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慾望莊園--Brideshead Revisited

故园风雨后/欲望庄园/旧地重游

6.7 / 11,098人    Argentina:133分鐘 | USA:133分鐘

導演: 茱莉安賈洛
編劇: 安德魯戴維斯 傑瑞米布魯克
演員: 馬修古迪 艾瑪湯普遜 邁可坎邦 班維蕭 海莉艾特沃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qiuamber

2009-01-07 01:32:36

故園依舊,人面全非


09年的元旦,這個城市在一夜之間突然從暖冬跌進了嚴寒。假日的最後一天,得到朋友提示,到驢區里好不容易才把08版的(故園風雨後)給拖了下來。對這部我期待半年的麥克梅和BBC合作的電影,雖然已打好了厚厚的心理準備,不過其結果還是有不少超出我的預支之內。

第二天從上半夜看到下半夜,坐在電腦前,身寒腳凍,拉了條棉被繼續努力。

上次在部落格上寫完劇集的評論後,我就搬了本Evelyn Waugh 的中文小說(舊地重遊)回家。慢慢地,仔仔細細地看,看到不明白的地方,還倒回頭再看。

這下不僅發現81版的故園,不但是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忠實於原著,而且有不少的台詞,直接copy 原版小說,更不用說重大劇情方面。Evelyn Waugh 是一位寫諷刺小說出道的作家,第二次大戰改變了他作品的性質,調子變得嚴肅,帶有很多天主教的思想內容。(舊地重遊)中除了對往昔美好的田園牧歌青春的緬懷追憶外,他還用非常老道、辛辣的筆調為讀者描繪了大不列顛日落帝國的眾生百態,字裡行間英式的冷幽默信手拈來,隨處可見。Evelyn Waugh絕不是一個濫情的作家,他只是寫他曾經熟悉的生活,愛過的人,生活過的一個時代,當然在小說再版的時候,他也會此地無銀三百兩地撇清「我不是我,你不是他或她,他們也不是他們」,不過,誰信?創作來源於現實,是老祖宗說的。

從373頁的長篇小說,到81年11集的慢調劇集,再到2小時的電影,各位主角們,好像經歷了一場在 Brideshead――白莊 舉辦的盛大的舞會,三進三出,慢四,慢三,最後以旋轉速度極快的絢爛的華爾茲,暫作舞會的告別曲。
故園還是那個故園,儘管陸續登場的人物雖然似曾相識,畢竟是桃花依舊,人面全非……

08版的電影,為了加快劇情節奏,導演茱莉亞n Jarrold (07年Becoming Jane ),在保證故事連貫性可行(主要是針對第一次看此劇的觀眾)的前提下,加進了一些21世紀的改良技術,縮短了牛津大學裡為查爾斯和塞巴斯蒂安第一次正式會面前,鋪墊的一系列的插身而過的相遇,連我最愛的小熊理髮――回眸一笑也沒有了影子。直接從牛津拱橋上開始了「驚艷」,接著不到半分鐘就跳到了傍晚時分的窗前「嘔吐」(而且這短短嘔吐的時間裡,塞巴斯蒂安少爺竟然已經換了一身行頭),然後幾分鐘之後就是鳥蛋的「雙目傳情「。一切都很直接,很現代,就像綜藝節目的20妙配對。而且這20秒配對,在10年後一個遊輪的風雨之夜再度上演。不過這次查爾斯的對象跳到了雷克斯夫人――茱莉婭。把原著「這個晚上,我離不開她」作了一次活色生香的人體演繹。雖然81版的電視劇也增加了這場戲,但和08年電影相比,絕對是中學生和成人的區別。我不知道Evelyn Waugh如果泉下有知會不會發出一聲嘆息。

 
可以把查爾斯改為結婚六年沒有孩子的丈夫(以減少女性觀眾對他的厭惡感),也可以增加同性之吻,畢竟電影並不應該只是原著的影印縮寫本,作為最大的主流媒體之一,電影面對的是為數眾多的不同層次、不同文化、不同國籍的觀眾,需要考慮和包容的地方遠遠超過書籍和電視劇,這一點我是打心眼裡理解的。
但還是不能不說我無法理解的是--編劇大人對朱麗婭和雷克斯婚姻所做的改編。這一改編把一個原本錯愛「一個降下黑旗上岸,把水手的彎刀收起來,盤算種地收成的海盜」的19、20歲,天真又有些反抗意識,迷戀所謂複雜成熟男性的女孩,寫成了一個喜歡青澀小子卻不得不因為母親的聖旨而嫁與他人的怨女。當然了我也知道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其實導演也是騎虎難下。因為編劇剛把威尼斯岡朵拉的二人轉改成了威尼斯沙灘三人行。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就是我們的查爾斯「移情別戀」和朱麗葉來了一出威尼斯狂歡節的波光之吻。如果不是看過原著和電視劇,我個人認為,導演對這場戲的氣氛營造的還是相當相當夢幻的。還有先前那為了收買如今喜歡耽美的年青孩子,特別添加的BL(boy love)淡紫曖昧,噴泉裡的裸體雙人游(當然飄在水裡的比天台天體浴來得養眼),白莊――長廊里――夕陽下:B TO B之吻,也都可以稱得上唯美。
雖然有上述靠墊,但我還是最不能理解編劇對朱麗葉的那段改編。即使改成朱麗婭並沒有愛上查爾斯也會好很多。因為這樣的改編違背Evelyn Waugh在這本書里想要表述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我想應該是「圍城效應」。

