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i Estate™

2008-11-16 07:36:10

CARPE DIEM-Seize The Day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一部讓我看著看著,嘴角便會情不自禁微笑的電影。

傳統、榮譽、紀律、卓越。

威爾頓預備學院的四大信念,也是這座名校的最好寫照。這樣的學校理應如此,社會名流之後的聚集地,培養出的學生是未來的常春藤聯盟的一員。它預示著希望與榮耀,卻也代表著刻板與陳舊。

直到這樣一個老師的出現:Mr Keating。

這個總是掛著微笑的男子,為這所墨守成規的學校帶來了一場春風化雨。

他滿臉閒適,吹著口哨,讓學生們稱他為Oh!Captain!My Captain!首堂課,他便讓學生們看著逝者們的臉龐,隨後在他們的耳邊念叨:Carpe Diem;他讓學生們撕掉了詩歌的序言,猶如撕掉了陳舊的思想;他教會他們寫詩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而是為了歌詠生命的美好;;他站上講台,教會學生們時刻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他的引導下,他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他們復興了死亡詩社,半夜,他們偷偷在山洞裡聚會,輪流讀詩;他們圍坐在教室裡,聽著Mr Keating的朗誦捧腹大笑;他們在夕陽落暮下踢球歡笑;尼爾不再是個為父親命令是從的優等生,他爭取到了演出的機會;陶德不再是退縮到人群背後的一潭死水,他在全班面前唸出了自己精彩絕倫的詩;諾克斯不再遠遠地看著克麗絲,而是主動表達了好感;

他們不再是刻板的優等生,未來的希望,而是鮮活的生命,真真正正的自己。

這是一部讓我看著看著,看到最後忍不住嚎啕大哭的電影。

尼爾的死是一場悲劇。這個優等生,背負著父母對他考入哈佛、成為醫生的沉重期望,然而他的內心最想做的卻是演齣戲劇。Live on principle or live on impulse,他在Mr Keating的Carpe Diem薰陶之下終於選擇了後者。事實上,他的演出很精彩,讓底下的觀眾們捧腹大笑,可是他的父親一直緊繃著臉。

現實的殘酷是一座橋,卻是通往更多悲劇的牢。

細細品味那戛然而止的輝煌,隨之而來的不幸,我不得不說,一切都是悲劇。

尼爾的父親對他兒子的態度是一場悲劇:

儘管看了他的精彩表現,他卻未曾動容,依舊生生地打破了他的夢想,將他牢牢地拽回現實:一條優越卻不是他想要的前路。他愛他的兒子嗎?興許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然而,那是真正的愛嗎?切碎信念與夢想,就好像是奪走了一個人的生命。在尼爾選擇舉槍自盡之後,我卻未曾看到他反省自己態度的痕跡。

尼爾的無力抗爭是一場悲劇:

我曾以為,尼爾是個勇敢的人。至少,他可以勇敢地復興死亡詩社,他可以勇敢地邁向舞台,然而那最終未對他父親說出的真實感受終究說明了他是個好演員。他最終還是未能真正勇敢,而是選擇了向現實低頭。興許,只有死亡才能讓他從理想無法實現的苦悶中解脫。

卡麥隆的背叛是一場悲劇:

儘管一開始,這就不是個討我喜歡的角色。然而最終,看著他輕輕鬆鬆地,就將所有的責任推卸到了Mr Keating的身上,來保全自己的前途,心底的厭惡便油然而生。看著一個個死亡詩社的成員,最終還是在說明書上簽字,我的心不再厭惡,只能說是一點點的心寒。這樣的學生,除了查理,在龐大的權力之前還是不得不低頭屈服。他們或許曾經追求自我,曾經及時行樂,但是最終還是軟弱的。這就是為什麼,諸多改革者都沒有好下場,而明哲保身的人往往活得春風得意。

威爾頓的存在是一場悲劇:

一邊觀看影片,我一邊思索,這樣的一所菁英學校究竟能培養出怎樣的人才?未來的醫生律師銀行家,未來的天之驕子,然而個個刻板得像隻古鐘,彷彿從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這樣好嗎?自然是好的,社會就是需要這樣的人,優秀卓越,服從乖順,這就叫做和諧。這樣的人永遠是社會的大部份人,而如同Mr Keating這樣的革新者永遠只是小眾。小眾反抗大眾,大眾壓制小眾。所以這樣的結局我一開始就隱約猜得到:在這樣墨守成規的世界裡,Mr Keating這樣的老師只能被趕出去。

儘管最後一部份的發展就如同一條環環相扣的線,然而不得不說的是,結局還是讓我太受震撼。

一直怯懦軟弱的陶德終於當著諾倫的面,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大聲吼出了真相。看著Mr Keating緩緩離開教室的落寞背影,陶德站上了課桌,大聲地說出Captain!My Captain!隨後,是一個又一個的學生,站上了課桌,望向即將離去的Mr Keating。

我一遍又一遍地倒退,一遍又一遍地回顧這個結局,可是一遍又一遍,我的心靈都會受到震撼,我的眼眶都會充滿淚水。

所以,在此時,在此刻,讓我亦站上椅子,說一聲:

Oh! Captain!My Captain!

Carpe Diem!Seize the da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