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搏击俱乐部 / 搏击会(港) / 斗阵俱乐部(台)

8.8 / 2,320,942人    139分鐘 | 151分鐘 (workprint version)

導演: 大衛芬奇
演員: 布萊德彼特 艾德華諾頓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iki

2008-11-16 22:46:08

Fight Club 搏擊會的哲學 (轉載)


Fight Club
搏擊會
美國/德國 1999
導演
David Fincher 大衛.芬查

編劇
Jim Uhls

主演
Edward Norton 愛德華.諾頓
Brad Pitt 畢彼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海倫娜.寶南.卡達

初看搏擊會的時候,感覺只是爽罷了,但後來仔細回想了一下,越發現其中隱含的意義並不是那麼簡單。下面想提一提這部電影與四個人之間的聯繫,也許導演本意並非藉助他們的學說表達自己的思想,但至少這是看完這部片子我所得到的的啟示,或者是一種奇妙的巧合。至於這種聯繫是否有些牽強附會,還請各位指教。

阿圖爾·叔本華

 叔本華(1789年-1860年),德國哲學家。他是唯意志論哲學的創始人,拋棄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辨傳統,力圖從非理性方面來尋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論。人生就是一種痛苦,一個人所感受的痛苦與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強,人就越痛苦。要擺脫痛苦的途徑只有一條,就是拋棄慾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藝術創造和欣賞來暫時解脫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脫辦法是,進入佛教的空、無的境界。

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一開始便在JACK這個角色身上得到了體現。典型的例子有在JACK參加互助小組時與BOB的對話:"I found freedom. Losing all hope was freedom."明顯的帶有濃厚的悲觀絕望色彩,把人生看作永無止盡的痛苦和災難。每日精神恍惚,游離於電氣化,機械化,現代化的大都市中,感到失去了內在的自我,被一整個龐大的社會體系所操縱束縛,重複著相同的事情,複印機的燈光來回閃動,眼前的景像亦幻亦真:"Everything is a copy…of a copy…of a copy…"周圍被毫無意義的物質所環繞,鏡頭游離在廢物之間,傢俱如影子一般出現:"Like so many others, I had become a slave to the IKEA nesting instinct."與人相處總存在著隔閡,談話也不過停留在膚淺的表面,從未達到真正的交流目的,這一點由JACK和MARLA的一場對話可以看出:"I don't know. When people think you are dying, they really listen, instead----instead of just waiting for their turn to speak."由於無法從苦悶中尋求出路,JACK在偶然的情況下參加了一次絕症互助小組,不想竟因此而上癮,終日沉迷於想像中的精神療法以自慰,逃避現實帶來的重負,這與叔本華所提出的"通過尋求涅磐境界來超脫人世的痛苦"是否正不謀而合?叔本華認為,一切生命在本質上皆為痛苦,因為人在本質上是意志的,意志有慾求,總是向前掙扎,因為掙扎是它唯一的本質。一切追求掙扎都是由於缺陷,由於對自己的狀況不滿而產生的;所以一天不得滿足就要痛苦。況且沒有一次滿足是持久的,每一次滿足反而只是又一新的追求的起點。這裡就指出慾求是痛苦的,因為它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因此"痛苦不是從外面湧進來的,卻是我們每個人自己內心裡兜著痛苦的不竭源泉。"這使得人生在世就是痛苦,要取消痛苦,只有放棄意志,壓制自己本能的,原始的慾望,對於社會的金錢、名譽、地位漠然視之。JACK信奉的就是這種精神。

 至於對叔本華哲學的看法,我是持反對態度的。姑且不論他哲學中所帶有的濃厚的感情色彩是否有過多的主觀傾向,純粹把意志作為世界的本質是難以讓人認同的(尤其對於結構主義者來說),更何況他所舉出的那些個例子大多不過是個人的想像,缺乏說服力。JACK追隨著他所主張的生活方式,而最後卻被自己的里比多所控制,難以與外界溝通,就乾脆徹底將自己隔離開來,以清高的姿態對待人世,依靠垂死的互助小組。外表看似獲得了安慰,其實深藏內心的潛意識已經蠢蠢欲動,伺機爆發出來,越是拼命壓制,反而可能爆發的越為強烈,而本片正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導演這樣的安排是否出於對叔本華哲學的批判?或者僅僅在譴責物慾橫流的社會?我認為怎樣理解都無所謂,因為文本的意義完全在於讀者自己。

