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崎路父子情--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

崎路父子情/永失慈父/你上次见你父亲是在什么时候?

6.8 / 4,517人    92分鐘

導演: 安南塔克
編劇: Blake Morrison 大衛尼克斯
演員: 吉姆布洛班特 柯林佛斯 茱麗葉史蒂芬森 吉娜麥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iko

2008-11-29 05:02:43

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


And when did you last see your father? 光是聽上去就有夠震撼吧。這其實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中文譯名叫做《崎路父子情》,這個翻譯和原文的意境差太多。
關於親情的歐美電影看的很少,比較記憶猶新的是一部美國片,《不一樣的天空》,年輕的強尼德普,還有年幼的萊昂納多。一個偏執勇敢的母親,一個勇於承擔的哥哥,還有一個因為智障而不得不停留在天真懵懂階段的弟弟。看的人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但是始終沒有掉下來。如果說,《不一樣的天空》是一個由特殊的環境和畸形的人們造就的故事的話,《崎路父子情》就是一個普通的環境普通的人群之中的故事,那樣的普通就好像它發生在你身邊,甚至發生在你身上。
歐美片慣用的蒙太奇,將時空變得顛倒反覆。兒子還小父親還強壯的時候,兒子在青春期父親也買入不惑之年的時候,還有兒子已然成為人夫人父而父親已經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的時候,在敘事中凌亂交疊。孩子小的時候父親就像是一個偉岸的神,有無窮無盡的能量可以把堵車的長龍甩在身後率先來到目的地,可以騙過侍者用普通的票子進入vip的看臺,他有的是能量和智慧,可以不按牌理出牌,他預言美國和蘇聯的戰爭打不響,他預言睡袋將代替帳篷。那種懵懂之時開始的崇拜最最單純而堅定,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把自己的父親當作一個神,那個堅強的臂膀負擔過我們身體的全部重量。於是願意無條件的聽從,願意接過他飛來的一個眼色然後心甘情願的跟著說一個不大的謊,還會為幫他解圍而暗暗歡喜很久。
孩子長大,漸漸發現了父親的嘮叨,瑣碎,世俗,似乎漸漸承擔不起一個神應有的份量。於是孩子開始懷疑,開始挑剔,開始把父親的位置一點一點放低,開始繞到那尊圖騰的背後看看那裡究竟有什麼。直到有一天發現父親莫須有的不倫之戀,曾經的崇拜轟然崩塌。於是厭惡他縫製了形狀奇怪的睡袋,嫌棄他故作幽默人前獻醜,嘲笑他不學無術一部《尼羅河上的慘案》讀了幾十年都讀不完,詛咒他的行為不斷,甚至幼稚的對自己的戀人說,如果我必須開槍打死你和他中間的一個我會毫不猶豫的向他開槍。
覺得自己才懂得知識和生活,同時發現他的無知貧乏。於是開始對他不冷不熱不耐煩,開始陽奉陰違,開始視若無睹。等到孩子也做了父親方才意識到父親的不易,開始有所緩和曾經無法無天的叛逆,但是仍會為了他的小毛病而皺起眉頭。他過份節儉,他喋喋不休,說他存著捨不得丟掉的名貴吊燈就是一堆玻璃和廢鐵。那個時候他年事已高而孩子仍然動輒流露出厭煩的表情,大概是因為,沒有人能夠洞悉命運然後認識到看似遙不可及的離別其實有多迫在眉睫。
直到有一天,他患上了癌症,他快要死了。孩子親耳從醫生那裡聽到他即將告別這個世界。而另一個畫面裡的父親,依然堅強或者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堅持料理自己的生活,動作已經似乎身不由己而表情卻依然堅毅。醫生說,已經告訴了他病情。他往返於自己的家和父母的家之間,父親彌留之際曾經抱怨這樣的陪伴像探視一般點到即止。但是直到父親臨終那幾日,他才選擇留下來。住在家中的那幾日,他想起了很多童年少年的事情,拉開車庫的門看到父親幪著厚厚灰塵的車,就是在這輛車上父親教他學會了開車,在一望無邊的沙灘上,他曾經享受過在父親庇護下面最縱情的飛馳,也是他反叛的年少,離父親最近的一次。
