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67,896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11-27 00:25:18

我隨便說說就一天了


  
   等待是種美德。世間萬物,慾望太多,「迫切」令人焦慮,只有「等待」讓人自慰。在拒絕了無數次槍版,網路版的誘惑後,我終於等來了〈黑暗騎士〉。雖然不能等到大螢幕,可在深靜的夜晚只用一個二十九寸的創維來看這部電影,完全也可以十分自慰來形容。

   朋友說,在當今電影界,在未來十年內最可能成為電影大師有兩個年輕人,一個是保羅托馬森安德森,另一個就是諾蘭,2000年首部長片《記憶碎片》開始,《失眠症》《俠影之迷》《致命魔術》,部部都是經典,這些電影都有黑色迷離的氣質(失眠症哪怕在只有陽光的極地也是恍如黑夜),諾蘭又很擅長用鏡頭去描繪人物的內心性格,他電影中的主角都是焦慮,孤獨,黑暗的角色,身處慾望和怪戾的躊躇當中,從負罪復仇的失憶男人(記憶碎片),罪責的恍惚神探(失眠症),被慾望佔據仇恨驅使的魔術師(致命魔術),每一個都枉想掙脫內心的痛苦卻又不得不一次次陷入到命運的怪圈當中,在上一部的《俠影之謎》里,諾蘭已經塑造了出一個具有豐滿性格的年輕衝動的蝙蝠俠形象,想到這裡,我又不得不說,這世上怕是再也沒有人比諾蘭更適合拍攝黑蝙蝠傳奇的故事了。

    《黑暗騎士》這絕不會只是一部簡單的商業片,是絕對不會僅僅是《俠影之謎》的錦上添花之作,貝爾說:「我非常了解他(諾蘭),所以我知道他和我一樣,如果沒有想到一些新鮮且與眾不同的故事元素,是不會再接拍續集的。我喜歡他灌輸給我的這個想法,因為我不是在簡單地重複一件以前做過的事情,我的角色將會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發展和進化」。事實上,在這部《黑暗騎士》里,電影中人物的刻畫達到了極致的深入,諾蘭找到自己哥哥和自己合寫劇本(他倆曾寫下那部經典的《記憶碎片》),於是,這個劇本就成為這部電影超出特效之外的經典之作。

    一百五十分鐘有著前無僅有的緊湊感(能相比的就只有《神鬼認證3》),從最開始的銀行大劫案,小丑闖龍潭,香港大追捕,殘酷暗殺,拘捕小丑,緊接著又峰迴路轉美人喪命,輪渡驚魂,大廈擒凶,一直到最後白騎士變雙面人黑騎士負罪潛逃作為終結,整部電影的劇情發展有著匪夷所思的巨大能量,依附強大的敘事能量,《黑暗騎士》在主題思想上的探討是極為深沉的,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是尖銳極致的,善與惡不再是簡單的正義與邪惡,取而代之的是無助的英雄和功成名就的惡人,正義的蝙蝠在電影最後變成了帶罪脫逃的犯人,顛狂本性的雙面人被追悼成英雄,就連十惡不赫的小丑在最後也洋洋得意收場。

    黑白騎士雙雙做為正義的一方,蝙蝠俠和韋特是哥潭鎮黑夜與白天的守護者,因父母仇恨而誕生的俠影蝙蝠從電影伊始就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光明使者(布魯斯曾對阿福說:「這麼久以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要阻止當年奪走我父母的那兩顆子彈。但無論我做的再多,那都是不可能的了。」),電影開始時出現了許多身著蝙蝠套裝的行俠愛好者,但在隨後的電影中,他們有的變成了累贅,有的變成了小丑刀下的錄影帶謀殺案的玩物,也正因為看到這些,蝙蝠俠開始動搖自己的信念,自己引善只能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卻沒有辦法真正的改善哥潭鎮的狀況,這個時候一個特殊的人物出現,就是身懷正義感的哈特,新任檢察官。