弗里德利希·尼采

 同樣作為一位德國哲學家,尼采深受叔本華唯意志論哲學的影響,1865年轉入萊比錫大學的時候初次獲讀了叔本華的著作《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同時在他1872年出版的著作《悲劇的誕生》第五章中引用叔本華關於音樂的論述,並且吸收了叔本華的宇宙是一種意志的表象的看法。但是在人生態度之類的問題上,尼采卻與叔本華徹底決裂了,前者不可避免的流露出濃厚的悲觀氣息,而尼采卻主張一種樂觀的精神。他提出:"習慣使人雙手伶俐而頭腦笨拙,一切價值都必須重新評估。"這種對傳統觀念的批判是在對理性,意識和信仰的分析上展開的。尼采認為:理性和意識只是人類複雜的精神活動中的一個方面,而並不是持久,永恆,究極的東西,更不能作為生命活動的精髓,不過他也沒有隨便把理性丟在一邊,在這裡,他駁斥了叔本華的假說"凡是存在的皆為有意志的東西"的說法,提出:非理性者毫無快樂和痛苦可言,理性是人之為人的基本條件。而對於基督教,尼采主要是把它作為一種舊的道德體系來對待的,基督教輕視人的本能,扼殺人的意志,這是對生命的根本否定,所謂寬恕謙讓,自我犧牲的處世原則不過是頹廢病態的道德偽裝罷了。基督教要揭發世界的敗壞與醜惡的決心,已經造成了世界的敗壞與醜惡。尼采痛恨上帝虛偽的教條對人類的奴役,進而提出了"一切真正的高尚的道德來自得意的自我肯定之中"。所以,生命的意志從根本上來說不是懦弱妥協或求得生存,而是對權利和力量的表現,生命意義的大小取決於力量的強弱和對痛苦的抗爭的磨練,取決於個人的自由自我的意識。到這裡,尼采已經完全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關於權利意志的哲學體系,從而推翻了叔本華的克服消磨意志的觀點,更加具有煽動性。對於尼采的思想,我不想用一些瘋狂可怕或是反動唯心主義之類的不負責任的字眼來評價他,同樣輕率的指責他是納粹主義的根源是不公正的,對於這樣一位開創近代哲學先河的哲人,也許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

 在影片中,我認為尼采的思想主要是在TYLER的身上體現的,這個角色象徵了他理論中所提出的"建立超越人格"的超人形象。超人是能將權利意志發揮到極致的人,一方面是超出人類和庸才的天才藝術家,征服者,另一方面又是低於人類,一切行為皆出自動物式的本能的人,超人神秘並美化了動物的本能,幾乎把原始的慾望與藝術家的天才創造等同起來,達到一種極度自由的境地。尼采指出超人必須以下具備五種品格:

1)超人可以超越自身,充分表現自己,主宰弱者(末人或群畜道德的產物)。

2)超人是真理道德規範標準的創造者和界定者。

3)超人是自私的,自由的,自足的。

4)超人敢於面對人類的最大痛苦和最大希望。

5)超人是在不利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受到痛苦的磨練,所以意志更為堅強。

6)超人是充實豐富,偉大完全的人。

 在片中,TYLER是一個從JACK身上分裂出來的人格,是一個不存在的虛構角色,卻用具體的影像展示出來(具現化了),用我在前面的話說,就是壓抑太久的尼采精神從叔本華精神中分裂出來,一步步向極端發展,他的表現就是活脫脫的一個超人形象。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他的所作所為,就大概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
1)抗拒物質主義,放棄苦心經營的優越的條件,自製炸彈破壞了自己的IKEA家居,住在一棟破舊的危樓中,雨天漏水,電器短路,設施極為惡劣。

