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光年‖影視歌三棲民工

2008-11-16 08:09:27

一下子又想到Ian


      再說說音樂。聽過那麼多粵語歌,有印象以來第一次認真聽下去的,是Beyond的《海闊天空》。97年,黃家駒剛死不久。Beyond搖滾,卻不一味狂躁一味反叛。從《海闊天空》、《灰色軌跡》、《長城》,我看到更多積極更多迷惑。Beyond,可以說是我現代音樂的啟蒙老師。從那時起喜歡Beyond,由此聽上更多音樂。時光匆匆溜走。如今,鄙人的大學生涯即將謝幕,在寢室也博得「廣東周杰倫」的名號。

      昨天,寢室茶回家。臨走前一天,聽見他拿著TOSHIBA聽Beyond的老歌。把我帶回用電台聽歌的回憶——很美,很懵懂。然後,一起清口了一首Ekin的《長髮》。如今,國內好歌難找,聽得更多的是英文。談不上只喜歡哪幾種特定的風格,但indie確實聽得多些。表妹爻我和一樣,都喜歡關注不大出名,但真正寫歌的音樂人。偶爾在QQ里跟她交流一下值得關注的樂隊和電影,每當發掘出一首好歌,有淘到寶的樂趣。

      不知怎的,一下子想到Joy Division的 Ian 。現實里冷漠、木訥,懦弱,舞台上神經質的聲音,演出時奇怪的揮舞手臂的方式,總是讓台下的人跟他一起瘋狂。臉上表情的抽搐多次讓我認為是他的癲癇又在發作。像所有不願長大的孩子一樣,我們會迷失在責任與自我之間,像 Ian 。所不同的,Ian ,he is a genius 。但生活,會讓我們學會樸素的自我救贖。

      很多樂隊都在逐漸成熟。成熟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年齡,還有反思、傷感、含蓄地發洩和日臻熟練的技術。比如the frames ,看過《once》,難以置信玩rock的Glen會寫出那麼優美的indie ;比如 扭曲的機器,寫下這些文字時,《鏡子中》正在喇叭中狂飆。
                                               2008.4.3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