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葉問--Ip Man

叶问/一代宗师·叶问/YipMan

8 / 233,697人    106分鐘

導演: 葉偉信
演員: 甄子丹 熊黛林 任達華 樊少皇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穆先生.troj

2009-01-14 17:31:40

由《葉問》引起的閒言碎語


  接觸武俠很早,初中的時候,在學校門口租了很多「巴掌書」。被老師沒收了不下百本,後來一到「嚴打」,全班男生的書就放到班裡最乖的女生書桌里避風頭,弄得那個女生一到那幾天就臉蛋紅紅,戰戰兢兢,弄得慈眉善目的老師一遍遍的操心著「是不是女孩子長大了,身體不舒服……厄……就是痛經?」。回想起那個時候,李涼真是幼稚,梁羽生真爛,金庸的文化底蘊真不錯,古龍真能裝B,不過我喜歡。

  看了《葉問》,忍不住說些功夫片的閒言碎語,不敢說是功夫片的編年史,自己對回憶做個總結。

  最早應該是張徹張大導演,這個「大」字一定是要加上的,而且沒有「之一」。張導可謂是功夫片的開山鼻祖,起碼對於我來說是。《大醉俠》,《獨臂刀》……不知道是螢幕比例的關係還是選角的關係,張導的角色全都身體修長,腔音渾厚。趙文卓這小伙子真是眉清目秀。(校對說了,這塊有個錯誤「您說的莫非是徐克向張徹老師致敬的[斷刀客]???」)然後是劉家良,洪拳嫡系傳人,硬橋硬馬真功夫,一招一式都那麼的學術。後來是李小龍,《精武門》,《死亡遊戲》……那時候是單純的李小龍,沒有現在這麼神話,只是覺得這哥們真特兒(東北話,特殊的意思),一幹架的時候就咿咿呀呀的叫,不過是唯一一個光著膀子幹架的,我無恥的樣子有點他當年的風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左胸上那三道抓痕,可能是我最早對爺們審美的印象,至今也打算,左胸要是紋個東西的話,一定要紋李小龍的三道抓痕。然後李小龍沒有消息了,邊陲小地,也不知道李小龍意外身故。然後全亞洲範圍內開始尋找李小龍的傳人。梁小龍真TM丑,而且政治不正確,沒有前途。成龍,一出道的就感覺他是雜耍的,應該是馬戲團出身。後來李連傑出現了,小伙子真帥,全國五屆武術冠軍的,當時國家隊每個月37.5的工資,然後香港影視公司一紙200萬的片酬,李連杰叛國。之後功夫片的黃金年代到了,大街小巷無數門口放著劣質音響,充滿誘惑的「嘿嘿哈哈」和「鏘鏘鏘鏘」的錄像廳。前提是有表哥帶著的時候才敢去,不然錄像廳裡聚集的都是各個家屬區混混的菁英,看完功夫片血脈噴張,很容易找我這個瘦猴子「切磋」一下,還得我付費。之後功夫明星扎堆的往好萊塢跑,混得不溫不火,又集體出口轉內銷。再以後韓國似乎也要宣佈功夫是韓國的,拍了《火山高校》類的,真夠爛的。泰國出了個托尼-賈(以前是不是叫博朗伊寧來著?),前途不可限量,但是注意身體。

