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

大破量子危机/系列大破量子危机/量子危机(台)

6.5 / 475,309人    106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編劇: 伊恩佛萊明 羅伯韋德
演員: 歐嘉‧柯瑞蘭寇 丹尼爾克雷格 潔瑪雅特頓 茱蒂丹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樊相伶

2008-11-28 01:46:06

劣質電影這塊蛋糕到底有多大?


    看完最新一部007電影《007:量子危機》,出來的時候咬牙切齒——這是我看過的有史以來最爛的龐德影片!故作高深的敘述一個蒼白無力的故事,丟掉了風流瀟灑、國家陰謀論和高科技設備的龐德不具備任何吸引力。幸虧是贈票,就是用贈票看我都覺得可惜了。每次去電影院看電影都有一種用正品價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的感覺。看到諸如「製片方慶祝《畫皮》票房達到兩億」的新聞,就有一種看到騙子得逞之後還登廣告向受害人炫耀的噁心感受。值得讓人思考的是,這類包裝精美的劣質電影能大行其道多久?這種靠宣傳攻勢吹出來的高價假貨市場到底有多大?

    這似乎是一個博弈論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單純憑統計就可以計算出市場需求的問題。因為沒有一個導演希望拍出來的片子觀眾認為是大爛片,也沒有觀眾願意掏錢去電影院看一部出來會令你厭惡到咬牙切齒程度的片子。事實上跟這兩個因素沒有絲毫關係!電影市場與其他商品市場不同的關鍵點在於電影消費沒有像其他商品消費的驗貨環節,用戶品論環節又被騙子們掌握,觀眾只能抱著「壞的就認栽」的心理去賭片子的好與壞,所以這個市場大小的預測也就很有意思。有導演會因為拍完了一看發現拍得很爛而不做宣傳的嗎?不會!因為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如果不宣傳只能全部虧損,所以抓住觀眾不能驗貨的環節投入更多資金進行宣傳和用戶輿論控制,儘管由於劣質公認,總人口裡面的電影消費人口比倒在下降(整塊蛋糕越做越小),不過隨著宣傳費用的增加,願意觀看該影片的消費人數在電影消費人口中的比倒在增大,所以表面看來劣質影片票房似乎還越來越大了。比如假設5年前全中國13億人口有30%的人口願意為電影消費,但是當時宣傳攻勢沒有這麼強,這30%認為電影是個值得消費的東西的人裡面只有10%的人及時知道某電影上映而消費,導致該電影的票房只有3千9百萬。而5年後的今天,由於爛電影大行其道,只有全中國只有10%的人願意為電影消費了,由於某電影在宣傳上大把花銀子,導致這10%的電影消費人口有40%的人知道該電影上映而去消費了,票房就能達到5千2百萬,只要他能讓30%以上的電影消費人口消費,票房就會超過5年前那部影片,無關質量,只關宣傳。

    說到底,由於消費者驗貨環節的缺失,電影票房好壞只能看作是宣傳成果的反映,根本不能看成是電影本身好壞的反映。所以以後在看電影宣傳的時候,不用關心該導演以前指導的票房如何,不用關心電影的投入如何,只管抱著一顆預備著受騙的心走進電影院等著挨宰就是了。電影業的蛋糕越做越小,可在願意為電影消費的人口還沒變成零的時候,還是賣方說了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