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506,552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喬治君

2009-01-04 06:16:41

拯救誰,誰拯救?


1號晚終於看了拯救大兵瑞恩;拖到今天才寫字。

之前養成了看電影先看豆瓣的壞習慣,結果每次寫出來都不是自己的東西,更像是對網評的總結。這次終於忍住沒看,只能想到啥寫啥囖。意識流一下。

第一部份是31號晚看的,很睏,和影片無關。一開始就是搶灘戰,看得很揪心,眉頭由始至終都緊皺著。灰暗的畫面,細節。此起彼伏的嘔吐聲,呻吟,士兵親吻十字架,祈禱,緊張發抖的紫色嘴唇,握槍的發疼指關節,把人逼到血戰前緊繃的最前端。

可以預料的惡戰情節,出乎我意料的真實場景。

泥濘濕冷的海灘上佈滿阻止登陸艇的銹色鋼架,子彈打在上面像急驟的雨點。

機槍掃射,空氣中呼嘯的子彈射入水面的一瞬,沉悶的氣泡聲,減速貫穿人體,留下一條清晰可見的血紅軌跡,安靜的死亡之跡,奇異的美感。

手榴彈划過,爆炸,拋物線的終點有橫飛的血肉,燃燒的屍骸。一個士兵茫然地在慌亂的戰鬥中尋找炸斷的手臂,表情像遇見一切的先知。

混亂的鏡頭,晃動,失焦,把我嚇傻了。真的傻了。

就是這麼直白,戰爭的醜惡面,完全沒有英雄,悲壯,更不會有繾綣的愛情。比看過的一切恐怖片更恐怖,真實的恐懼,極端的厭惡。邵奶奶說的最偉大的戰爭片,就是使人厭惡戰爭,遠離戰爭。頓悟,首肯。

 

後面就是尋找瑞恩的漫長行進,途中的戰鬥,犧牲,8條命換1條命的算術題。很多衝突。只聊我記得的。

 

暴雨中,為了救一個德國小女孩而暴露的大兵,被狙擊。生命一點一點地,在眼前,隨著暈散在積水裡的紅色,溜走;可我只能躲在瓦礫後面,搜索另一個生命,那個在暗處的狙擊手,消滅他,或者被他消滅。我本可以救你的,兄弟。

我從你攢緊的沒有生命的手裡拽出一封信,一角染上你的血,皺巴巴的。你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給我重抄一份寄給我爸爸,這份已經弄髒了。

 

米勒放走了德國戰俘;然而最後,米勒正是被他殺死的。我不知道我殺的是誰,他對於我的準星,只是一個活動靶。

 

厄本,這個滿腦子國際法和外語,卻在軍訓後再也沒摸過槍的傻瓜。你不屬於這個世界,你聽高雅音樂,喜歡寫作的文藝青年,甚至都不抽菸。你只能在戰火和呼號中,滿腔委屈地挪動,每一步都像吸乾了你的勇氣。你只能蹲在在樓底,脖子上掛滿30mm子彈,樓上是搏鬥中的戰友;你想衝上去,只消一顆子彈就能把戰友救回來,身子卻像石化了一般,整個人恨不得埋進背後的牆壁中,瑟瑟發抖。

 

狙擊手,深邃的眼睛,每射出一個子彈前,都會向主祈求支持。虔誠的基督徒,向主張愛的上帝,祈求殺戮的力量。如果上帝站在我們這一邊,那麼他們呢?

 

猶太人,對他意味著復仇的戰鬥,一柄希特勒青年營的匕首,戰利品,也是最後殺死他的兇器。我們結束吧,那個德國人說。這是一種隱喻嗎?

 

最後,瑞恩活下來了。任務完成了。問題是,這場戰爭,究竟是誰拯救了誰?

裡面的台詞都很經典,最喜歡這幾句。

You see, when you end up killing one of your men, you tell yourself it happened so you could save the lives of two, three or ten others. Maybe 100 others.

Do you know how many men i'v lost under my command? 94. But that means i'v saved the lives of ten times of that many, doesn't it? Maybe 20 times, right?

And that's how simple it is. That's how your rationalise making the choice between the mission and the men.

This Ryan had better be worth it. He'd better go home and cure some disease, or invent a longer-lasting light-bulb or something. For the truth is that i wouldn't trade ten Ryans for one Veccio or Caparzo. Amen.

詹姆士... Earn this. Earn it.

 

途中眼睛潮濕了很多遍,但都忍住不掉淚,因為總是認為這種片子就是賺人眼淚的俗套。可是最後的最後,在那片墓碑中,當老了的瑞恩說出那番話,顫顫地敬禮時,我還是沒堅持住。似乎一種震動,從視網膜一直傳遞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感動的漣漪(又是一個很俗的詞)。

中國戰爭片看得少,沒看集結號,據說是中國版的xxx(稱號太多)。英雄主義和平民情結的PK,自然是後者更佔上風。

裡面最欣賞的,不是Tom Hanks;總喜歡關注電影裡的小人物,似乎那裡面有我的影子。厄本,就是我。一個文藝青年,戰場上的懦夫,堅持釋放德國戰俘的原則,最後卻自己把那個人殺了。大家都為這個情節鼓掌,頗有勵志的感覺;我只看到戰爭對人的摧殘,我們相互結仇,殺戮,復仇;我們沒有拯救誰,誰來拯救我?

 

我們,就這樣結束吧。

阿們。不要戰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