  該說回《葉問》,說回甄子丹了。甄子丹印象中比較出彩的是當配角,尤其是《黃飛鴻》里耍的那一套風生水起的布棍,牛B得不可匹敵。通常是做為最終BOSS出場,幹掉若干個主角的寶寶之後,來個終極PK。綠葉當久了,再當鮮花就有種仙人掌的感覺,驚艷:我草,原來仙人掌也開花啊!這幾年的功夫片是在沒辦法看,成龍大哥總是弄些劇本弱智的片子,雖然說功夫片劇情是其次,不過男人浴血,或為紅顏,或為家國,這是英雄情結。不過你要是為了外國紅顏,外星家國,跟我有幾毛錢關係?《葉問》很好,抗日,很俗,但那是一招鮮,吃遍天的手藝。李連杰的巔峰應該是《精武英雄》,赴美前的最後一部,人員配置和李連杰本身身體機能都是巔峰。本來出口轉內銷之後《霍元甲》在各個方面都要比《葉問》有優勢,群眾基礎和武學造詣都不是一個等級的。要不是看過《葉問》我還真以為葉問是葉開的兄弟之類的,可能還用過小李他媽的飛刀。可是《霍元甲》砸了,還被霍氏後人追著屁股後告,不知道是不是炒作一類。歸根結底,文戲問題,鐵漢根本談不到什麼柔情,可能床笫間也是硬橋硬馬,跟頭把式,按套路打完,收工。甄子丹文戲也夠爛,不溫不火,跟老婆彷彿地下黨安排的夫妻角色。可是通篇這個架勢,味道就出來了,很內斂,很「收」的氣勢。李連杰的霍元甲,為了表現柔情,呲牙咧嘴。為了表現鐵血,喪心病狂,怎麼看怎麼彆扭。感情戲還硬生生的插了一段知青下鄉與村姑暗生情愫,難怪霍氏後人不爽。

  功夫片到底應該不應該回歸傳統?成龍的諧趣武俠為什麼在好萊塢沒有市場?《印第安納瓊斯》有個橋段能說明這個問題,忘了是第幾部了,印第安納瓊斯在市場,面對一個波斯雙刀客,觀摩了一個眼花繚亂的起手式之後,抬起一槍,結束戰鬥。成龍似乎是自己感覺到應該回歸古裝戲了,穿越又搞不定國內的大爺們了。然後拉上了李連杰合拍《功夫之王》,幫助後進的同學共同後退。余文樂,謝霆鋒之流是靠威亞調出來的,省級跳水隊的空中動作都比他們好看。《葉問》回歸了傳統,馬步,拳勢,力道,步法都有特寫,看的過程中讓人忍不住伸手比劃,還有那個搞笑的「二字鉗羊馬」,以後幹架,防下三路有用。很喜歡甄子丹的一個起手式,右掌平伸,坐拳護胸。跟老弟得瑟了一下,得到回應:「我K,詠春!」

  再說說人物設置,《葉問》里大是大非,亦正亦邪都有。鋪墊,襯托做的很好。廖師傅的毛躁反襯了葉問的內斂。金山找的大開大合更突出了詠春拳的優雅。葉太太和葉問的性情對比更是拿捏到位。最喜歡的是林家棟的翻譯,亦正亦邪,夾縫中求生存。應了《老男孩》里一句台詞:即使我禽獸不如,難道我沒有活下去的權利?林家棟在中日之間的串聯也很下功夫,很明顯借鑑了《美麗人生》里身處敵營的老爸,措辭,釋義,一切都是為了該守護的。

  大學的時候很喜歡看摔跤,每個人出場都有出場音樂,有外號:big show,619什麼的,有必殺招式:長毛衝撞,喉輪落之類的。江湖的味道,這也許是美國人的武俠情結。後來才知道,原來摔跤都是表演。然後開始看 K1 ,克羅埃西亞戰警的鞭腿真霸道,泰拳王播球的招式真陰損。發現跟摔跤真不是一個級別的,拳拳咬肉,只能閃避,不能格擋。克羅埃西亞戰警,播球之流,即使格擋也免不了骨折。令我血脈噴張的是有一次上台了一個號稱李小龍傳人,美國人,「麥克風」的頭型,VCR里截拳道有板有眼,高飛低走。結果上台被秒,被打哭。弄得我很是黯然神傷,看完《葉問》,禁不住幻想著,會不會有一天,K1的擂台上會出現一位一身長衫的中國人,右掌平伸,左拳護胸,頷首微笑:「詠春,葉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