2)崇尚極端的精神自由,隨意從事破壞活動,舉手投足都散發出不屑一顧的叛逆精神。

3)不斷讓自己經受痛苦的磨練,開辦搏擊會自我摧殘,向自己手上倒腐蝕性化學藥劑。

4)蔑視一切社會虛偽的道德假像,痛恨基督教信仰上帝的思想,這點在JACK被TYLER倒上強酸時的一段對話表現最為明顯。

5)主宰弱者,建立自己的軍團反抗社會,宣揚消極末世思想。

 這樣的概括大致體現了TYLER的個性,兩者對比立即一目瞭然。

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尼采的哲學曾被希特勒奉若神明,他的某些理論與法西斯主義有莫大的關係(其實我認為責任並不在尼采本人身上,只是他不幸的被"選中"了而已。編註:歪曲亦來自尼采的妹妹對其手稿別有用心和有目的的整理方式)。而在片中,TYLER也有近乎納粹式的表現,比如:用偷來的人體脂肪做肥皂,炮製針對社會的大亂計劃等等。他手下的軍團都只不過是一些聽命與他的機器,一旦旁人問起大亂計劃或是搏擊會的內容,他們只會說:"搏擊會第一條規矩是你不向任何人提起搏擊會……"即使身邊的人被射殺,也只是死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傀儡而已。不過我並不認為本片有宣傳法西斯主義的傾向,以上這些相似之處只是我自己的一個可能的解釋罷了。

西格蒙德·弗洛依德

 看到這個題目各位應該很清楚我想要講什麼,弗洛依德的理論無論在心理學界、哲學界、文學界或是電影界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可以說,曾經盛興一時的超現實主義流派和意識流風格的部份靈感都直接或間接的來自於他的學說。這裡我不想多說精神分析這一心理治療方法,而是想討論一下弗洛依德對潛意識在人類心理活動中所佔的地位的描述,因為搏擊會中從頭至尾都閃現著他的影子。當然,兩者間的聯繫應該是很明顯的,TYLER代表了JACK被壓抑已久的里比多,潛意識的作用過份的展現出來,甚至上升成為意識所不可控制的另一重精神。然而我認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MARLA這個角色是否有其特殊的意義。因為即使把她拿掉,前後敘述也並沒有什麼問題,同樣不會影響劇情的展開,但是JACK精神分裂病症的爆發原由就會顯得有些牽強了,或者說缺乏一個潛藏本能的"引爆器"。現在,導演為這個爆發的原因找到了一個極好的藉口,那就是弗洛依德所說的生存本能之一的性本能。要知道弗洛依德是如此看重性慾在人類潛意識活動中的地位,以致於甚至有些評論家將他說成是一位"淫穢的"思想家。在《精神分析引論》一書的第三編關於精神分析法的入門介紹中,他幾乎將所有的病例解釋為患者對性慾的渴望,連沒有發育完全的幼童也不例外。聽上去似乎過於牽強,將他的理論冠以淫穢的字眼不無道理,但弗洛依德似乎對自己的解釋很有信心,並且宣稱他的觀察工作都是"特別艱難,困苦而專心致志的",不是子虛烏有的幻想,況且精神分析的方法確實被一些"摸稜兩可'的例子極好的證明了。在電影中,這樣的解釋也是完全合乎邏輯的:JACK的本能被MARLA在某些方面的暗示引爆,從此以後就一直與TYLER保持純粹的肉體關係。一開始JACK在夢中與MARLA共赴巫山的場景正起到一種夢的暗示作用,兩人的關係就因此一直曖昧不清,最後也正是有MARLA將TYLER的秘密道破,這樣獲得一個近乎圓滿的劇情結構。

