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出寧靜號--Serenity

冲出宁静号/萤火虫/宁静号

7.8 / 305,533人    119分鐘

導演: 喬斯溫登
編劇: 喬斯溫登
演員: 奈森菲利安 姬娜托莉絲 艾倫圖克 莫蓮娜芭卡琳 亞當鮑德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jo

2008-12-25 06:24:25

無政府主義者之死


 希臘的這場騷亂還沒有消退的痕跡,那些幪著面舉著旗幟站在警察瓦斯彈對面的學生,臉上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那些在臉上的執著卻夾雜著更多的茫然,演繹成憤怒的表情,當面對這些狂熱的年輕人的時候,那些五六十歲經歷過當年歐洲六月風暴的老頭們估計會是會心的一笑,也許會像《暴力高中》里那個遞球棒給小栗旬的中年人一樣感嘆一句,年輕真好。雖然希臘這些走上街頭的學生和當年巴黎大學裡舉著馬克思毛澤東切格瓦拉頭像的年輕人並沒有同樣的信仰,但是這些由年輕迸發出來的憤怒只是朝著一個無能懦弱的政府去的。對著那些卑劣無能的政客豎起你的中指,發出你的噓聲。

 

  這個世界從一開始就不屬於年輕人,大人總是會未卜先知的告訴年輕的你,未來是你們的。但是到了未來,你還能有那樣近乎原始的激情嗎?而對於我們這些省卻了自由民主教育的人來說,為了一個看不清楚的未來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出賣我們的自尊誠實,只是為了得到大人們的認可,於是我們木訥的臉只會被別人牽著走,從流水線上下來的笑臉寫滿了未來會更好,最後也慢慢也學會了麻木,轉過身對著那些比你還小的傢伙指手畫腳,模仿的痕跡,可悲的軌跡。

  安靜一如往昔,在有條不紊的日子裡,忘記了反抗兩個字怎麼寫,沃卓斯基兄弟在《駭客帝國》里明目張胆的表達這樣一種思想,只是面對著巨大的商業利益,我們在後兩部中更加看重的是電腦特技,而最原始的哲學思考已然被淡忘,被有意或無意的淡忘。這樣的思想一直在沃卓斯基兄弟的思維體系中存在著,直到《V字仇殺隊》的出現,那裡面導演虛構的政府是一個類似於納粹的獨裁政府,這樣也只是為了公眾更容易接受,那個帶著V面具的反抗者說過,炸點國會大廈不會改變什麼,但那至少是一個開始。從被控制和恐懼中走出來的人們聚集在國會大廈前的廣場等待那個信號,理想主義者在八十年代末都已經失去了全部,剩下的似乎只有反抗和無奈,不要以為沒有硝煙就意味著和平,事實上所有的表象都在鏡頭裡,而看不到的則瀰漫在被你所壓抑的思索中,或者寄託在無拘無束法力無邊的超級英雄的身上,捧著蠟燭在風裡行走,舉著神諭站在羅馬的街頭。

 

  混亂不是我們想要的,但帶著欺騙性的寧靜是你想要的嗎?暴力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從楚留香到長瀨智也都沒有擺脫過這樣的困擾,紀德在蘇聯的所見所聞擊碎了一個歐洲無產者和理想主義者的夢想,而柬埔寨被開啟的波爾布特時代裡面所埋藏的是一個殘酷的悲劇。當火炬在巴黎受阻時,那麼多義憤填膺的面孔裡帶著幾分麻木,生活打磨過的樣子是一個滑稽可愛不會犯錯的面具。你能夠想到的有多少是你自己做出的判斷,被綁的死死的身體,於是有很多人就在夾縫求生存,用自嘲似的「被捆綁著也能很自由」的心態去生活。我們的生活的確在變好,於是我們秉承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我們秉承的是穩定和諧的理念,我們忘記了當初改革的陣痛,我們開始變得脆弱,然後這個世界或者說未來的世界已經不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礎上,取而代之的是恐懼。社會被壓抑的情緒是沒有理性的,眾多的網路暴民就給蘇格拉底的預言了做了最好的註腳。《衝出寧靜號》里有一段主角的獨白和《刺殺甘迺迪》中最後凱文科斯特納的辯詞一樣,真相是不能被掩蓋的,責任也是不能被抹去的,凱文科斯特納引用了一句話,愛國者需要經常準備為了保護國家而不惜抵抗政府。中庸的大局觀是要有的,但是當本應生氣勃勃的年輕人也全都陷入這樣一個怪圈的時候,這個民族總會給人一種遲暮的感覺。

 

  沒有烏托邦就一定要沉默於現狀麼,希臘的年輕人沒有這樣想,很好,很好。愛與和平,這美麗善良的字眼,和當年那句搖滾樂改變世界一樣只成了一個美好的夢。高達OO第一部裡面的天人組織實際上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化身,信奉一個以戰止戰的思想,而到了第二部則轉換成無政府主義者,過份的暴力代價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二戰之前的英法綏靖被人們當作笑柄,但是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度,如果你面對你的權力自由民主也用這種綏靖態度過活時,等有一天,這個世界如同《1984》裡面一樣時,你的無助感是不是會讓你想起之前的軟弱。也許這起騷亂事件本身是有幾分愚蠢甚至是非正義的,但是面對一個經濟政策無能的政府,大家是不是需要這樣一個導火索,這是他們選出來的政府,是他們利益的代理人,他們必須面對民眾的憤怒,也必須付出自己的代價。

 

  當年的廣場也許徹頭徹尾是一個被利用的案例,但是我寧願望著明知這是一個悲劇結尾的紀錄片裡面那些年輕張揚的面孔,那些舉著橫幅坐在那個用鮮血鑄造成的紀念碑前的學長學姐,也不想回到那個安東尼奧尼膠片裡那個時代的中國,那些茫然的微笑和乾淨的街道,只會讓人想到現在那個空曠陰沉的平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