他開著那輛車出去,一個人走在有些昏暗的天色里。父親在生命邊緣掙扎的時候他想,如果你不能夠回來的話,就這樣去吧。只因不想他受煎熬。
殯儀員來收屍的時候看到了父親胸腔的突起,說心臟起搏器不拿出來的話,可能會引起爆炸。他沒有看他們用尖刀劃開他父親的胸膛,但是他洗乾淨了那個小小的物體,帶在身上。他想起年幼的一次和父親的郊遊,父親用聽診器讓他聽過心跳的聲音,一下一下。
要撒骨灰的時候他打開罈子,嘗了一下,原來生命化成灰燼之後,是這樣的味道。他想起當孩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房子要離開家的時候,父親擁抱著他一邊歡喜一邊就濕了雙眼。他終於用手掩住流淚的眼睛孩子一般無助的輕輕喊了一聲,爸。他努力回想最後一次見父親的樣子,他最後一次微笑的樣子,他最後一次神志清醒是在什麼時候。他們最後一次一起完成的事情,是掛起那盞被他笑成是一堆玻璃和廢鐵的吊燈,當燈光亮起華麗而溫暖的照亮兩父子的身影,父親的身板還算硬朗,有溫和滿足的笑容。父親說,還有更多事情要做。於是只做短暫欣賞就轉身離去。
房門砰然關閉。逝者如斯,永不可能再回來。
有多少這樣的故事每天上演在身邊,有多少父親被孩子在幼年時期尊為心中的一座圖騰,卻在自我感覺成長成熟的過程中漸漸厭倦嫌棄,想要糾正想要擺脫。卻忘了自己終有變老的那天。
而父親就是這樣承受著逐漸的落差,一直無限寬容卻難免失望的調和和兒子之間的溝渠。因為自己也曾經年輕氣盛過。只是兩個人都不知道這樣命中注定避無可避的血緣關係帶來的相伴會在哪一天面臨終點。
作為孩子的並不願意父親帶著失落和遺憾離開這個世界。
而做父親的必然更不願意自己在孩子還沒來得及幡然醒悟的時刻撒手而去。
就像那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最深刻最無奈的悲哀。
等到父親離開的時候孩子才知道,年少時代恨他怨他的那段莫須有的情事,原因和結局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這個世界上已經不再有一個他。
被片尾的一段獨白震撼:你最後一次見父親,到底是在什麼時候?最後看到他健康活力的樣子,是幾時了?還記得最後一次和他爭論嗎?這幾個星期來,我們試著向他告別,這過程,就像是一點點慢慢耗盡,每天我都在想,「現在他可是最最真實的樣子」,每天,都是如此。所以我努力回憶,最後一次見他的情形,最後一次,他真真切切地在我眼前,完完全全,是他的樣子。
這樣深切的悲哀會不會就像父親的愛,一生牽絆。每當想起那些懵懂無知,那些年輕氣盛,那些成熟懂事的歲月,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的那個人。突然有一天他不在了,生活卻依然要繼續,於是心裏面有一塊就空了,永遠都沒有辦法再填滿。我們少年仰望過的,我們正值青春因為不可一世而看低過的,到我們成家立業之後終於平視的那個人,都是同一個人,父親,他一直在那裡,從來沒有改變過。
一幕幕場景,鬱鬱蔥蔥的宿營地,廣闊的沙灘,靜得森然的病房,古舊的老房子。一段崎路父子情,經過的地方。都是似曾相識的地方。因為這部電影在開頭就寫下true story。也是幾乎每一個人都體會過的溫暖、內疚、悲哀和力量。
都是一個個長鏡頭,依次穿插交錯,父子關係的三個階段不按敘事的方式任意的重複。隨意的搖曳,旋轉,將一個並不特殊的故事,渲染的絲絲入扣。音樂很深沉,渾然一體。
看的時候想到很多,但是寫在這裡,就只有這樣寥落的句子。導演是安南德.圖克爾。上一次看了一部電影忍不住提筆寫了感想也是因為他。
那部電影的名字叫,《她比煙花寂寞》。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