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世薔薇--The Admiral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末世蔷薇(台)/海军上将高尔察克

6.7 / 8,622人    124分鐘

導演: 安德烈克拉夫庫克
編劇: Zoya Coudrie Vladimir Valutsky
演員: 康斯坦汀卡賓斯基 莎波雅斯卡亞 Sergey Bezrukov Vladislav Vetrov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紅色鋼鐵

2009-01-01 21:59:39

電影中的歷史——海軍上將高爾察克與十月革命【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海軍上將高爾察克,是今年俄羅斯的票房過1000萬電影力作,如果是有幾歲年紀的中國人,又讀過革命導師列寧的著作,一定對這位反革命的頭顱」,「白匪幫的大頭目」有所記憶,而今隨著蘇聯的煙消雲散,對舊俄國曆史人物的重新評價是讓人咂舌的,當年白軍的另一首領,革命後流亡海外的鄧尼金,其靈柩已經在2005年以愛國將領的身份,歸葬俄羅斯了。
  
影視藝術其實和一切文藝形式類似,是很難脫離現實需要的,正如一切歷史其實都是當代史,一段歷史只有引起現實的聯想與興趣,才不會被人群遺忘,近年中國的施琅大將軍等台海敏感題材的歷史劇大為熱映,就是一例。海軍上將高爾察克之所以成為新的俄國螢幕焦點,其實非常有趣,幾乎與他在1917年那個革命動盪的年代被傳統舊勢力擁戴的為領袖的原因類似,不外乎俊朗的外貌,學者和顯赫的上將地位,戰爭英雄的身份,說到底是明星效應。政治和表演其實非常相似。
  
一個能幹的職業的軍人和糟糕的政治家。
  
構成悲劇色彩歷史人物的所有要素,高爾察克幾乎全部具備。經過數年經濟復甦的俄國非常需要發掘歷史上被埋沒的民族英雄,重新找回失落的大國感覺。紅色的史達林已經被確認為俄羅斯歷史上貢獻僅次於彼得大帝的人物,相信這是不帶意識形態色彩的定論了,從蘇聯時代到俄羅斯被反覆折騰的史達林可以安息了。而今白軍的首領也找了出來,呵呵,紅臉白臉竟然也在今天的俄羅斯找到了共同點,重塑民族信心的努力,不可謂不大。
  
影片是以高爾察克軍事生涯的閃光點,一戰黑海戰役的對德勝利為開始的,與二任妻子安娜纏綿的愛情戲則幾乎貫穿電影始終。
  
海軍,從日俄戰爭開始,一直就是俄羅斯心頭永遠的痛。19世紀後半葉,曾經戰勝過拿破崙,充當過歐洲憲兵的俄國,由於拒絕全方位的改革,日益落伍,從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到1914年的一戰,俄國在與歐洲強國的交戰中幾乎屢戰屢敗。1905年的日俄戰爭更是讓世界大跌眼鏡,龐大的俄國熊居然被瘦弱的日本狼打倒在地,俄國海軍也從當時世界海軍排行榜上第3位,淪落到一戰開始相比龐大的英德海軍,不入流的尷尬局面。
  
影片著力於高爾察克在黑海的無補戰爭大局的海戰勝利,是否有俄羅斯至今仍然耿耿於懷的海軍情節,我們不得而知。
  
整體感覺,這是一部政治電影。我懷疑,除了把人物絕對英雄化,將十月革命實際貶低為一場殘酷的毀滅美好的社會浩劫,還能夠傳達什麼?如果是缺乏歷史常識,光看這部電影,是非常容易對革命前的俄國產生虛幻的美好印象。即使是自由主義者,只要還有點客觀精神,都無法忍受影片對十月革命發生背景的忽略,一部竭力迴避歷史真相的影片,能夠給人們一點思索空間嗎?它極力宣揚的愛國主義,這樣看來也就未免流於膚淺。
  
誰也無法迴避十月革命過程中的殘酷性,星移斗轉,蘇聯的解體有目共睹,證實了蘇式僵化的非人性體制的不得人心。可是,難道這樣一場導致俄國社會分裂,200萬人流亡海外的社會革命,僅僅是像影片描述的那樣,似乎是一些品質惡劣的暴徒無視沙皇英明領導,國內和諧美滿的幸福生活,無事生非釀成的嗎?
  
