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

行动目标希特勒/华尔基利暗杀行动(港)/行动代号华尔奇丽雅(台)

7.1 / 259,083人    121分鐘

導演: 布萊恩辛格
編劇: 克里斯多弗麥奎里 Nathan Alexander
演員: 湯姆克魯斯 派翠克威爾森 比爾奈伊 肯尼斯布萊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cubadiver

2008-12-13 13:46:06

層面很多,回味無窮


跟蹤這片子幾個月有餘。先前的幾個有趣的消息,什麼阿湯哥的UA公司要破產,急需一部叫座片子來救濟啊,什麼為了保證美國票房,把原定的主演「納粹專業戶「Kretschmann換成五短身材的阿湯啊,什麼為了做宣傳,不惜把Stauffenberg的照片按著阿湯哥的英俊面孔PS啊,還有美國人民因為阿湯哥的scientology對其冷嘲熱諷....種種令人尷尬的消息,實在讓我對這片子的效果擔憂。

影片

但Bryan Singer畢竟是講故事的第一高手。他大概最擅長講一個時間線比較短的驚險故事,所以這個發生在一天內的刺殺希特勒計劃,讓他講的繪聲繪色,有張有弛,著實過癮。

講這個故事其實很困難:人人都知道希特勒沒死,大多歷史迷也都知道從技術角度講,他為什麼沒被炸死。如何把這個眾所周知的事情講述得讓人喘不過氣來,Singer的功力果然不一般。影評到底是主觀的東西。對我而言,精彩之處在於烘托氣氛的手法,細節的處理,和整個影片統一的冷靜客觀的「軍法「( Martial)風格。

從烘托氣氛講,每次看現代二戰電影,總有種老照片復活過來的感覺。但和Der Untergang的復活不一樣,這次「復活「頗有些美國風範:那鬱鬱蔥蔥的東普魯士森林,鏡頭從半空中划過,活似美國的弗基尼亞;那人流穿行但井井有條的柏林指揮部,皮靴在光潔的地板上踏出性命攸關的節奏,活似中情局;那在機場,「狼穴「和柏林嚴陣以待的衛隊,和「石破天驚「中的海豹特種兵整裝待發時的震撼有的一拼。而在黨衛隊總部門口那如森林海洋般的飄飄萬字紅旗,簡直是革命浪漫主義大爆發,強迫觀眾接受這樣誘惑而危險的視覺衝擊,和隱藏其後的慫恿。導演鏡頭下的納粹德國,突然向觀眾展現了這架戰爭機器的迷人魅力 (雖然此時的德國在東西夾攻下狼狽不堪)。

加上片頭那段毛骨悚然的錚錚誓言,陌生的語言造成魔咒般效應,我猜Singer真的處心積慮把這種魅力作為賣點。沒辦法,這種鐵血軍國的魅力無窮,無怪乎過不了幾年就成長出新一代炮灰。

細節當然有很多。Singer最成功的,莫過於利用細節解釋了這個故事的內涵背景,而且面面俱到,也沒有令人感到拖沓。對於密謀者的政治立場,導演試圖用「穿軍服還是穿西裝「的細節來解釋。對於Stauffenberg的掙扎,導演用了一個沒有頂,對天空敞開心扉的壯闊天主教堂來表現。對於底層德國軍官的立場,導演用了幾個小人物的短暫鏡頭。其中有接到電報後淚如雨下的秘書,看著Stauffenberg匆匆離去,一臉困惑的司機,還有看到頂頭上司的納粹禮,立刻恍然大悟的副官... Singer用了隱諱的手法,闡述道,即使希特勒死了,結束二戰的路途也不會一帆風順。

從Stauffenberg的最後一次揮別妻子起,整個影片就揮手告別殘留的一點溫情,告別了由「女武神「這個詞帶來的一絲浪漫和感動,開始白描這一場乾淨利索的軍事行動。政治家們可以高喊消滅惡魔,給德國爭來最後一絲尊嚴和自由。他們可以爭論,此刻的刺殺的實際意義到底有多大。但落實到執行上,還是需要幾個軍人來沾染些血腥才能成事。

歷史

回味密謀行動的背景,不覺有些悲哀。你可以看到,雖然密謀的一方計劃結束戰爭,停止迫害猶太人(感謝好萊塢,這字眼簡直成了定義紅臉白臉的關鍵字),使得千萬德國人不再受一個瘋子的折磨。但追根到底,這是軍隊和政黨之間的鬥爭;這是老貴族和納粹新貴之間的鬥爭。這些名字上多擔待著「馮「這一高貴字眼,畢業於騎兵學校的軍政要人們,有沒有想過,懵懂的德國老百姓,大概不會領你們的情吧?

