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葉問--Ip Man

叶问/一代宗师·叶问/YipMan

8 / 233,697人    106分鐘

導演: 葉偉信
演員: 甄子丹 熊黛林 任達華 樊少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湛盧

2009-01-08 06:50:10

詠春拳;吃飯觀;傢俱,家人,民族


其實不是特別有想說的話,但周圍問我對這片子評價的人不少,集中說一下。

先來講講武術。未名上machine的評論看得我太鬱悶了,武術不是從書本到書本的。

machine的評論:
http://www.douban.com/review/1619328/
後面有我對這篇文章的批評。他的立場沒有錯,但他的解讀角度很不合適。這樣的文章可能很受歡迎,但卻是帶毒的。

片中對武術的精神沒幾句話,但說得都在點子上,武術的基礎是「仁」,門派無高下修為有高低,簡單明了。比霍元甲囉哩囉嗦地說半天沒人懂要好得多。
有人想把詠春從南拳中獨立出來,這是不對的。詠春的確有自己的特點,但南拳的普遍特點,通俗來說就是拳頭硬(少林到了南邊也一樣),周圍和你切磋的人都是這種優勢,你怎麼可能不被沾染?每天拿胳膊磕木樁能不硬麼。這個概括比較簡單,下面會就詠春的特點再細說。
講講故事,葉問最後是怎麼打贏三浦的?那段戲裡的變化很好玩。空手道源自白鶴拳,也屬於南派武術,所以其實和詠春大體來講是同一種風格的。所以一上來兩人對轟,動作風格完全一樣,每個照面兩人各有勝負。有時三浦佔優,有時葉問佔優。但葉問的好就在於他站得超級穩當。記得有個鏡頭被三浦打飛了,葉問一個前滾翻起來,漂亮急了,脊柱像條大彈簧。接下來有個照面葉問佔優,用詠春的連擊狂轟三浦的頭,結果把三浦打傻了。實戰中頭部被打很恐怖的,三浦傻掉之後速度慢了一個級別,然後就被葉問像打小孩一樣狂揍。
葉問一打十的策略其實很簡單,一招掛一個。一般的拳腳就不躲了,重拳重腿躲一躲。好不容易受傷一次居然是傷在拳面,葉問的對手都好可憐,只能作沙袋。一上來還算脆,周圍沒別人了,就把最後一個日本兵給蹂躪了一通。
金山找在葉問家那場戲,為了讓兩人的打戲好看,金的動作全都大得特別誇張,在葉問的面前翻來翻去,像個猴子一樣,而且用了好幾處跳躍剪輯,把不可能的幾個腿法連接在一起。
現在講詠春拳,美式拳擊總要肩膀帶動發力,中國一般的拳法是擰腰發力,都是大肌肉群,力量大,但需要一定的距離才能打出來,因此速度慢。詠春要練背肌,腰儘量少動或不動,用腰背肌的微微擰轉發力,屬於小肌肉群,因此發力距離短,速度快,非常適合連擊。所以片中葉問的動作都特別小,幾乎沒有大開大合。和詠春拆招,和他磕胳膊就是件很痛苦的事了,而且對方速度太快,一旦一招失手對方馬上一連串中拳猛擊你同一個地方,這就意味著只要你出現一次失誤把中門讓給他,基本上就掛了,因為他的連擊之快是不容你任何反擊的。
拳畢竟是拳,如果你能用腿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掃過去,把他的拳法直接拆了不就完了?這就是葉問的另外一個優勢:料敵先機。片中他總能在對手起腿之前看出來對方要起腿,對方腳剛一離地就被他給踩回去了。這樣的鏡頭給了好多,花哨的腿法在詠春高手面前一般是根本用不出來的。
南方練武的人很喜歡講腰馬合一,就是把腰、背、腿勁兒完全練成一體,爆發的時候非常貫通。看看李小龍的電影就知道腰馬合一的極致是啥樣了。李小龍是吸取了詠春的精華的,要不怎麼叫「截拳道」呢。據說他沒學完葉問的本事就出去闖蕩了,成名之後去找葉問,請葉問把詠春拳木人樁法錄下來讓他帶回美國去學,葉問沒答應,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木人樁對拆招法之巧妙,真是賞心悅目的。葉准在片子發佈會上表演過,底下一堆外行,很冷。
當然我不是要說詠春天下無敵,每個拳法都僅僅是一個入門的方式,融會貫通之後應當是看不出什麼門派的,所有招數都為我所用。

