強颱風》,與其說是類型的嘗試,不如說是風格的延續。

  【大片的格局與類型的探索】

  《超強颱風》的海報上清晰地寫著「中國首部災難巨片」,而馮小寧更是放言,「全面滅《日本沉沒》,與《後天》平起平坐」。這樣的宣傳若能達到實際效果自然給人無限驚喜,但如此誇下海口也著實讓人擔驚受怕,尤其是對中國大片的又一次全新嘗試前途未卜。

   中國大片,自《英雄》始,《畫皮》至,已然走過一條崎嶇坎坷的慢慢長路,這其間除了《投名狀》與《集結號》為大片的口碑做了必要的修正之外,其它皆是毀譽能半,從類型上來看,又單調得都與古裝武俠脫不開干係,那麼與好萊塢大片相比,差距究竟在哪兒呢,恐怕還是一個「格局」的問題,《投名狀》我們隱約看到了《勇敢的心》之風骨,《集結號》我們又似乎看到了《拯救大兵瑞恩》之慘烈,但是,2008年,期盼已久的《赤壁》讓我們最終看到的卻是離史詩風格的漸行漸遠,而《畫皮》與其說是東方魔幻,卻不如說是魔幻包裝下的家庭倫理片。

   隨後,馮小寧攜《超強颱風》震撼來襲,試打造中國首部災難大片。而實際上,對於尚不成熟的中國電影類型而言,災難片是一直缺失的。一方面,特效製作水平與好萊塢電影依然存在差距,僅與《後天》做個比較,其格局之大小可見一斑,製造夢幻與奇觀在當今世界好萊塢依然首屈一指,若僅僅以此來指責《超強颱風》未免有些少見多怪,那些樂於找碴的朋友還不如天天抱著電視去看央視的節目了;而另一方面,卻是基於現實的土壤,災難將臨,黨和政府的形象缺失自然不合中國的實際,而如若正面表達一不小心就會弄巧成拙,一部震撼驚懼的災難片變成一首歌功頌德的主旋律。正因如此,許多導演在縫合主導話語與大眾話語之間顯得猶疑不定、曖昧不清。這亦是關鍵所在。

   【為「主旋律」披上災難片的外衣】

   《超強颱風》中,當市長以「蘭博歸來」或是「007在世」的姿態出現之時,竟讓你分辨不清這是美國的孤膽英雄還是中國的一市之長;當滿面正氣的官員和專家瀟灑自若慷慨陳詞之時,竟讓你感覺彷彿聽到紅色年代裡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久違的聲音;當五十年前搏擊颱風的畫面出現,竟讓你感覺到一種「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的「人在堤在、人定勝天」的豪情壯志與「春晚」般的萬眾歡騰;當市長冒著生命危險去挽救一個盜賊,我想那時,在一瞬間他一定有一種改過自心、重新做人的衝動,也不由得讓我感慨一番,還是黨和政府好啊;當市長只為保證人民的安全跪倒在百姓面前,滔天巨浪洶湧而來,一個為民請命的父母官形象躍然升起;當插著五星紅旗的解放軍快艇有如神兵天將,怎能不讓人歡呼雀躍,關鍵時刻還得是解放軍啊;當手機中傳來嬰兒的啼哭,在場的人們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或許可以看作是對「生命高於一切」理念的一種頌揚吧。

   此外,馮小寧愛之有佳的民族化寫意抒情手法在影片中也屢見不鮮,實習護士在風雨中的表情、小女孩雨過天晴後的笑容難道是在昭示著生命的蛻變與重生嗎?小男孩的魚缸、船家的小狗經歷過這般超強颱風皆可安然無恙,那麼這又是怎樣的煽情、怎樣的寓意呢?這種馮氏的寫意手法在《黃河絕戀》《紅河谷》中或許可以成為經典,但置於災難片中竟顯得有些繁冗累贅、不合常理。

   所以,與其說《超強颱風》是一部「後天」般的災難片,還不如說是一部中國式的主旋律來得貼切。而如果你把它想像成一部震撼視聽的好萊塢式的災難巨片,你可能會有些失望;如果你把它當作一部歌功頌德的中國獨有的主旋律電影,或許會帶給你一些驚喜。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