咱們也來個厚顏無恥,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事後諸葛: 首先密謀者忽略了底層軍官,甚至那個柏林「京兆尹「對希特勒的忠心耿耿。即使希特勒被炸死了,等慌亂過後,在前線的官兵這麼一琢磨,咦?怎麼感覺像「又」被自己人在背後捅了一刀的感覺呢?一戰的委屈重演了!當然,即使大家真的接受了現實,一心一意認定希特勒是個王八蛋,那麼提著他的腦袋去和盟軍談判,也不會有什麼理想結果。美國人肯定要扶植完全忠於美國的傀儡政府,不會讓以密謀者為首的德高望重的老貴族坐穩總理府。英國人已經被折騰得燈枯油竭,一肚子苦水怨氣沒得找人出呢,不會讓德國這麼輕易「談判投降「。總而言之,即使希特勒死了,新政府在談判桌上也不會得到什麼利益,鬧不好還會在東線跟史達林在糾纏幾年,死傷更多炮灰。美國人出錢,歐洲人出肉;真要是談判成功,就可以省略雅爾達,直接進入北約華約時代,說不定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田,就改建在波蘭。這是他們的敵人決定的,和德國人無關。

再說了,據說希姆萊對刺殺是睜隻眼閉隻眼,等著趁亂竄權作新德國的元首呢。這麼一來,Stauffenberg就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英雄,背後是無數黑暗中的炯炯巨眼,包括命運女神對德國前途的仲裁。但是,至少他最實際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世界人民看到,德國人還是有自己的理念和歷史責任感的,不是一幫沒頭蒼蠅,更不是機器。對於英雄們而言,刺殺希特勒,是一篇宣言而已。

知其不可為而為止,執著總是英雄們最感人的品質之一。(雖然要論執著,喪心病狂的小鬍子獨佔鰲頭)

國防軍因為其歷史立場原因,也保持了這種奇特的「閉眼「態度。普魯士軍隊不參政的傳統,被羽翼足夠豐滿的希特勒改成了「要嘛你是我的朋友,要嘛是我的敵人「的新教條。隆美爾選擇了舊規則,被希特勒幹掉了。Keitel選擇了新規則,被盟軍幹掉了。如此看來,還是古德里安,龍德施泰德這些人有城府,因為後者雖然也想發牢騷,但他拖到戰爭的最後一刻,才開始放倔詞。那個時候希特勒已經顧不上他了。

包裝

這片子裡的演員真是一道盛宴,有無數英倫老戲骨,德國型男和金髮正太。老戲骨們無論演狡詐也好,懦弱也好,心驚膽顫大義凌然種種,都讓人覺得那歲月的風霜,眼角的皺紋,在講述著超越螢幕的故事。我是附庸風雅:看到一堆老頭兒團團亂轉,我一個勁兒稱讚:你看人家狼狽得多麼有風度...

德國型男有進口兩隻,其中演過8次納粹的Kretschmann是裸著上身出場的,毛色俱佳。另外一個Berkel也在Der Untergung里人氣飆升。如果讓這兩個繼續納粹下去,後果不堪設想。金髮正太是招引女性觀眾的殺手鐧之一,大都一臉未脫童稚的無辜,尤其配上筆挺的軍服,殺傷力勝過那顆沒完成任務的炸彈。強力推薦給賞花人士。

不幸的是,「靚湯「是這裡面最不入眼的,也是導演Singer最成功的籌劃。劇本給了阿湯哥很多聚光燈,但Singer很聰明的沒有選擇一枝獨秀,而是成功塑造了一組群像。波瀾壯闊的歷史題材,本應該採用多層面而有機的表現方式,而不是把鏡頭對準好萊塢的一張老臉。唯一可惜的,就是由於時間限制,導演必須在開頭5分鐘內表明Stauffenberg的立場。於是Stauffenberg迫不及待的蹦出了「保護更多生命,結束戰爭「的高大全口號,不免讓人覺得突兀。

這片子塑造的最藝術,最成功的形象,卻是非希特勒莫數。元首大人出場不多,而且很少露正臉。但每次出場都有烏雲壓頂,風雲變色的烘托,比黑勳爵還黑勳爵:音樂因此而揪心,談話因此而沉寂,螢幕轉入深色調,黑壓壓一片金屬光澤的皮大衣....唉,你不得不承認,第一次出場,那伙跟班兒的真他媽的帥死了。



為了找個好結尾,從謝苗諾夫同志那裡抄來一點文字。據好事者分析,謝苗諾夫同志是KGB一員,提審柏林的戰犯比盟軍那方更方便些。如果KGB都看不透,那世上真沒什麼人能看透了。

「如果從形式邏輯的觀點分析密謀者們在奪權企圖中的失敗,那麼顯然,還應該作三點說明:第一、這與德國人的民族性格有關,對他們來說,命令即是宗教。已擬定好的」Valkyrie」命令(該命令允許軍隊把政權奪到自己手中)尚未下達。第二、反對獨裁者的密謀只有在所有參加者都準備為自己的理想獻出生命的情況下才能 實現。將軍密謀的參加者們遠不是每個人都像他們起來反對的那個人那樣狂熱。最後,第三、若要在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入黨統治的國家裡實現密謀,只有那些熟悉 這一機構全部隱秘的人才能做到。但是將軍們卻認為:作為」國中之國」的軍隊可以決定一切。這是他們的失算。軍隊與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入黨之間準備多年的廝 殺是以軍隊的失敗而告終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