和《殺破狼》講父愛一樣,葉偉信喜歡把他要討論的東西明明白白地放在桌面上,千姿百態,一目瞭然。《葉問》想講什麼?概括來說這就是不同的人找飯吃的故事。
金山找是一種邏輯,打小是個窮孩子,餓瘋了,只要自己有飯吃完全不管別人死活。片中有一段他吃飯的戲,帶著好幾個兄弟特別投入地吃著清湯麵,連湯都喝乾淨了,和片頭葉問在家優雅的吃相形成巨大反差。踢館是為了找飯吃,打劫是為了找飯吃,告密也是為了找飯吃,這三個選擇都是以損害別人利益為代價的,片中對這種觀點持否定態度。有人遺憾說這麼能打個小伙子怎麼最後不從良呢,殊不知他要是從良了,整個影片的立意就全倒了。
李釗比金山找強,自己要活得體面,良心上不當劊子手就可以了,當幫兇無所謂,畢竟你不當幫兇總有人當。為了單腿的哥哥等一大家子人去給日本人當翻譯,後來在語言上多次拯救葉問,片尾在行動上確定了自己的立場,表示片中的立場是:中立是不可能的,總有一個時刻你要被迫亮出自己真正的身份證。
連日本人找中國人比武也是以白米為獎勵。廖師傅是個武痴,覺得自己打架拿白米是天經地義,語言上要鼓勵同胞們一下還說的是「打倒他們」,可見還是把武放在第一位的。請特別留意廖師傅第一次拿的白米袋子上印了個什麼標誌——他除了武術沒什麼信仰。他特別純淨地想用自己的功夫揚名立萬,他的性格是很程蝶衣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做程蝶衣是吧,只有你的功夫/藝術是天下第一的時候你的故事才美,否則你活得可鬱悶了。
葉問是徹徹底底的物質和精神雙重貴族,片中本來是搞投資吃紅利活著,每天練功無所事事。對他來說吃飯是很講究的事,別人在他吃飯的時候來拜訪在他看來是不禮貌的,他首先要求人家回去,見人家不回去才允許人家在這裡等,這和金山找囫圇把面吞下去大步來找葉問也是對比。人家逼問他和廖師傅誰輸誰贏,他連一個表情都沒有,不說比過也不說沒比過,不說輸也不說贏,他尊重別人,但同時還是很在乎輸贏的。金山找侮辱詠春拳侮辱佛山,無理取鬧被他揍了,只說一句「我的功夫還可以吧?」贏回了面子又保留著架子。他的可貴之處是,物質當不成貴族了,在精神上依然是貴族,寧可餓死不拿日本人的一粒米。所以理所當然的,片尾他倒下了,而且不是倒在台上是從台上摔下來,下行鏡頭表示弱勢。字幕告訴我們他沒死,在感情上撫慰我們一下,常識是相信畫面不要相信字幕,對於電影來說寧折不彎的葉問最後是徹底折了。
還有武痴林兄弟、周清泉等等,我不一一列舉了。

