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xiaogs

2008-12-18 21:06:09

後天理論


    一個04年的災難片,偶爾被某個電視台翻了出來。這樣的電影在電視上看,是一種浪費,也許。所以我對它的印像一般。

    若在影院裡,切身感受一下震撼場面,便會是另外一種享受。因為它的大場面和特技處理地確實不錯,而電影在某個方面的好評很有可能加深觀眾對它的整體印象和評價,並且讓人們變得更加關心主人公的命運,情緒也容易調動起來,隨著劇情而起伏,一旦這樣,電影就獲得了成功。況且,影院的觀眾也是容易被感染的,尤其再有環繞音響和幾個容易打動的女生,再好不過了。
    因此,某些電影在電視上播放的時候,要果斷地換台。哪怕你曾經多麼希望要看而又無奈地錯過,哪怕這個世紀內該電影也未必會再次上映....至少這不會玷污了它在你腦中想像的樣子。

    災難片,以環保為主題。沒有傳統的那種英雄拯救世界的情節,好像也在暗示觀眾,如果我們繼續如此地對待地球,那以後只能默默等待並「享用」災難,誰也救不了我們。只是災難來的快走的更快,著實超出了觀眾想像...
    故事圍繞一對父子展開,挺溫暖。但也無啥新意,就像NBA里大多的偉大中鋒都會在罰球的時候打鐵一樣,這種拼特技的電影總是拿不出像樣的情節。偶爾出一兩部讓人眼前一亮的,早已被奉為了經典。

    片名直接把《The Day After Tomorrow》翻譯成了《後天》,感覺有些不大合適,失去了原有的那種對未來的迷惘和疑問,少了海報上那句「Where will you be?」的意思。

    關於《後天》中溫室效應導致冰川期的理論讓很多人一頭霧水,甚至大呼編劇搞無厘頭。找些依據總結如下:
    簡單來說,歐洲很多高緯度的地方,溫度卻不怎麼冷,這要歸因於「溫鹽環流」。所謂「溫鹽環流」,是指在北大西洋格陵蘭島附近的海水,因為寒冷和揮發,導致比重上升而向海洋底部下沉,形成向南的深海海流。與此同時,為了補充下沉的海水,南方較暖的表層海水湧向北方,形成暖流。於是給歐洲帶來了溫暖氣候。
    但是,這些年來溫室效應逐漸加劇,全球變暖,北極那些歷史悠久的冰層開始融化,流入大西洋。這就導致海水表面的含鹽量相對降低,比重下降,減弱了「溫鹽環流」。如果繼續加劇使之停止,那暖流便不會繼續北上,將導致北半球氣溫的驟降。同時,海洋溫度的急劇下降還會形成颶風、冰雹、海嘯等災害,並將冷空氣帶往南方。

    這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W. H. Calvin和哥倫比亞大學的W. Broecker提出的有關溫室效應可能使全球急速變冷的理論,可參考《大氣科學概論》(徐玉貌、劉紅年、徐桂玉等編著)及《氣候物理學引論》(李曉東編著)。

    博:http://xiaogs.org/2008/12/18/305.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