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67,896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時間之葬

2008-11-17 23:25:36

99%的黑暗——簡評《黑暗騎士》和蝙蝠俠系列


如果你在昨天之前問我08年最期待的電影是什麼,無論我再怎麼另類,再怎麼小眾,再怎麼想彰顯一下自己的層次,恐怕我給的答案依然是——《黑暗騎士》。
   原因?IMDB曾經高達9.4分,高居榜首;打破無數票房記錄,就差把塵封10年的那艘史詩巨輪擊沉;我所欣賞的克里斯多福.諾蘭和一眾明星……算了,現在還說那麼多已經沒有很多意義,因為大家對我想說的那些都已經一清二楚。在這個年度,《黑暗騎士》已經超越了電影的範疇,成為了一個現象,一個符號,乃至——一個神話。
   因此,無論我多麼清楚自己所要寫的其實可能早已是別人反覆嘴嚼過的「舊事」,但還是忍不住要為《黑暗騎士》寫下一點自己的想法。而既然要寫,當然不希望簡單的重複別人已經說過的,就說點自認為不同的。

   首先,要強烈的申明一點,那就是經過了《黑暗騎士》剛上映時所造成的強烈反響和討論,以致於我有意無意間都了解了它太多的台前幕後的資訊。這裡面,包括不同程度的劇透,不同觀點的評價,以及不同方面的爭論。其結果就是在我昨天以200%的注意力看完以後,第一感覺是,沒有新鮮感,沒有了驚喜。而這,可能也成了一個莫大的遺憾。
   坦白的說,如果我之前沒有受到那諸多影響,《黑暗騎士》應該會給我無數的意外和驚喜。因此,我現在能完全理解它剛上映時所造成的轟動與熱潮。我想如果我在美國的IMAX影院看完它以後,可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在IMDB上給它10分。因此,雖然客觀的說,我認為現在IMDB上9分第四名的地位稍顯過譽,但是卻完全在情理之中。
   當然,過多的去討論IMDB的評分沒有很大的意義,所以後面要說的,還是回歸電影本身。

  《黑暗騎士》給我最大的驚喜,當然不是炫目的特效,其實也不是熱議的小丑,而是我所偏愛的對人性的反思,對所謂光明與黑暗的對決的探索。
   這反思和探討,當然都是由影片的兩位主人公蝙蝠俠和小丑引發的。很多人看完影片,都說小丑才是真正的主角,因為由始至終,都是他在主導著一切,其他的人(包括蝙蝠俠)都更像是他手中的木偶,由他操縱著整幕大戲。
   然而這麼說,顯然是有失公允的。誠如小丑所言,其實他們在常人的眼裡都是怪胎,都是互相彌補。我們也可以把他們看作是雙面人拋起的硬幣的兩面——只因為他們秉持的信念。小醜的信仰是人性都是醜惡的,只不過在規則的日常生活里統統被掩蓋起來了。換個更通俗的說法,就是人們都是戴著面具生活。而只要他製造一些規則以外的混亂(chaos),那麼那些面具就會很輕易的被摘下。人性的陰暗面就暴露無疑。而蝙蝠俠所堅守的,正是人性的光明。他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心底都有著不可摧毀的美好,所以他們值得他捨棄一切去救助,去維護。
在這裡,我就不得不說明為什麼我毫不掩飾對此片的喜愛。正因為小丑其實是最後的贏家。
   小丑為什麼會贏?不是因為他高人一等的智商,不是因為他無與倫比的癲狂,不是因為他超強的預判和策劃,也不是因為希斯.萊傑被神話了的表演。在我看來,他之所以會贏,只在於導演賦予的靈魂,這靈魂其實很簡單,因為它代表的是黑暗。也就是說小醜的勝利,不是他個人有多強大,而是他賭對了人性的惡。所以當他宣佈要揭發蝙蝠俠身份的小職員一小時內不死的話就要炸掉一座醫院後,幾乎所有的有親屬在醫院的人都欲殺之而後快;所以哪怕小丑本人身陷囹圄,卻依然有「好警察」出手助他完成精妙的陰謀;所以他曾經最大的討伐者,也悄然成為他的擁躉。而那些由光明墮入黑暗的人們,哪個不是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
   此時我忽然覺得小丑和我向來喜歡的一個角色有著諸多相似。那個角色就是《火線追緝令》裡的John Doe。一個近乎完美的罪犯,一個把遊戲一手掌控的超脫者。把黑暗的氣息散佈到每個角落,滲透進每個人的心裡。
   但是,但是,我的題目是「99%的黑暗」。那麼那1%的光明是什麼?當然,不是個曾經的「光明騎士」身上,也不是孤單無助的戈登警官,甚至不是那個承受一切的蝙蝠俠。那最後的希望,在於那兩個沒有按下的引爆器。那艘船上倖存下來的人們,讓人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捨棄自己的生命去維護心中美好的信仰。也只有這樣,蝙蝠俠和戈登才不會那麼孤單,人類才值得救贖。
   說到這裡,又想說一段插曲。昨天在看完影片以後,一個相識多年的同樣愛好電影的朋友恰巧也剛剛看完,我們交流該片時觀點大體一致。然而有一點卻驚人的相似——我們都認為如果那艘滿載平民的船最終在12點整按下了按鈕,最後卻將自己的船炸得灰飛煙滅,效果會更好。當然,那樣的話,我之前所說的那一絲光明也將蕩然無存。而一部身背億萬投資的商業巨製,當然是不好抹煞掉人們的最後一絲希望的。所以那句話也只是我和朋友的一句笑談。