貴族氣質是葉問不變的部份,整部電影中葉問的變化主要在於他對責任的理解。
電影剛開始時的葉問是以家庭為中心的,練拳僅僅是愛好,他甚至不認為自己對詠春的傳承負有責任,連徒弟都不打算收。當老婆提出意見的時候立刻把前來求學的武痴林送走。第二天葉問早上起來發現木人樁上刻著「老婆大人」四個字,這個細節我沒看懂,哪位看懂了指點一下刻字的人是誰。我覺得應該是葉准,可這四個字的筆法比小葉準的畫可漂亮多了。金山找來找碴,葉夫人批准葉問出手還要甩下句話「別打爛家裡的東西」,更有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小葉准騎三輪車那句話,顯示這就是其樂融融一家人,別的啥也不關心。這是「傢俱責任觀」。
葉問為了維護傢俱把金山找揍了,佛山人民都拿葉問當自家人那麼親熱看待,為葉問後來對責任理解的轉變做好了鋪墊。
日軍進城,佛山淪陷,有一個特別有意味的細節:日軍把總部設在葉家大宅。房子傢俱自然是都沒了,國將不國時,潔身自好是不可能實現的。葉問的「傢俱責任觀」被迫徹底崩塌,取而代之的是「家人責任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後半段的很多情節在因果上是沒有直接聯繫的,比如葉問去比武場打日本軍人、葉問在工廠教拳、葉問保護受欺凌的家人離開佛山這三條線,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順序呢?這是為了交代葉問的心路歷程。
葉問拿武痴林當好朋友,算是半個家人,他看到日軍槍殺廖師傅,聯想到武痴林的死,受不了日本人對生命的不尊重才第一次下場比武。如果武痴林沒有死,葉問對廖師傅的感情沒有對武痴林那麼好;如果葉問目睹了武痴林的死(比武中被打死),而不是想像成和廖師傅一樣被槍殺,也不會使他受那麼大的刺激。插一句:釋行宇在《功夫》中那麼漂亮的腿法本片只顯露了一次,還用的俯拍顯得那麼無助,而且那麼快就掛了,真可惜了他一身好功夫。書歸正傳,那句「我只不過是個中國人」和後面「你看著你同胞被人打死,你有沒有尊嚴哪」說明葉問已經開始建立起更高一層次的責任觀。
葉問和妻子有段對話,「我發現自己真的很沒用」說明他的家人責任觀已經岌岌可危了,「這個世界真的很渺小」在上下文中看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明明是你渺小為什麼說世界小?其實說明他已經意識到亂世中即使一個小小的家庭也很難保全,因為不可能把自己家和別人孤立開來。葉太太還是堅持自己的家人責任觀,說了一大通「我很幸福」云云,仨人在一起她就滿足了,葉問最後說「最重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可以說是家庭責任觀在一派淒涼中的最後呻吟。
隨後葉問找到工廠說「我有什麼可以幫忙的」,他已經準備好承擔更大的責任了。之前和妻子說話中還有一句「以前就知道練功,又能怎麼樣」,周清泉這時候回答了他的疑問:「以前我覺得你練功夫不切實際,現在才知道這麼有用」等等,一大堆人勸葉問教功夫,這時葉問笑了「我教功夫很貴的」,他的內心這時候一下子平和了,他找到了自己應該承擔起的責任,也明白了練功夫有什麼用。
接下來日本軍官來找葉問,葉問不是因為不想去才出手,而是怕他們冒犯葉太太才出手,一點猶豫都沒有。葉問到這裡徹底開竅了,他明白為了保護家庭必須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一個二流的導演會把這段戲放在葉問在棉花廠大戰之後,但葉偉信沒有這麼做。他讓葉問背著命案,冒著被日本人發現的危險去救棉花廠的工人們,這時的葉問已經有了一個民族英雄的氣魄,不再只顧自己一家人的平安,而是承擔起了保護一廠人的責任。他去找武痴林的弟弟沙膽源時說「你搶中國人的東西啊」、「你知不知道你哥死了,他是被日本人打死的」,他表明白己鮮明的民族立場已經不需要怒吼,不需要火氣,平平靜靜地說出來,是他自己的一部份了。
最後即將逃走的葉問主動站出來換回棉花廠工人們的生命,完成了自己的壯舉。
由保護傢俱到保護家人,再到民族英雄,《葉問》將這個轉變講得紮紮實實,一板一眼,難能可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