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葉問--Ip Man

叶问/一代宗师·叶问/YipMan

8 / 233,697人    106分鐘

導演: 葉偉信
演員: 甄子丹 熊黛林 任達華 樊少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陶然

2008-12-28 07:51:14

動人以情《葉問》:口碑相傳在修為


序:葉問的帥叫儒雅淡定,懼內幽默堪稱家庭模範,影院裡意外聽到掌聲,原來不僅是功夫,精彩的還有人性風範,不再說教的愛國之外,還有溫馨感動,叫人認得什麼是真男兒,這片子讓人意外,原來它很值得一看,讓人回味是好作品的功德。(曾經在很多影院放映批次是《梅蘭芳》:《葉問》=5:1,它的票房仍然接近《梅》,這就是口碑的力量,也是很多國產好片在非良性競爭、壟斷黑幕下的悲哀)……

《葉問》,早在此片開拍時,就聞其名,當時覺得片名如人名,很有份量,有味道,帶著一種傳統文化的氣質,感覺很值期待。雖然那時《李小龍傳奇》還沒開播,我甚至不清楚葉問是誰,他和李小龍有何關係。
觀影時影院不時有掌聲傳來,今年賀歲片評價第一的觀影數據,都足證明它的口碑實實在在。想為《非誠勿擾》寫些什麼,最後卻還是先下筆《葉問》,因為它是有深度,有靈魂的電影,它有讓我一遍遍再看下去的衝動。

一、專業修為,就是口碑

《葉問》可看點是哪些?
作為功夫片,首論功夫,當然精彩,說是酣暢淋漓絕不過份,甄子丹的實力終於借葉問的氣質平靜從容地亮相出來。這部註定要成為甄子丹經典的影片,是大家期待的實實在在的功夫片,已經讓我們等了十多年。和《李小龍傳奇》對照來看,在「詠春,葉問」,淡定練達的開場後,「四兩撥千斤」、「連消帶打」,原為女子習用的詠春拳,在甄子丹的精彩演繹下,在女同胞們看來也是別有味道。特別是葉問與挑釁者金山找的室內對打,展現詠春拳術的輕巧,用雞毛撣子擋北派的刀,輕易之間就化解金的莽力,像長者對後輩,很家常,一個雞毛撣子就懲戒了金的囂張,打出沉穩儒雅的宗師風範,一個帥字了得。
詠春拳優於近身實戰的暴發力,在葉問與十名日軍的對峙中,讓人目瞪口呆。厲拳之下傷筋折骨重則致命,把日本鬼子當沙包樣的打,這種場面,在以前功夫影片中從未得見,雖然是極端狀態下的暴力,但有悲憤正義消解,讓人意外解氣,也用葉問「我是一個中國人」的答覆,讓現場激情沸騰。詠春拳的實戰威力在這場對打中展露無遺,讓人想到,比起現在勇猛的泰拳,中國武術其實還是有潛力可挖。
在華人圈,無論是武術功底、氣質形象或文戲,能飾演葉問之人,現在看來也惟有甄子丹,他以專業水準和收斂成熟的心態演活角色,與同期傳紀題裁電影《梅蘭芳》相比,雖然都演的一代宗師,而甄子丹憑的是真功夫,《葉問》的戲場是主角到位,並沒有靠配角的喧賓奪主來支撐,這樣的電影似乎更顯厚道。
口碑相傳,還是要靠好的故事,合理的選角、搭配,充實的內涵。要各方面的專業,才能得宗呂修為、經典口碑。從這方面說,《葉問》故事合格,主戲精彩,配角出色(尤其是翻譯官李釗的多面演繹,頗得稱讚),雖然說不上完美,但它有理由相傳。

