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非語
2008-11-25 23:28:39
Ridley Scott 的流水線
Scott老先生去年一部《American Gangster》把我看到幾乎崩潰,所以在決定要不要看《Body of Lies》之前頗為猶豫。結果呢?還是去了,原因很簡單:老當益壯的Ridley Scott應該還是一個有品品管證的品牌,雖然一年一部商業大片的速度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但是應該沒有添加任何三聚氰胺的嫌疑。
已經記不得《Black Hawk Down》的具體情節了,但是《Body of Lies》竟然讓我想起了這部還在讀書時看的片子:場景也好,台詞也罷,還有那對非美國人一成不變的描述,以及唯恐全世界還不厭煩的星條旗的意義和精神。
Russell Crowe也是老史當今團隊的重要一員。《Gladiator》,《A Good Year》,《American Gangster》還有這部最新的《Body of Lies》,一部不如一部,不是說Crowe的表現不好 - 像他這種層次功力的演員,除非自毀招牌,否則是差不到哪兒去的。只是那種新鮮感早已蕩然無存了,遠遠不如Edward Norton在《Kingdom of Heaven》里完全幪面演的痲瘋病有吸引力和挑戰性。所以,還不如學學鞏俐和張藝謀的分開幾年後再合作,也許就會激發出新的化學元素。另外,Crowe在片中銀灰頭髮大腹便便的形象,怎麼讓我想起《Proof of Life》裡的那個角色!?只是十年前Crowe可是辛苦增肥化妝來演繹,而這次是本色。十年,有些東西真的已經不一樣了。
Leonardo DiCaprio最近的三個角色(《The Departed》,《Blood Diamond》還有《Body of Lies》)其實是一個系列的,和Russell Crowe一樣,水準和評價兩不相宜。這也就是輕輕鬆鬆地讓那位改換口音演約旦情報頭子的英國演員搶了風頭。明年奧斯卡的男配角的提名,給一個可以嗎?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老史迷戀上了這種如行雲流水一般的劇本。影片往往開頭就從某一點直接切入正題,在事件一件一件事無鉅細地鋪排完畢之後嘎然止於某一點。衝突再多依然淡而無味。《American Gangster》中Russell Crowe和搭檔滔滔不絕地聊天讓我對Crowe大叔的偏見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譬如復活節的火雞大餐吧,他精心地去頭去尾地把最肥美的部份端上了桌,但是作為食客的我們,可能同樣迷戀雞頭雞翅和鳳爪吧。可能也是如此,我還是比較懷念老史的《Alien》,《Blade Runner》,《Thelma and Louise》,《Gladiator》,以及那部商業和口碑上並不是太成功的《Kingdom of He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