答案只能是否定的,如果不是沙皇政府的漠視改革和整箇舊俄統治集團的腐敗無能,就不會有十月革命的發生。
  
  
  
戰爭是檢驗國家實力和領導者能力的試金石!
  
史達林說過:俄國人民除了堅定地取得勝利,不允許自己的軍隊有其他品質「。可謂深喑俄羅斯民族的心態。
  
日俄戰爭俄國的失敗,馬上導致了1905年的未遂革命,沙皇統治的基礎已經動搖了。一戰中俄國陸軍的戰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前線的士兵不僅沒有充足的補給,許多人沒有鞋,缺乏食物,連基本的武器步槍都只能數人合用一枝,而軍事領導水平的低劣更是致使俄軍傷亡巨大,我無意否定高爾察克的個人戰績,可惜他只能算庸中佼佼了,個體的閃光,無補整體的黯淡。影片中僅僅渲染俄海軍的僅存光榮戰績,是對歷史的誤讀。
  
革命的肇始,不僅僅是因為戰爭期間的國內饑荒,正是俄國在前線的一敗塗地,導致了人民對沙皇政府徹底失望,不滿情緒在社會氾濫,俄羅斯民族是有強烈愛國心和大國意識的民族。俄國人民可以忍受饑寒和犧牲,卻不能夠忍受軍隊的無能。仔細想來,對外戰爭的失利,無論什麼時代都會成為政權覆滅的導火索,一戰後的德國不是差點也上演了布爾仕維克奪權的好戲。所以歷史上以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視線的,非常容易引火燒身。
  
1917年,沙皇倒台,作為職業軍人的高爾察克是茫然的,作為崇尚秩序的他,對二月資產階級革命已經非常反感,當然更不可能接受那十月革命了。影片竭力渲染高爾察克的貴族氣質和麵對起義奪權的士兵的輕蔑與鎮定,這就是一種悲哀,俄羅斯早就分裂為兩個不同的世界了。高爾察克不了解國家的問題和中下層人民的處境與苦難。一個愛國的職業軍人卻不真正理解自己的祖國發生的情況,這樣清高的軍人從政無論如何都是悲劇。
  
望著影片中被海軍士兵殘酷處決的軍官們,那讓人毛骨悚然的被栓上石頭沉入海底的「人柱」,慨嘆之間,我卻想起了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和許多走上斷頭台的人也許沒有當死的罪,他們其實是為先輩幾千年的壓榨殘暴和不公在還債。歲月無法磨滅仇恨,歷史經常以殘酷的方式還給人民以公道。
  
  
  
暴力和恐怖不是直到今天,還大多出現在底層人民的苦難得不到關注和投訴無門的地方嗎?
  
當高爾察克在西伯利亞成立反蘇維埃的臨時政府的時候,他的誓詞是耐人尋味的,不吝生命,不私親友,只關心俄國的復興與強大。高爾察克的白軍雖然失敗了,但是那面高爾察克當年臨時政府的三色旗,在沉寂70年後,終於戲劇性飄揚在克里姆林宮的上空。誰是勝利者?是高爾察克?還是僅僅一面旗幟。
  
高爾察克以及鄧尼金和鄧尤尼克,這些白軍將領都是比較標準的職業軍人,是革命把他們捲入了殘酷的國內戰爭,在錯綜複雜的內戰中,這些內行的將軍們是標準的政治外行,在世界各國的巨大軍事援助下,他們曾經利用許多舊俄軍人貴族對蘇維埃的反感,一度把蘇維埃政權逼到幾乎山窮水盡的地步,可惜的是他們只是舊秩序的恢復者而非改革者,在與國內各黨派的交鋒中,無不顯示著他們的笨拙,這樣的執政水平,即使成功,又能怎樣呢?不過是舊貴族菁英政治的翻版。

影片大力刻畫紅軍的殘暴,其實,高爾察克的白軍在內戰中的殘忍性絲毫不遜色於紅軍,加上沒有什麼實際改革措施,人民對代表舊秩序的白軍徹底失望了,殘酷果斷,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蘇維埃是充滿生機的,那是一種看起來是如此光明誘人,前所未知的社會制度,不必苛責前人,社會發展進程本來就充滿了探索和傷痛,沒有人會知道結果到底是什麼。當年對蘇維埃滿懷熱情的,不僅是士兵和工人下層民眾,甚至包括了大批知識分子和貴族軍官,象貴族出身的圖哈切夫斯基在一戰只是名中尉,而到國內戰爭後期已經成為紅軍的集團軍司令了。大膽使用人才使紅色政權轉危為安。沒有新鮮精神力量引導的白軍,註定是奔流著意識形態的20世紀初俄國曆史的落敗者。
  
