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萊德彼特之即刻毀滅--Burn After Reading

阅后即焚/即刻毁灭(台)/光碟离奇失窃案(港)

7 / 352,989人    96分鐘

導演: 伊森柯恩 喬柯恩
編劇: 喬柯恩 伊森柯恩
演員: 布萊德彼特 喬治克隆尼 約翰馬可維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llory

2008-11-29 18:11:29

柯恩兄弟的笑容


1. 沒有人可以扮酷。看《老無所依》時,我就覺得怪怪的。《閱後即焚》還是給人怪怪的感覺。雖然兩部電影完全兩個主題,但那種奇怪的感覺是一樣的:以前沒有人這麼拍電影的。

   單就美國電影說,我高中時把《阿甘正傳》奉若聖經,看過不下二十遍。後來到大學裡,跟別人說《阿甘正傳》,被人噴了一臉的不肖----那是美國在推銷他們的價值觀念呢!仔細一尋思的確是這樣,就轉而去追棒與《阿甘正傳》同一年出品的《刺激1995》,《刺激1995》說的是啥事啊?兩個概念---自由與希望。其實搞半天,這還是老美在說自己的價值觀呢。阿甘是一個標竿,安迪也是一個標竿,阿甘旁邊站著Jenny,安迪旁邊站著Redman,這都是個明顯的對比,導演指著這樣的對比說,嘿,阿甘是正確的/安迪是正確的。然後這樣,就起到了教化民眾的目的(廣電總局好好學著吧!)

  其實不管電影還是小說,一貫的處理方法是先要樹立起一個正確的人物,這個人物身上有著「無比正確」的價值觀,而他四週為他配戲的,則要顯出不足,甚至是醜惡來。就像《唐伯虎點秋香》裡面,你要光看鞏俐,那她是不美的,你得配著其他的侍女一起看,你才會覺得鞏俐簡直貌若天仙。(當然,還有不樹正主兒,全以反角來驗證自己價值觀的,比如說金庸的《連誠決》,連狄雲這個所謂的正主兒都不那麼正,滿篇寫的都是人心險惡,最後金庸把這些人寫到在江陵城南天寧寺吞食金身佛像,這才是金庸價值觀濃墨重彩的點題。)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覺得柯恩兄弟的東西很怪了。因為他們的電影的主旨並不是樹立一個價值觀,也沒有一個代表著價值觀的正主兒。《老無所依》中就沒個正主兒(更別說代表什麼價值觀了),電影就是說說警察,說說悍匪,說說牛仔,誰也不是主角。《閱後即焚》也如此,而且比起《老無所依》來,《閱後即焚》更是毀人。《老無所依》中還在探討美好的可能性,人性還是被習慣性地分成了善與惡兩面,有稜有角,Javier Bardem惡到極還可以戴牛仔帽扮酷,但《閱後即焚》里已然沒有善惡的分界了,也沒有人可以扮酷(馬爾科維奇穿著紅色睡衣露著腿毛拿著斧頭在落日的餘暉中氣勢洶洶地從遊艇上下來,理論上是一個很酷的鏡頭,但為什麼那麼好笑呢?!)每個人都成了可大可小的球狀,滑稽可笑,就算BP有張帥到無與倫比的英雄面孔,在柯恩這裡,也只是個被爆頭的健身館教練,而不是擊退外星不明生物,拯救世界人民於水火的美國英雄。

哦,原來,沒有人可以扮酷。

其實這句話應該這麼說:在這部fuck柯恩兄弟的fuck電影裡面沒有fuck人是fuck英雄。

2. 不結婚是一個問題,結了婚是千千萬萬個問題(我要承認這句話抄自朱天文)

我跟七月討論過這事,我一向認為自我意識太濃厚,無法為別人做出犧牲的人,最好不要結婚。我也一直在想,要怎麼向我媽坦誠這件事(我媽會用手絹抹著眼淚說,女兒啊,你不會是同性戀吧。我囧個先.)

However,這部《閱後即焚》讓我看得後背發涼。我也不用引證什麼事例來說美國人的自我意識有多麼強大,而且有賴於美國電影電視劇進入中國,中國人的自我意識也日漸覺醒。我父母那一輩尚認為「家庭」重於「自我」,但我已經覺得「自我幸福」要重於「維持家庭的形式」。

個人的快樂與利益永遠是第一位的,遠遠比維持一個「和諧」家庭更重要。

兩對夫妻,女人們忙著偷情和對付老公,男人們忙著獵艷和理想破滅。喬治·克魯尼基本是男人的典型,努力晨練,保持體型和體力,微笑,懂得說情話。他買鋼材回家,敲敲打打,鏡頭裡出現了一個類似虎頭鍘的器具,我心裡一驚,還以為他要殺妻,結果沒想到就是一女性自慰工具----你看,就是這麼沒用。

女人強勢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男人怯懦地面對生活(酗酒,偷歡)。女人心裡總渴望的是一個「蓋世英雄」(這是紫霞仙子說的),但到頭來是個只懂以真實姓名買機票逃往委內瑞拉的逃亡者。而很不幸,這部電影與真實生活已經很近很近了,沒有人是英雄,沒有人真的酷,沒有人是完美的。就像Linda一個個檢閱網路上男人的照片,他們都是loser,就算型如克魯尼,也是個loser。

既然都是loser,你讓我跟誰結婚去?!

好吧,其實loser這個詞用得有點絕了。大家都只不過正常人而已,你要是被國安局盯上,保不準你也屁滾尿流了。如果你想離婚,也肯定是做好充足準備先分搶財產,哪管對方死活。

這事放電影裡只是好笑而已,轉入真實生活中,那就是人人都得承受之殘酷。

3. 柯恩兄弟的笑容
這部電影裡有個鏡頭著實讓我好好笑了一場----Linda帶著光碟去俄羅斯大使館談判,那個俄國官員身後的牆上掛了張笑容詭異的普京像。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笑,但就是覺得好笑。我知道這個鏡頭必有政治內容,是柯恩兄弟的政治取向。但我們誰也不認識柯恩啊,鬼知道單單出現這麼個鏡頭是什麼意思啊(肯定是嘲笑啦,但嘲笑什麼呢?)

當然,我也沒必要去考證這單一個的鏡頭。而其實,這部電影本身都不值得去考證,因為柯恩兄弟沒有放任何一點「中心思想」或「意義」在裡面。

「文以載道」---這是從小受的教育。電影也自是一樣,好像規定每部電影都要中心思想,都要有教育或啟發意義才是好(所以有了電影解讀派)。但「文以載道」的「文」是指「文章」,而在這個詞語誕生之時,文章指的是八股文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小說,曲藝是下品,不在「文章」之列。所以寫小說的,寫劇本的,是不用顧及要不要「載道」的。如《肉蒲團》,滿眼春情,最後結尾,非常簡陋地寫了個「色與空」的道理,這個結尾可要,可不要,都不影響小說主體的內容。小說可以不載道,電影也可以不載道。

《老無所依》和《閱後即焚》都不載道,所以,想要總結這兩部電影是非常困難的。這兩部電影都是牛逼的,牛逼在哪裡?仔細去看電影吧。

我沒辦法告訴你。

柯恩兄弟什麼都沒告訴我,他們只是在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