二、動人以情:一個完整的人的小世界

《葉問》讓人回味的地方,還有很多在功夫之外。
有精彩文戲,具詳情感、精神、品質,不管哪種類型的電影,也堪稱好片。
《葉問》男女皆宜,是因為它讓人看到一個完整的人的小世界。貼近生活的真實最拿捏人心。
我們看到的葉問,在武痴之外,他還是個可愛的普通人,像在這些橋段:
因與人切磋,忽略了一邊的兒子,為妻所惱,心有愧疚,除了看妻眼色不再外出後,閒散家中練拳,為提醒自己要把家人放在心上,還在木人樁醒目位置,特意刻上「老婆大人」幾字,可愛宅男,教人莞爾。
面對金山找上門挑釁,嘲笑他是怕老婆才不肯應戰,他淡然一笑:「這個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當葉妻被激怒,向葉交待「別打壞家裡的東西」後,葉問即釋笑安心開打。
激鬥中,金山找三拳兩腳就把花瓶打爛,看得葉問神態緊張,金山找自知理虧說「我賠」,葉問才欣慰道聲「好」。不久,桌子又被砸翻,金山找無奈再道:「我賠」後,這時葉問的小兒子騎著童車吱吱呀呀從裡屋緩緩而出,繞到葉問身前,奶聲奶氣的說:「媽媽說,你再不出手的話,家裡的東西就要被砸光了……」葉問聞言頓時振奮挽袖,開始反擊。
這樣的笑段不少,葉問懼內幽默,兒女情長是電影一大看點。因為是一個完整而可作表率的常人,他的形象更有意味。
從一個富家子弟到淪落破巷,圖窮四壁,當葉問為病倒在床的妻永成吹火煮粥,永成擔心地問家裡還剩多少米時,葉安慰懷中的妻說:「不用擔心了……你老公有氣有力,我可以出去找工作嘛。放心吧,不會餓死的。」
當葉妻永成感嘆說:「我只知道我現在很幸福。只要你,我,還有阿准。一家人不分開就什麼問題都沒有」時,葉問接上了句,「最重要是一家人在一起」。患難情深,他和妻的幾段對白感人至深。
電影還有個鏡頭,是他們一家三口在昏黃的燈下,他看著兒子的畫在笑,專注的神情,在那樣的困境中,父親終於陪在了兒子身邊,一家人相守而不分離,平靜沒有喧囂,再多的辛勞也被忘記,溫馨時刻,讓人想起很多溫暖就定格在這種困頓之中,這樣的場景彷彿熟悉,它也是我們都曾經歷過的那段時光,值得珍惜……
在煤場挖煤,喝清水白粥忍餓也要把自己的紅薯口糧給妻兒留下,在道場打鬥,不忘先放好那個紅薯,打完了不忘鄭重地帶走;與小兒嬉戲的慈父背影,敦厚細節無不表明他是心有妻兒,是個能平平靜靜過日子,心有柔情勇於擔當的的好丈夫、好父親。
他也是重情重義的友朋,所以,他會為慘死日軍手下的武痴林、廖師父毅然出手,在煤場為武痴林找到遺物鐵盒,鄭重交付給已做山賊、尚恨其兄的武弟,並語重心長勸其釋嫌回頭,這樣的細節,因為有生活質感,而感人以誠。
困境中的牽手親情、友情扶持,在若干細節中,讓人心動淚下,這些深沉的情感在現在大片中其實少見。正如片中武痴林饑荒中為友分糧的善良義氣、兄弟之愛,李釗為家庭生計在中日之間動盪徘徊的良心,廖師傅在日本道場對同胞所說「打倒他們」的義憤……平凡人物的光彩在《葉問》中表現細微,樸實鏡頭、溫情片段,帶出一線深沉與我們共鳴,而它也是在功夫之外,留住更多觀眾的地方。

三、人品風範:儒雅淡定長衫下

《葉問》的出彩,當然也因有大師的人格魅力,是內對妻兒的溫情之外,還有一襲長衫下的儒雅淡定、教養修為。
對挑戰者廖師傅敗後面子上的照顧,到對挑釁者金山找的隱忍,推已及人的仁,讓他得到人緣,在困境中也能為眾人照顧。
在與同胞對打時,他只配用雞毛撣子、竹竿等工具,而從不用刀槍等兇器。葉問,用謙和的姿態,表明了一個中國人該如何優秀地做人,是推已及人,謙讓內斂,不驕縱跋扈,不能無仁,就像他拒絕授受日軍武藝時的心聲。
那段精彩的畫外音值得回味:「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已及人,這是你們日本人永遠不明白的道理!因為你們濫用暴力,將武力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你們不配學我們的中國武術。」 
葉問的淡定,不僅表現在應戰時的沉著,還有在名聲鵲起後,亦淡泊名利,不受惠開館,如前一般的獨善其身。
在從富家子弟到落魄窮人的起落反差中,雖有掙扎,但能直面人生,不放棄,不低頭,不自怨,不求人,自食其力,保留自尊,為生計奔波,即使放下身段做了苦力,也能坦然處之,知足忍讓,收放自如,讓人敬佩…… 
在棉花廠與老友重聚時,將剩有家私換來的米袋攥在身後,臉上神情猶是自若不求人。
即使家中斷糧,面對日軍十袋賞糧的誘惑,也有蔑不領用的骨氣。
在葉問身上,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武者,也看到一個優秀國人的氣度,一種很難摧垮的內心世界。象徵性的長衫,無論錦稠粗布,也是帥氣從容,師者風範。
有真愛柔情,身懷壁玉不張揚,該出手時就出手,能屈能伸大丈夫,活得有尊嚴,是真男兒,這是一個女性所敬的宗師。
一部電影,在場面之外,如果還有幽默橋段、溫馨情感、人性魅力,有不俗的品質修為、豐厚內涵讓人回味,或柔情或鏗鏘,讓人或笑或有淚,那麼它的觀感當然不會失之單薄。