許多白軍士兵大約都有象《靜靜頓河》中迷茫無措的格里高利式的痛苦,每個大時代,其實最痛苦的恐怕並非激進者和守舊派,而是那些無奈地為混亂裹脅著的,渴望安定生活的盡忠職守的平常人。
  
蘇維埃雖然讓俄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是必須承認,蘇聯時代尤其是史達林時代的工業建設與反擊侵略,和戰爭後的擴張。史達林時代的蘇聯完成了歷代沙皇都夢寐以求的目標,一度主宰了世界的格局。讓所有的俄國民族主義者不分信仰都感到自豪。
  
戰後逃亡西方的鄧尼金將軍是俄國流亡者的精神領袖。在二戰希特勒入侵蘇聯的時候,鄧尼金號召俄國流亡者放棄意識形態的仇恨,以各種形式支援祖國蘇聯的衛國戰爭。而德國的入侵者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曾經遇到一位沙俄時代的老將軍,老人的態度是讓他目瞪口呆的,「如果你是20年前來到這裡,我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可是我們今天剛剛建設好國家,你們卻來了,那我們只有團結起來,把你們趕出去。」這大概就是典型俄羅斯的愛國主義,如此震撼,也許可以揭示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何以能傲視世界。
  
影片中高爾察克與二任妻子安娜相戀的情景無疑是重頭戲,我們現在能夠看見的所有高爾察克的影像資料,都表明高爾察克是一位高大俊朗有硬線條的軍人形象,甚至嚴格說電影中的扮演者都無法傳神地表現這位歷史風雲人物的堅毅氣度,這樣的男人無疑是很讓女人青睞的,而且高爾察克又帶著戰爭英雄,學者的桂冠。多情美麗的安娜為之痴迷,不惜拋棄丈夫就在情理之中了,電影通過安娜對高爾察克至死不渝的愛,烘拖出了主人公的個人魅力,這應該是電影比較出色的部份。
  
隨著白軍政權的瓦解,高爾察克被急於回國的捷克軍團出賣交給蘇維埃政權,在面臨白軍部下解救的情況下,被紅軍秘密處決。
  
這位探險於北極冰原,成名於黑海波濤的名將,最終隨著一陣亂槍,葬身於冰洞下的冰冷水底。
  
十月革命的徹底的殘酷性,連以斷頭台著稱的法國大革命都相形見絀,不僅是高爾察克,遜位的沙皇一家,包括許多沒有逃離的貴族都面臨紅色行刑隊的槍口,到20年代中期,來自舊統治階級的國內威脅已經徹底消失,不過,當革命消滅了自己的外部敵人的時候,取締了所有不同聲音的時候,那麼他其實就等於把潛在的敵人引入自己內部,蘇聯的滅亡不是正源於黨內的異端嗎?
  
影片結尾有點昔日大片泰坦尼克的影子,富有感傷情調,被蘇聯政府關押了37年的高爾察克妻子安娜釋放後,在電影廠做了個打雜的群眾演員,一次拍攝,隨著現場內音樂的響起,扮演貴族的演員們翩翩起舞,安娜黯然神傷,恍惚中,手中托著的酒杯乒然墜地。時光彷彿是又回到了幾十年前,身著筆挺海軍制服風流倜儻的高爾察克和他的戰友們又回到了人間,一切是那麼美好那麼溫馨,為執著愛情,歷盡坎坷,青春與美貌不在的安娜,沉醉在對往昔美好時光的回憶中。
  
重新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是時代的進步,但是俄國著名導演安德烈·克拉夫庫克顯然沒有對十月革命和高爾察克的悲劇命運作出深層把握與思考,他是以另一種偏頗,來回應昔日的偏頗。電影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只能算是仍然在歷史迷茫中的俄羅斯,自我陶醉的成人童話。

==============
引自: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42714.shtml
比較贊同就轉了過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