城外的人拼命想衝進來,城內的人拼命想衝出去。
婚姻是一座圍城,宗教是一座圍城,貴族的虛偽習俗是一座圍城,平民身份是一座圍城,對兒女期望過高的母愛也是一座圍城。


小說中在對朱麗婭婚姻的細緻描述里,Evelyn Waugh改變了先前委婉的牧歌式筆調,用他熟悉的尖酸刻薄的語氣狠狠地對「交易商」雷克斯作了一番精彩非凡的嘲諷。
「人生無處不是交易」對雷克斯來說,沒有任何通過交易他得不到的人得不到的東西。可是被圍城效應和盲目愛情衝昏了頭腦的朱麗葉,恰恰是最看不清這一點,她以為雷克斯是圍城外的佳品。而最終拉響了自己人生悲劇的地雷。這悲劇決不是小範圍的、隱私的、年輕男女之間的三角戀情,是一場不可避免的人與時代的悲劇,作者想藉著茱莉婭和塞巴斯蒂安突破圍城的失敗,來表達自己所處的那個日落時代的一種無奈悲哀。
20、30年代英國的青年,一心想反抗整個沒落的貴族社會,擺脫宗教和階層帶來的束縛,到了失敗了以後,卻最終卻不得不唱著輓歌來緬懷曾經的青春。
這種矛盾的悲劇情結,像是Evelyn Waugh的小說和81版電視劇帶給讀者和觀眾的一杯可以細細體會的「人生苦茶」,初嘗甘甜可口,但下得胃裡,有時卻翻江倒海。

 
08版的電影,提高了朱麗婭,卻降低了查爾斯。影片自始自終都刻意地強調了查爾斯的平民出生,刷地板,穿法蘭絨衣服,每學期僅有的100英鎊津貼。還有那棟黑暗狹窄的火車站附近的寓所,通過這一系列自創和原有的包裝,編劇把查爾斯扔進了平民這個集中營裡。從此查爾斯變成了一個野心勃勃的小伙子,對貴族家――壯觀的莊園,精美油畫,威尼斯的山水看花了眼。
「你不用一直盯著看吧,明天這樣的景色還不是也會有。」這是塞巴斯蒂安在威尼斯的陽台上對查爾斯說的一句話。
「你當然會說這樣的話,因為你什麼都有,貴族是不是永遠地不在乎,才顯得矜貴。」
這句話是我設計的,查爾斯當然不會說出口。搞笑一下。

 
貴族塞巴斯蒂安和朱麗婭想衝出Brideshead,而查爾斯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回到Brideshead。對於查爾斯這個人物的塑造,茱莉亞n Jarrold 剝離了作者和電視劇中給查爾斯披上的浪漫柔情的薄紗,無情地打碎了觀者對他幻想,留下一個曖昧、充滿慾望、野心勃勃的背影,這樣的人物刻畫很直接,很現實,也很殘酷。
當然我不否認小說裡的查爾斯是有很多慾望(81版的JI――查爾斯是不怎犯錯的天使般的可人兒),不過這種慾望因為作者帶自傳性的描寫,而始終是時隱時現。不細讀是很難體會到的。
我倒是有點喜歡這樣的改編(看來我的內心不是一般的「冰冷」,因為怎樣的歡愉里都有一種對不可知未來的迷惘與害怕。)查爾斯絕對不是天使,也不可能成為天使。所以在10年後,他不顧朱麗婭反對,又回到了Brideshead,而且也和雷克斯一樣成為了一個「交易商」,在書房裡「以兩幅畫交換朱麗婭的離婚。」
最終這場交易我們都知道是以朱麗婭的離開而失敗告終。這場書房交易,拍得不錯,是本片的亮點。

 人生悲劇的根源是不是因為慾望過於龐大,過於寬泛――什麼都要。其實我們的世界非常之小,而小小的感動卻可以使得渺小的生命充滿了力量。我想,不必奢求太多,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失是一件好事。

-------
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屬於自己的Seb經典模樣。其實我很想聽聽不是他的粉絲,又沒看過原著或者81版的筒子們的想法。他們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可能比我看得更準。
看過一本原版的美國小說,Seb在那位女主角心裡是和達西並列在同一戰線上的(可見Seb同學在全球女性心中的地位)。
她幻想英國男人應該都和那兩位差不多,結果很是失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