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iffani 湯蒂夫

2009-01-12 03:53:20

時間的史詩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不知道別的人看完這部電影的情況,而我的情況是流淚倒抽筋,激動到抽風,迷戀到再看了一遍這個3小時左右的電影。對我來說,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好電影。去年這時候《老無所依》就給我這樣的激動,今年換了你——david fincher的《班傑明奇事》。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是一個時間題材的痴迷者,因為對於人類而言最無法違抗的就是這個荒誕無情的外部世界,在這無情中最無情的兩個就是——大自然和時間,而凌駕於大自然的無情之最就是時間。我是一個薩特「存在主義」的信奉者,也就是預設了這個世界是無邏輯可循的、荒誕的,存在主義認為只要通過人類的自由選擇就可以解放自己,實現自己,創造自己。而在這個經典中存在著一個逆勢力,這還是時間。時間是最高的主宰,每一個存在著的個體都無法忤逆時間,我們都是被動的,對於時間來說,我們的選擇也是無限侷限的——悔恨,展望和依循。在《班傑明奇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對時間的深思,對時間的讚嘆和對時間的無奈。甚至從一個角度來說,電影傳達的對時間的理解可以稱得上是「時間的聖經」。
      
      在開始我的理解前,我認為要解釋一下我對時間的定義,時間除了它本身的含義外,還兼具一個載體的作用,這樣就是生命和回憶的產生,所以在闡述電影中的時間理論是,時間可能和生命以及回憶有同等的含義。
 
一。時間是單線向的
     電影的主角班傑明是荒謬的世界的一個荒謬的產物,他生來就是一個老者,有一身的老人病,與此相對的是他的思想,他的思想是蒙昧的,一如其他的嬰孩。也就是說,在別人的身體與思想不斷成熟抑說老去時,他的思想不斷的成長而他的身體不斷的年輕,這就是他最大的悲劇,他和時間逆向地活著,但是他不得不遵守時間的單向法則。我想到了小daisy的話,「火雞是鵻類,但是它卻不能飛,真可憐。」這就是對班傑明的憐憫,他是個孩子卻沒有孩子的外表,在對世界好奇的歲月裡,他要忍受身體對他的桎梏,明明是個孩子卻要被說成老人,這是浸溺在矛盾中的悲劇。
    但是他必須這樣活下去,別人是自由落體,他是自由拋體。無論是從起點走向終點還是從終點走向起點,時間總是單向的推進。作為自然產生的例外者,班傑明註定要承擔悲劇,承擔這忤逆時間神聖的統治的懲罰,他和黛西在生命的中間相遇,他們炙熱的碰撞,然後被時間無情的扯斷,所幸他們的牽絆沒有被扯斷,他們用另外的方式一起走向了屬於自己的「終點」。當變成嬰孩的本死在了黛西的懷抱里,當黛西聽這本的回憶錄慢慢的離開人世,這一切也許不是我們期待的,但是這是在這個悲劇最好的結果。


 
二。時間是不可逆的
    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段就是關於黛西在法國車禍的原因解釋表現了對於時間人類無助的態度。正如本的旁白「有些時候我們就活在即將發生碰撞的軌道上,我們卻渾然不知;無論他是意外發生抑或蓄謀已久,我們都無能為力。」沒有人可以改變時間,時間是不可以逆轉的,我們只能面對和承受,我們樂意天真而樂觀的稱其為機緣,巧合。無數次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總是希望那一個不可能的「如果」,但是我們在說出這個詞的時候也註定了我們的不可能,我們不可能使時間倒轉,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修補自己的那個過失,這讓我想到了《蝴蝶效應》,對於時間如果我們力圖改變,我們得到的永遠不是我們要的答案,我們的一個小小的修改彌補得到的會是巨大的震盪。而在電影之外我們所處的真實生活,我們更是無法改變和掌控,但這就是生活,時間這個強大的主宰的力量是生活的神秘和魅力的關鍵之一,「生活是無法預測的,在一系列交錯相疊的人與事中,沒有誰可以掌控它。」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是什麼,而在我們經歷了之後,我們也永遠不能對上一刻做些什麼。
 


