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驚爆內幕--The Insider

惊曝内幕/局内人/夺命烟幕

7.8 / 180,369人    157分鐘

導演: 麥可曼恩
編劇: 艾瑞克羅斯
演員: 艾爾帕西諾 羅素克洛 克里斯多夫柏麥 黛安薇諾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崔

2008-11-04 23:33:32

經典新聞教材一種


   好萊塢或者香港的電影裡,涉及到新聞行業的已經有很多了。隨便數數,有正兒八經談論新聞界的,比如《總統班底》,有還有涉及到公關問題的,比如《大事件》,還有是裡面的人物有新聞職業背景的,比如《scoop》,比如《十二宮殺手》,甚至是《羅馬假日》……(有熟悉電影的朋友可以添加)。這些電影,有心或者無意,總會涉及到很多新聞的理念和新聞道德:比如言論與出版的自由,比如人性與新聞的孰輕孰重……。與教科書不同的是,這些新聞的原則的呈現,不是定理或者憲法條款,而是通過一些曲折動人的故事,也正因為如此,它們所表達的新聞理念相比教科書來說,可能更加讓人印象深刻。而觀眾,也可能比一個學生更能獲得一些新聞理念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電影,不是教科書,但是勝似教科書。

  《驚爆內幕》在我看來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具體的電影情節我們可以省略。但最好也是做一下解釋:cbs60分鐘王牌製作人勞埃爾-伯格曼發現了一個驚天內幕:菸草公司巨頭對公眾撒謊,聲稱吸菸不會使人上癮,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元菸草公司的高管之一喬佛瑞-維根(羅素-克羅飾)便掌握充足證據。但是由於菸草公司勢力巨大,以非法干預等罪名要挾,使得能夠和恐怖份子對峙的60分鐘也不得不噤聲。在這種情況下,勞埃爾-伯格曼陷入了困境:作為一個新聞人,堅定的新聞人,他該怎麼辦?

  首先,我們必須說,這個電影已經把一個現代社會的大新聞背景交代清楚了:新聞自由?是的,但更可能是有錢人的新聞自由。一旦涉及到有錢人的利益,新聞自由可能也變得一文不值。即便是號稱民主的美國也是如此。

  這個大背景讓人很悲觀。以致於60分鐘的頭頭不得不妥協說:寧要半截子新聞,也不要沒有新聞。這種說法,我們其實有點熟悉了。以前南方週末的老總似乎就說過:不能說真話,但絕不說假話。這兩種觀點,都是在一個悲觀環境中的積極新聞策略,這種策略及其不完美,但也似乎是上上之選。

 正是秉承這樣一種理念,cbs最終放棄了播放有jeff畫面的新聞,轉而尋求所謂更安全的措施。然而對於激進的製作人伯格曼來說,這樣的新聞同沒有新聞毫無區別。不說真話和說假話有什麼區別呢。

 可是面對一個巨大的社會機器,你能怎麼辦呢。看起來悲觀無比,至少對我們來說是這樣的。但幸好主人公最後沒有這麼做,他採取了更加迂迴的策略:冒著被解僱的危險,把cbs受到壓力威脅的消息透露給了其它媒體。最終,其它媒體把這個消息捅了出來。最後呢,為了保存自己長久才形成的fame,cbs最終站了出來,播放了對jeffery的採訪。

 故事最後結局不錯。菸草公司受到了懲罰。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伯格曼的策略。

 王牌製作人冒著巨大風險把這個消息捅出去,當然是個人的一種勇氣。但是,最終的問題還是要回到社會大環境上來。雖然說,有錢人的新聞自由更多一點,但是在一個民主社會,畢竟新聞自由是一種明文規定的權利,人人可以享有。在這樣的一種環境裡,雖然說大多數媒體仍有有錢人控制,但是畢竟媒體不是壟斷在一個人或者一個公司手裡。這就使得這樣一個事情成為可能:一條消息在一個媒體發佈出來,不代表在所有媒體都發佈出來。消息總有走漏的時候,新聞的發佈總會成為可能。

而製片人伯格曼顯然就是利用了這一點。雖然他會有個人風險,但他知道,菸草公司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媒體,況且,百年來形成的新聞自由傳統,也不是說說而已的東西,而是一種被業界踐行的規則。正是這樣,伯格曼知道自己的風險是值得的。

這個事情說明什麼呢,說明只要不是新聞壟斷,新聞自由就有被實踐的可能。這個道理在教科書里已經被說爛了,但是當我通過這部電影來認識這個事情的時候,我還是覺得,這個道理從來沒有這麼清楚的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對它的理解,從來沒有這麼深刻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