四、英雄葉問:不再說教的愛國情懷

少不了的家國情懷,影片《葉問》,有愛國情操、民族大義,但電影分寸剛好,沒有拔高,也沒有說教。
「每個人走的路,都是自己選的」。
日軍侵入後,那個獨善其身在木人樁前亦有失落,茫然行走在廢墟街頭,像常人一樣為生活奔波的落寞身影,徬徨中始終惦家的溫情男人,那個眉頭緊鎖,嘆惜自己無能,面對兇險世界不知如何改變的人,在困境中面見老友慘死、為護妻兒才憤起反抗出手的人,就是葉問。
他同我們一樣,會經歷挫折變化、痛苦迷茫。
在妻面前展露傷痕,眼睛通紅幾欲淚下的葉問,當他慨嘆「自己沒用」的時候,感嘆自己無助無力無法改變什麼,追尋意義的人,其實也有我們。
成長的結論是時代潮下人的渺小,原來自己和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有經常做了而並不能改變什麼的失落。重重迷惑,但總還有該做些什麼的追問,用行動證明已經做過了些什麼的堅持,有些光輝也許本就出自於「偶然間的振臂一呼、自助與助人」。
葉問的世界,是個性與平常心。「家先?國先?」的問題,對他來說也會顧慮重重。有男兒血性,但為生活隱忍,而最終出手,卻為個人俠義,直到後來代眾追討正義,葉問的轉變自然,具有說服力,讓人能夠相信,他是人性化的英雄。

重溫影片,特別看到,在與日本軍官決戰前,面對日方叫囂贏也必死的威脅,生死之間,葉問流下眼淚。這一細節,安排得頗有意味,因為表現真實。英雄一定無淚?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死亡目前,總會讓人有所畏懼和留戀。葉問的眼淚,堅毅中閃光,是生死離別時真摯的情,對妻兒的惦念痛在內心。真情流露與全片性格刻畫呼應,說明電影要造的並不是一個不識人間煙火、虛擬化的英雄,他其實就是個我們身邊,能哭會笑、優雅幽默,又習慣懶散宅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的一切英雄行為都基於此,我們看到的葉問,他是個與我們情感相通的可愛的人,我們敬的葉問,他有宗師風範民族大義,但不激進,沒有出塵。
有一身武功,卻不劍露鋒芒。回首那個年代,其實講究的還是規矩、本分、守家傳統,富裕一族更傾向於過安穩生活。葉問固有家國情結,不過以他淡出不愛惹事的性格,還有優裕家境,暴力殺人的激進畢竟還是難跨之檻,也只有當外勢強迫,以身邊之血相激,他才會越界,成為性格之上的葉問。
「你那麼喜歡看我打,我就和你打」,面對日本將軍的威嚇,他回答的乾脆利索,鏗鏘有聲。這股硬氣,就像影片結尾的群情激憤,團結一致勢不可擋,讓日軍陣角自亂,最是解氣。淪陷後不能自保,屢見朋友被日軍慘害的葉問,像許多被驚醒的國人一樣,義憤出拳,出手狠重一招致命,以往或不可想,現在卻是為國人出氣,正義暴力中有男兒氣概。
道場上對日軍憤怒叫喊「我要打十個」,取勝後並不領取日軍的獎賞救命糧,堅決不做日軍武術教練,與日方決戰,明知贏擂必死而毅然將對手打敗,這些都詮釋了他所說的「我只是一個中國人」的內涵。氣節,是超越日常生活狀態的勇氣,在角色轉變中撞擊人心。
電影的真實性有據可考,現實中他就是佛山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不像黃飛鴻的傳說那麼遙遠,身邊的故事,因為貼近,真實,沒有說教,而更有份量,讓人琢磨。
        
五、向一種傳統致敬
        
電影中,我們看到一種傳統的人性美,故事的典型性、人物塑造的真實感和貼近性,也將那代人的普遍風采對照出來。
雖然我們看到的葉問未必能和真人一一對應,但重要的是電影在自然合理的表達中,為我們召喚了回憶。角色葉問,就是要在虛實之間,讓人體會他所代表的傳統,那些為人正道,人性之美,是曾經普遍的光輝。
就像電影立義是向一代宗師致敬,向一種傳統致敬也是本文心聲。
多少風範會被歲月湮沒?欣慰他的生平上了螢幕,在黃飛鴻、李小龍之後,又給中國電影帶來一些本土元素。
這部電影的厚度是讓人百感交集,每看一遍都有回味。
葉問的身世或有喝問,或有啟示,在說,變化之中(尤其困境),人當如何自處?
看他的內心世界,其實像那身長衫,都是像徵。螢幕上的葉問走下台來,將一個以往只會鬥狠鬥勇的甄子丹打造得氣質溫雅、涵養動人,讓人懷疑鄄是葉問,葉問是鄄?是鄄成就了葉問,還是葉問成就了鄄?他所貼近的觀眾也會覺得,生活中的葉問是我,我也可能,成為葉問。
歷史氛圍的壓抑,並沒讓電影只有沉重,悲情之中,其實有很多情愫在製造影響、積極抬升。
不像有些片子像人生負面,壓抑讓人絕望。
電影,如果能讓人在其中看到一些愛、溫情、希望,讓人感到生活的溫暖;或者在美好之外,還能讓人得到一些做人的啟示,口口相傳,那麼潛移默化的教益對一部電影來說其實是功德一件,一部讓人回味的電影不會缺少善。
看這樣的電影,其實很值。讓人回味是好作品的功德。

★近百張《葉問》精彩劇照,圖文詳見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0419f0100cc4v.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