三。時間是永不停止的
     本不斷的年輕,其他人不斷地老去,或者離去。生在了養老院,經歷了最多的就是死亡,來來往往的主客在這裡等待自己生命的盡頭,本活在這一片寧靜中,學習了關於生命和時間最好的哲理。電影的台詞是絕妙的,每一個都是精心製造的道理,每一個人也會找到自己最喜歡的,David Fincher這個愛說教的導演,他的《搏擊俱樂部》讓所有觀眾體驗過他絕對犀利的生活哲理,在《班傑明》里他又讓我們學習了對於生命和時間的無限思考。
     時間是奔騰的馬達,每個人都希望留在自己最好的時光,黛西說我討厭變老,而對與本來說他同樣對自己不斷的年輕無能為力。黛西說「當我皮膚變得又老又鬆弛時,你還會愛我嗎?」 本說「當我滿臉粉刺,你還會愛我嗎?」答案是肯定的,本說「我經常在想什麼事可以持續到永遠,我們也不例外。」黛西說「有些東西可以持續到永遠。」
    永遠是多遠,除了時間這一個孤獨的獨裁者可以持續到虛幻的那個永遠,對於人來說情感,尤其是那種刻骨銘心,一生一世的愛情當然在對於人的生命來說可以持續到永遠。但當我們悲觀而理智的站在這情感之外來看,這一份永遠對於時間來說根本只是一瞬,它曾停留在一些瞬間上,然後它又駛過。可是那些瞬間對於人的意義來說是超越一切的,我們無時不刻的享受那種短暫,我們回憶、懷念、感嘆,在我們的主觀世界裡,我們放大、擴張、深化他的意義,在精神的層面中對抗時間的無情,弱化時間的力量,但是歸根結底,面對歲月的車轍,我們永遠是那麼無助。20歲的我對於老去的概念是模糊的,我想當我80歲的時候再來看60年前自己對時間的畏懼時,不知道自己的情感又會變成怎樣。


 
四。時間是相對的
     這有可能是最難描述的,牛頓、愛因斯坦對於時間給了許多的定義。科學讓我們從描述物質世界的運動變化本身出發去探討物質世界的時間觀念。這需要我們從客觀的角度排除掉我們自身的經驗感覺去考察時間的本身,實際上,在我們探討的同時,是不可能絕對的排除掉我們頭腦中的感覺因素,因為我們頭腦中還有主觀的邏輯判斷。絕對的物質世界的時間概念,要求我們屏蔽掉頭腦中的時間觀念,或者我們不能用時間這一詞來描述事件的時間概念本身。因為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和空間一樣。我記得有一種說法是,空間在時間的情況下可以分為三維,而時間本身可以被分為無數維。我們處在一個三維的世界裡,當我們思考時間的時候,我們的邏輯是永遠缺少的。我不是智者抑或科學家,但我們彼此都應該相信時間是相對的,只有時間的流動推進時絕對的。
     這麼長的鋪陳,這一點表現在電影中的主角是那個1918年逆行的鐘,這是我在整個影片裡最喜歡的一個元素。製造者用這個鐘來緬懷我們每個人在歲月中失去的東西,電影用這個中引出了我們的主人公,而我想用這個鐘來表現時間的相對性。我們用很多事物來定以時間的長短,年月日時分秒,但是這些週期對於公正不變的時間來說都太不確切了,反過來說,鍾這樣一個儀器其實也是排除在確切之外的,那如果我們都是用反著的鐘來記錄描述時間那也當然可以。那利用電影的思維,如果我們都像本一樣的活著,是不是也可以呢。在相對的時間裡,無論我們怎麼活,對於時間本身就沒有任何影響,只是我們自己的身體要經歷相反的變化,相應的價值觀也會有不同的變化,但也只是細微的。人的生命生活是對稱的,我們從小孩活起,活到老了其實在心智上又回到了孩提,我們做一樣的事情,小時候我們在發現、思考、學習,老了我們回憶、思索、繼續學習,從這個範疇來說,本其實也並不是這樣的痛苦的。正如前文提到的回憶、人的情感也許是主觀世界擺脫時間束縛的最好良方,那麼忘卻、無情是不是時間對我們最好的懲罰呢。當變成小孩的本記不得他愛的人,他的琴的時候,我們的感同身受,我們的心痛不言而喻。
     時間是相對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早和晚。伊莉莎白說她想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穿越英吉利海峽的人,但是她當時失敗了,她用了32小時;68歲的她再次挑戰自己的夢想用了34多小時,她成為了世界上最年長的穿越海峽者。哪個更好?我們都不知道,或許當初她再堅持2個小時她也會成功,對於她來說這個夢來的晚了,但是對於後來者來說這個記錄又顯得太早,但她的夢想歸根到底還是達成了,會被歷史——過去的時間所銘記。
 


    很抱歉寫這個影評我的思維是跳動的,因為我的情感是炙熱的,這部電影有太多的細節值得我們關注,值得思考的,除了那一句句讓我們受到啟示的台詞,還有那一位位用自己的故事來體現主題的角色。很多人並不喜歡這部電影,有人覺得我言過其實,但是我依然記得我看完電影心中的激動,那心跳和淚水。當卡特里娜颶風的不期而至,當水淹沒了那個逆行的鐘,我的眼淚沒有理由的流下,至少我希望,在我老去的時候,我回憶時間對於我的意義,我看到這篇稚嫩的文章時,我會沒有後悔自己曾經花了3個小時來反思時間這個主題。我始終認為導演對於時間的態度是有敬意的,而不是力圖改變,導演認為面對無力改變的時間,我們應該有的態度是紀念和釋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