 第二點是關於弗洛依德的"死本能"理論,這裡就要提到他的"三部人格結構"的觀點。所謂的"三部人格"是指一個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組成。本我是指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即飢餓,破壞,攻擊,性等人類最原始的慾望,自我指平日生活中實現了的本能,而超我指外在的社會道德法律體系,一方面是通常所謂的良心,另一方面是一種"自我理想"。超我對本我起到一個限制和束縛的作用,兩者之間互相對立協調,最終以自我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弗洛依德進而推廣到人格的三個部份之間充滿了鬥爭,強調了社會文明和個人利益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精神病的起因就是由於超我長時間對本我的壓抑造成的,是潛意識中人類慾望的替代物。在片中,JACK在辦公室裡說:"我以前是個好好先生,別拾到什麼廢紙就來找我",表明他的本我受到長時間的壓抑,每日重複相同的工作,服從老闆似是而非的命令,最終造成了精神分裂,導演為了不使TYLER的出現太唐突,起先就埋下了伏筆,一共有以下四處(可能有總結有誤的地方):

第一處:JACK凝視辦公室複印機的燈光時,有個穿紅皮衣的身影一閃而過,那就是TYLER(請仔細看,時間很短)

第二處:夜晚JACK走出互助小組的大廳時,向左方的道路上看,TYLER身影再次出現,時間還是很短

第三處:在醫院向醫生求藥的時候,醫生轉過頭來跟他說話,看到TYLER身影。

第四處:第一次見到BOB的互助小組組長髮言的時候,TYLER的身影搭著他的肩膀。

 於是在TYLER出現後JACK對老闆的態度完全改變了,由恐嚇到威脅,TYLER的言辭從嘴裡跑出來:"想像一下你在和一個極端危險的人物說話,平日看起來沒什麼兩樣,但隨時可能端起機槍跑遍每個辦公室對人群掃射……"後來還通過自殘的方法勒索老闆一大筆酬勞(不過那段拍的有一些滑稽)。破壞的慾望一步步表現出來,直到後來一手製造出恐怖活動和暴力事件組織地下秘密團體來對抗社會,象徵了個人利比多的極端釋放。弗洛依德一整套關於潛意識活動的理論都可以在電影中發現。
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
 其實布萊希特的思想並沒有在片中體現,我想提他主要是因為電影的敘事方式與他有莫大的淵源。TYLER和JACK象徵著兩種不同精神的二律背反,用傳統的方式無非就是把這個人物表現的更加矛盾罷了,編劇者的工夫大多花在台詞的處理上,然而DAVID FINCHER卻採用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荒誕的,更具顛覆性的方式:將不存在的思想實體化。不僅如此,實體化的精神還要和原來的精神搏鬥(當然就是自己打自己),要能把強酸到在自己手上,要能秘密的策劃一件事情而不被自己發覺~~聽起來是天方夜談,然而如果你能接受MATRIX中的觀點(其實也就是讓·包德里亞的觀點)的話,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正如一個夢遊症患者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確定自己睡覺的時候是不是真正躺在床上,換句話說,大腦通過神經和感覺器官與外界作用,但是一旦某天感覺器官欺騙了你,自己絕對無法察覺這件事。對於這部電影來說,追求理論上的完美和科學上的可行性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他本身也包含了一種對科學的嘲諷,儘管這層關係並不是那麼明顯。

