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陌生的孩子--Changeling

换子疑云/陌生的孩子(台)/换命谎言(港)

7.8 / 265,372人    141分鐘

導演: 克林伊斯威特
編劇: 邁可史崔克辛斯基
演員: 安潔莉娜裘莉 約翰馬可維奇 柯姆佛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巫山雨師

2008-11-10 13:54:39

真實令人窒息- 《Changeling》


昨晚去電影院看Clint Eastwood的新電影《The Changeling》,導致去吃夜宵大家竟聊了很久抑鬱症和焦慮症的驚恐發作,導致回來還對著ff哭了一場。情緒很濃稠的那樣。帶著毛巾擰不乾淨水似的情緒失眠了。

說這部電影not easy to watch,but you got to give it a try. Powerful是很貼切的詞,我一時竟找不出對應的中文。在那個Captain(刑偵隊大隊長吧)瓊斯剛開始狡辯說這個小孩就是Angelina的兒子的時候,我一瞬間覺得Eastwood有用力過度的痕跡,但這個感覺很快消失。
事實是,後面對故事的演繹令人窒息,用手揪著胸口也無法緩解的窒息。
直至結尾,我再也沒有空閒考量導演用意或是鏡頭運用。

絕大部份影片拍攝的背景時間是1928年的洛杉磯,現在回想起來Eastwood用的色彩很輕,陽光也很淡,樓房稀疏的洛杉磯寬闊街道總幪著一層薄薄的塵土, Angelina總穿灰色棕色的大衣。唯一的亮色是街道上紅色的有軌電車。
但是,從假兒子出現始,影片的情緒濃稠到我坐在座位上也動彈不得,空氣也凝固,二百多人的廳竟無雜聲。
幾處不動聲色的爭執場景,沒有嘶叫或嚎啕,只見暗流湧動鬥智鬥勇到幾要爆發,但導演終究沒有讓它爆發,觀眾情緒也如注鉛的汽球,沉重到底,又懸於半空。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Angelina和精神病主治醫生首次診斷那場對話。由於之前有盟友妓女的告誡「there's absolutely no winning with the doctors. If you smile too much, you're delusional. If you smile too little, you're depressed. If you're neutral, then you've lost touch with basic human emotions. All anyone can do is learn how to behave properly」做鋪墊,此段之濃墨重彩的你來我往,醫生的口哨與輕佻,Angelina的強作鎮定的回答與每次被駁回的嘴唇顫抖與掩飾不住的一再睜大的絕望雙目,絕對會成為影視編導教「內在張力」的經典教材,以及不知為什麼令我聯想到文革中重量級問話的對峙。

此片由30s大蕭條時期真人真事改編,場景復原足以以假亂真,這還是其次,我無比折服的是Eastwood怎麼能把握真實世界到這種地步!
是的正是真實。
正是知道每個人物都真實的存在於歷史,真實令人窒息。
單身母親對自己唯一兒子的尋找當然是偏執的。
警察局和各種醫生、精神病院的勾當和狼狽為奸入木三分。
弱勢的女人面對強權國家機關先是懇求再到糾纏一遍遍哭述,自己先道歉情緒失控再繼續懇求,都是因為老百姓對國家機關還報有希望啊,多麼真實!
強權機關的代言人Captain可以首先指鹿為馬逼一個母親認陌生人做自己的兒子,技術嫻熟,可惜撞在母愛的槍口上。爾後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指責母親是想逃避家長責任,想水性楊花。在弱勢者奮起反抗揭露真相後使出殺手鐧直接關進精神病院讓她有口難言。多麼真實的『心路歷程』!
殺人犯上絞刑架前一刻還認真對牧師微笑一廂情願認為自己獲得饒恕可入天堂,下一刻便崩潰如無骨爛泥,連我都不禁自我代入了一瞬膽顫心驚!

在法院宣佈三項振奮人心的判決,n年後Angelina看似重新開始生活後,
導演在片末字幕最後一句毫不留情扇了每個認為這部影片有個光明結局的人一巴掌:She never stop looking for her son for her life.
讓觀眾情緒滿到極致,又不予釋放,不是Eastwood誰還有這種魄力!
多麼窒息的真實:你能夠跟強權鬥爭,能夠讓法院判決執法機關從此無權將嫌疑人送精神病院這樣人權勝利的一大步,
但是你的兒子回不來了。
你也永遠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註定要帶著兒子歸來的渴望抓撓著內心一輩子,直到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