   其實,對我而言,這部電影已經足夠好了。它帶來的恍如永夜般的黑暗氣息,是如此迷人,沉醉。


   另,前些天為了更好的欣賞和理解《黑暗騎士》,我還把前5部蝙蝠俠電影都認真重溫了一遍。下面也一一做些簡單的點評。

   第一部:《蝙蝠俠》 導演:蒂姆.波頓 蝙蝠俠:麥可.基頓
   這是蝙蝠俠系列的開山之作,也是後來的「哥德狂想家」蒂姆.波頓的一舉成名之作。還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從這部影片裡蒂姆.波頓已經初步展現了後來被世人稱讚的豐富想像力和營造哥德式詭異氣氛的魅力。
   這裡重點想說一下尼科爾森扮演的小丑。現在很多人樂意去比較新版的小丑和老傑克的小丑誰更優秀,我想這是個幾乎就永不可能有答案的問題。所以這裡也不是要去比較。個人認為,此片裡的尼科爾森很充分的發揮了其一貫擅長的略帶誇張的表演風格,把小丑這個扭曲,癲狂的人物演繹得比較生動。但是在後面,卻有用力過猛之嫌。覺得太過「傑克」化了。因此這個小醜的演出,不算頂級。
   而整部影片的綜合表現,也算中規中矩。沒有明顯的過失,也看不出太多的亮點。


   第二部:《蝙蝠俠歸來》 導演:蒂姆.波頓 蝙蝠俠:麥可.基頓
   這部續集依然由蒂姆.波頓執導,但是就可以看出其手法更加純熟了。對劇情的張力和人物的設置都更加合理一點。
   而我個人覺得這部戲裡兩個反角的演出十分精彩。丹尼.迪維圖刻畫的企鵝人和克里斯多福.沃肯扮演的無良資本家,都很精彩。
   可惜影片本身沒有跳出一部典型的英雄主義漫畫電影的框架。整體來說是亮點多了些,驚喜談不上。


   第三部:《永遠的蝙蝠俠》 導演:喬.舒馬赫 蝙蝠俠:瓦爾.基爾默
   從這部蝙蝠俠開始,是由舒馬赫執導的了。舒馬赫這個導演我不怎麼欣賞,拍的戲挺多,好的沒兩部。我印象里,除了一部《狙擊電話亭》讓人們認識了科林.法萊爾,算小有出彩外,其他的都不怎麼樣。
   這部蝙蝠俠同樣平庸。最大的亮點幾乎是尼可.基德曼扮演的「欲女」。另外,如果說波頓營造的是一種略帶詭異的氛圍的話,這部戲就有點光怪陸離的感覺了。雖然兩位反派都是有名氣有演技的大牌,可是演出來給人感覺還是傻的可以。


   第四部:《蝙蝠俠與羅賓》 導演:喬.舒馬赫 蝙蝠俠:喬治.克魯尼
   第四集依然由舒馬赫執導。而結果就是造就了一部史上惡評最多的蝙蝠俠電影,此片拍完以後也直接導致蝙蝠俠系列較長時間的停拍。看看IMDB上它3.4的超低得分,看看一黃毛丫頭也披上蝙蝠衣一副蝙蝠家族其樂融融的架勢,該片幾乎就是一出結結實實的鬧劇。
   除了克魯尼這個「最帥的蝙蝠俠」的稱號,不知道該片還能留下什麼其他的好名聲。


   第五部:《俠影之謎》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蝙蝠俠:克里斯蒂安.貝爾
   從這一集開始,蝙蝠俠電影的導筒交道了諾蘭的手上。之前的諾蘭都是以自己鍾情的小製作獲得青睞和好評,此次第一次執導商業大片,當初很多人懷疑。
結果電影一上映,票房和評論都一片大好。於是也讓諾蘭有了底氣堅定的按自己的想法去拍《黑暗騎士》。
   從這一集開始,蝙蝠俠已經不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漫畫電影,它試圖加入更多深刻的思考於其間。雖然整體的劇情編排和人物的演繹都有所創新和突破,但是我個人總覺得它一直探討的主題「恐懼」總是有點與電影本身格格不入,思想游離於劇情之外,顯得有點生硬。也就是說,它好,但是遠不夠好。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俠影之謎》看作是這部《黑暗騎士》的鋪墊,畢竟,交待清楚蝙蝠俠的來龍去脈,人物關係,無疑都要浪費掉很多的精力和筆墨。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諾蘭讓蝙蝠俠不再是一個純屬虛構的漫畫人物,而脫身為一個符號化的血肉之軀。他所承載和討論的,是人類永遠都在斟酌和抉擇的永恆命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