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k

2008-12-20 06:14:22

人性——評《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Dead Poets Society)無疑是我最近看過的最好的影片。

羅賓威廉士的另一部同類型影片《心靈捕手》(本阿弗萊克與馬特達蒙編劇主演)就已經深深地震撼過我,而《死亡詩社》居然能比那一部更出色。

《死亡詩社》講述的是在一所傳統和保守的預備學院發生的故事,年輕的學生在「船長」基廷的啟蒙下,對自身精神世界的追求產生濃厚的興趣,然而不幸的是,這與校方所執行的刻板而嚴格的教學模式以及家長所要求的平靜與恭順是格格不入的,最終,年輕、優異熱愛戲劇表演的尼爾以自殺的悲劇完成了對壓抑自身殘酷制度的控訴,「船長」則被迫離開了鍾愛的教學崗位。

我不把《死亡詩社》看作是一部青春勵志片,雖然它表現出了生氣勃勃的男孩們在面對人生轉折點時所應該具備的勇氣。它是一個關於自由與遵從,個人與權威,浪漫與現實相對抗的寓言。此外,我認為它在更大意義上表現出了對於如何培養人性的反思。

儘管從影片的一開始,我就完全被預備學院嚴肅而隆重的開學典禮所吸引,當學生舉著類似於校訓的「傳統」、「榮譽」、「紀律」、「美德」四面精美的旗幟出場時,我相信如果我在場的話,也會激動得熱淚盈眶,並會不自覺的將這八個字牢牢地記在心中,作為行動的最高準則。並且這八個字並沒有任何錯誤,它是天經地義應該遵循的。

可是,很快,基廷「船長」的到來就使我們發現,原來除了「傳統」、「榮譽」、「紀律」和「美德」以外,還有另一件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性」。

作為一個詩歌教師,基廷教給大家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對詩歌的理解,一種對待生活完全不同的態度。他讓學生將課本撕碎,在教室和操場上狂放不羈,試圖讓他們擺脫技巧的陷阱,轉而遵從內心真實的願望。他告訴學生詩歌是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衡量,他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只是為了教會學生能夠獨立思考。人的心靈應該永遠是最自由、最浪漫、最豐滿和充滿著愛的部份,它的充實程度遠比我們需要遵循的規則、表達的技巧重要。

遺憾的是,作為向大學輸送人才並一直具有良好口碑的預備學院顯然認為採取一以貫之、流水線式的作業方式,培養具有高度紀律性的乖小孩才能最大限度保持學校的聲譽;同時,將兒子送到該校的家長們顯然也相當認同學校的「傳統」。船長和他的學生們只能短暫地釋放他們的激情和理想。然而,無論如何,當基廷無奈離開教室,孩子們勇敢地站到桌子上喊出「O Captain! My Captain!」時,基廷已經在他們的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種子。

基廷鼓勵孩子們站到桌子上是因為那裡有另外一個視角,當你遵從傳統的模式時你不可能想到它,可是當你真正站上去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另外一個世界。當我們遵從各類規則生活時,可能並不能想到還有一個魔幻浪漫的世界,等待我們去感知,欣賞和品嚐。而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心靈——是一顆「理性」的或者是「浪漫」的心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