 實際上這種天才式的創意並不完全來自DAVID FINCHER本身,而是早在1941年就被布萊希特極其相似的運用在他的寓意劇《四川好人》當中,早在1927年就開始構思,並且反覆修改,隨著主題不斷深化,也需要一種適當的表現形式,最後才確定了由同一個演員扮演兩個角色的方法。少女沈黛(善的代表)和他的表兄隋大(惡的代表)是一個人,演員藉助面具在不同身份間轉換,他的本意是行善,但被外在的壓力逼的走投無路,只好請表兄隋大用卑鄙的手段解決問題。每當隋大出現的時候,沈黛隨之消失,生活境況也會變好,隋大一走,沈黛受到各式各樣人的欺騙。夾雜在他們中間的還有一個第三者飛行員楊蓀,類似於MARLA這樣的角色,令沈黛陷入猶豫不絕的取捨中,最後被楊蓀識破身份。這些要點,都是與搏擊會有許多共同之處,儘管從以往戲劇的理論來說,這種方法缺少可信度,顯得荒誕,但符合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深度,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出內涵意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 布萊希特還有一項名為"間離效果"的戲劇理論,這是一種類似於新小說派創作原則的戲劇創作原則,另外近代一些結構主義者明顯受到他這個理論的影響(羅蘭.巴爾特就是個好例子),要求作品不可以把觀眾的思維限制在作者的思維之內,給予充分的思維空間,要求觀眾一改往日觀看戲劇時被動享受的地位,而是和作者隨著劇情發展一起進行思考探索,或者說作者不可以通過一些例如論述明晰有條理之類的手法將他自己的想法強加給觀眾,每個人看完一部劇都應該有不同的屬於他們自己的感受,才能充分發揮戲劇的價值。這樣就不難理解布萊希特運用那些可疑的表現手法的原因了,同樣也可以很輕鬆的把原本人們對他批評指責的地方化為一種美德,但不單單是一個藉口。再搏擊會中間,有幾處我自認為是一種特殊的間離效果,下面把他們大概的羅列出來:
1)JACK在介紹TYLER是一位電影放映員時,提到"香菸印記",後者的手指著右上角的一個黃色圓圈,右上角就真的出現了一個圓圈,這是一個很奇妙的隱喻。

2)片尾TYLER在大樓內用手槍抵住JACK的嘴,這與一開始的場景完全一致,然後TYLER 開始問:"WOULD YOU LIKE TO SAY A FEW WORDS TO MARK THE OCCASION?"JACK的回答卻開始不同了:"I STILL CAN'T THINK OF ANYTHING."重點在多加了一個"STILL"-DAVID FINCHER特地讓TYLER說了一句"倒敘的幽默"來提醒我們。

3)還是在介紹TYLER是一位電影放映員時,JACK說他喜歡在家庭影片中加入不良鏡頭觀察觀眾的反映,結果最後帶了到了大樓倒塌完畢,片尾字幕出現時之前,我們也看到了一個不良鏡頭一閃而過,當時這個特殊暗示讓人久久難以平靜。

這些間離效果所達到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不光是劇情增色不少,同樣引領觀眾脫離劇情的束縛,面對一個茫然無知的領域,這些前衛的手法是搏擊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實驗電影,就如愛森斯坦拍攝的關於蒙太奇的一些短片一樣。實驗是很成功的,但卻沒有造成影響,MATRIX中的創新已經變成一種流行,而搏擊會中這些叛逆晦澀的電影語言迄今都默默無聞不被人們關注。當然也確實如此,我們不能期待大眾像接受KENEAU REEVES英俊的臉蛋一樣接受他,也無法逼迫他們從頭到尾的把它看完再和導演一起探索什麼深度。儘管如此,搏擊會不失為一部經典,其中有種獨特的令觀眾狂熱崇拜的力量,這是那些大片(MATRIX除外)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

附贈在影片互動菜單開始前的警告資訊,原文和譯文如下

WARNING

If you are reading this then this warning is for you. Every word you read of this useless fine print is another second off you life. Do not you have other thing to do? Is your life so empty that you honestly cant think of a better way to spend these moments?Or are you so impressed with authority that you give respect and credence to all who claim it?Do you read everything you are supposed read?Do you think everything you are supposed think?Buy what you are told you should want?Get out of your apartment. Meet a member of the opposite sex. Stop the excessive shopping and masturbation. Quit your job. Start a fight. Prove you are alive. If you do not claim your humanity you will become a statistic. You have been warned......Tyler

警告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文,那麼這次警告正是為你準備的。你所讀到的本文中的每個詞都是你生命中又一秒鐘的浪費。你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嗎?你的生命真的如此空虛以致於你怎麼都想不出另一個打發時間的方法嗎?還是你如此容易受權威的影響以致於你要呈上它所要求的一切尊敬和信任?你讀了所有你被假定應該讀的了嗎?你思考了所有你被假定應該思考的了嗎?買了所有你被告知你應當想要的了嗎?離開你的房間,去見一個異性。停止過度的購物和自慰。辭了你的工作。開始一次搏擊。證明你是活著的。如果你不主張你的人性,你將只是一個統計值。你已經被警告了……泰勒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