   哈特在電影中是十分關鍵的一個人物,他串聯起兩大正反派之間的爭鬥的戰利品,《黑暗騎士》中的善惡兩派有著不同於其他商業電影的直白分界,除了力不從心的無奈外,蝙蝠俠還想脫下自己的警衛服去找美麗的姑娘瑞秋結婚(瑞秋曾許諾:「當高譚市不再需要蝙蝠俠的時候,我會再遇見那個令我深深愛著的小男孩。」)而哈特的出現,就是韋恩的希望,盡最大可能的幫助白騎士結束罪惡也是他最迫切想做的事情。小丑就更不用說,阿福用自己的親身故事告訴韋恩,這壓根就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壞蛋,他不為錢不為利,只有一個目的,讓哥譚市的人民看清楚他們醜惡的本性。一個想要他成為光明時刻的正義先鋒,一個卻想他變成充滿仇恨的地獄來客,於是哈特變成了電影中諾蘭用來混亂善惡界線的一根搖擺的標竿。

    大概誰也不會知道身著護士服的小丑到底在病床上後來又說了些什麼,從而直接導致了這個正派光明的角色完成了一次從善到惡的徹底變臉,但我們可以猜想,哈特是因為仇恨讓他懷疑自己的過去的所做所為,在翻面之後哈特,把所有人物的命運都取決於硬幣,以前的硬幣兩面都是人頭,這代表著的是一種自知和自信。而大火焚過的硬幣卻有一面是黑色,這也讓他有了懷疑自我的機會,雖然哈特的變臉會有超出劇情的合理性之外,畢竟一個曾經那麼正直的人突然變得殘暴虐童很難讓人可以接受,但誰又能說失去最愛的人對一個人的改變並不沉重至此,想想,蝙蝠俠不也是因為失去父母的打擊而誕生出來的嗎?

   做為電影最大反派(又是部反派經典過主角的電影)蝙蝠俠的對手小丑在電影則是襯託了主角蝙蝠俠孤寂無奈的作用,和〈火線追緝令〉裡的無名殺手一樣,影片中的小丑智商奇高,不為名利,更不懼死亡,他犯案只有一個目的---揭露人性的黑暗面。同理,他認為哥譚是無可救藥的,這正好同蝙蝠俠的理想相衝突。按電影史上的壞蛋排行,這個角色大可與安東尼霍普金斯史派西他們並排而坐,這個綠色頭髮、紫色西裝、一臉白粉,鮮紅嘴角的小丑註定會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個經典的反派,我個人對希斯萊傑之前沒有半點的特愛,無論是《愛國者》裡的兒子,還是《卡薩諾瓦》裡的公子,他就是一個好萊塢男版的李嘉欣(別誤會,我很喜歡李姑娘的。。),是個花瓶似的演員,但我沒有意料到在這部電影中,希斯萊傑的表現是這麼的出呼意料,每一次的出場都驚艷全場,他艷冷的眼神,華麗的出刀,每次喃喃自語的念白,優雅陰鬱神髓被他演得傳神又真實。怪不得有人會評價希斯萊傑說:「希斯萊傑卻是非常「放」的——但在看完了他的演出後,你一定也能夠理解:在那些「放」的重合之處,交織而成的是個無比冷靜、洞悉真實、在更高的層次上掌玩著人心的性靈。」

    不知不覺,寫了一天了,再往下也不知道寫什麼才好了,〈黑暗騎士〉說到底是部商業片,但又不是普通的商業片,諾蘭用好萊塢的金錢燒出來巨大的能量,將故事講得不光好看還很深刻,電影從頭至尾充滿了急促的壓迫感,還有令人窒息的黑暗氣質,黑暗中帶著蔚藍色調的高譚市,抱負深重孤獨掙扎的蝙蝠俠,諾蘭毫無懼意的將一個黑暗陰鬱的哥潭鎮黎明前夜真實的顯現在我們面前,也把陰冷,醜惡的人性面揭露了出來,但正如小丑嘲諷那樣:「只要出現預料之外的狀況,所有人就都會亂了陣腳、露出難堪的本性然後彼此互咬。」-----(雖然輪渡一幕最終喚發出人性本善的光輝,但依然無法忽視在那之前人們焦躁不安的醜惡面孔。)。白色的騎士背負惡行死去,黑色的蝙蝠如罪犯一樣逃脫,那個懸空的小救丑只留下詭異的笑聲,英雄給政府背了個黑鍋,人民相信了政府,一片極致混亂至此終止了腳步,警察的鐵錘敲碎了英雄的光環,哥譚依然黑暗如漆,城市某個角落裡依然會有蝙蝠俠孤冷的身影,只是再也不會有小丑出現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