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

小岛惊魂/不速之吓(港)/神鬼第六感(台)

7.6 / 393,390人    101分鐘 | Finland:104分鐘 | USA:104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妮可基嫚 克里斯多夫艾柯遜 菲奧娜拉弗拉納根 Elaine Cassidy Eric Syke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我是鋤禾你是當午

2009-01-15 04:15:53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麻煩你通知我一下。


《乘客》08年由安妮·海瑟薇出演的驚悚大片。
另外兩部《小島驚魂》、《靈異第六感》是從豆瓣上搜出來看的。很過癮。
之所以放在一起說。是因為這三部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
死了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並在影片結尾最終知道自己死了的故事。

其中最愛的是《小島驚魂》,絕對可以堪稱驚悚片的經典之作。
無論從敘事、結構、懸念、氛圍、心理、演技等各個方面,
都有獨特而過人之處。

不足的地方就是《小島驚魂》這個中文譯名真的是爛之又爛。
完全表達不出原名《The Others》與本片的完美契合之處。
怪不得這麼多年這部經典之作居然被我的驚悚片法眼漏過。
這麼乏味而陳舊的中文譯名怎麼可能引起我的興趣嘛。

《小島驚魂》好評如潮,好話我自然就不多說了。
不過真的被編劇鬼斧神工般的敘事能力shock到。
後來查到這部電影的編劇兼導演亞力桑德羅·阿曼巴竟然在自己不到30歲的時候就有了如此驚人之作。
對一個導演來說,可算相當有天賦了。
一部驚悚片嚇到人很容易,震到人卻很考功力。

怎樣處理好一個鬼片的結局就是導演需要面臨的一個最棘手的問題。
九十年代香港系列鬼故事都是以把活人嚇得死光光、
最終以魔鬼陣營取得全面勝利為完美結局。
當年小小的我就是在一系列《陰陽路》的長髮鬼臉、驚聲尖叫中茁壯成長的。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一個人看恐怖片《夜半三點鐘》,
看了三分鐘壓根沒敢再看下去。
而大學期間拍攝恐怖片《替愛》使得我的恐怖之路有了質的飛躍。
從此。我在電腦前啃雞爪爪,電腦裡的惡鬼對著我嚼人骨頭。
一樣。津津有味。

呃。習慣性跑題。
後來《午夜凶鈴》《咒怨》系列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得日式恐怖風靡全球。
如果說九十年代香港恐怖片就是一棟佈滿了死板機械裝置的鬼屋,
那麼如《咒怨》一樣的日本恐怖片則是
由活生生的工作人員扮演鬼神來嚇唬遊覽者的恐怖城堡。
這樣的日式恐怖兼具視覺驚悚和心理驚悚。很有觀賞性。
你總是對下一段恐怖場景如何恐怖充滿期待。
如同期待《死神來了》里下一個目標如何死亡一樣滿溢著興奮感。

這時候。恐怖片的結局也基本形成了開放式收尾的風格。
往往是前半部份展示各種各樣的靈異事件,
然後主人公抽絲剝繭尋找真相,
最終查出多年前死魂怨鬼的悲慘人生,之前各種謎團終得解釋。
最後的最後,怨氣得以平復,生活看似恢復如常,
但新一輪的恐怖襲擊悄然而至,影片也戛然而止,留下觀眾繼續被忽悠。
這樣的敘事設計在當時看來,的確是耐人尋味。
但現如今似乎已經變成陳詞濫調了。優秀的恐怖電影人已經在開發新的領地了。

再後來。唯美的韓式恐怖異軍突起。
穿著清純校服的在校學生成為韓國恐怖片最熱門的主角。
我更願意把韓式恐怖定義為一種表情性驚悚。
也就是說,你並不是被影片裡的惡鬼嚇著了,
而是被主人公被嚇著時的表情嚇著了。
特別是恐怖片裡面色清純的女生,
柔順的披肩長髮、空洞失焦的大眼睛(一定要大,非常大的眼睛)
以及神秘無常的眼神和皮笑肉不笑的臉龐。

大多數韓國恐怖片也沒有擺脫上面所說的那種「翻查舊案,平復怨鬼」的敘事模式。
不過令人驚喜的是,也讓我看到了好多創新的元素。
《老師的恩惠》開始用暴力和血腥挑戰觀眾的視覺底線。
《血的期中考試》巧妙地把柯南式案件推理和開心辭典式的推進式答題融入懸疑恐怖的氛圍中。
《灰姑娘》則利用最流行的韓國整形文化狠狠贏了一把。
而我的第一部韓國恐怖片《薔薇紅蓮》則以唯美的風格
以及文根英、林秀晶完美得無懈可擊的臉徹底蠱惑了我的心啊。
看吧。怪不得韓國媒體每年都要評選「恐怖女王」。
女主角的超強演技才是韓國恐怖片的精髓啊。

很多人都不喜歡歐美恐怖片。
認為那些都是集噁心、血腥、怪異為一體的視覺衝擊片。
其實這類片應該稱之為科幻片,如《異形》、《惡靈古堡》之流。
這些片,看看活人是怎麼被大卸八塊的,怪物的口水是怎麼滴下來的也就夠了。
看完可以立馬放回收站,注意,還得習慣性點點回收站的「清空」。OK完事。
而你要真正看看歐美的驚悚片,也不乏經典之作。
經歷了香港恐怖的「鬼屋」、日韓恐怖的「城堡」,
歐美恐怖片中的優秀之作更擅於讓你心底無中生有地想出鬼來。
也就是人們常常評價的「心理懸疑」。

同時,恐怖片發展到今天也不單單只滿足於嚇嚇人了,
引人思考、耐人尋味也成了恐怖片結局發展的一個方向。
2007年史蒂芬·金的《迷霧》就是此類恐怖片的一出經典之作。
面對神秘霧氣的威脅,人們在死亡線上作出了各自的選擇。
是前進還是倒退,是拚搏還是守護,是查探真相還是坐以待斃?
而結尾360度的驚天大逆轉不禁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命運的無常、上帝的捉弄為這部驚悚片塗上了一層悲觀主義的色彩。
最終不得不感嘆果然是拍過《肖申克救贖》的史蒂芬·金才能拍出這樣的恐怖片啊。

當然。還有我愛的《電鋸驚魂》系列也突破了一般恐怖片膚淺的內容模式。
誰能說用鮮血和死亡的形式拷問人性
不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呢?

我不知道《小島驚魂》是不是開創了「以鬼當人」的視角展開敘事的先河。
這是不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鬼故事」呢?
不管怎麼說,它的確是提出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命題。
當一個人真的死了之後,他會知道自己死了嗎?
還是渾然不覺地在一個與現世世界完全相同的空間裡繼續生活呢?

嘿嘿。如果是我,我希望有人能通知我,我已死了,
不然到最後自己發現自己已經死了,還真是蠻恐怖的嘞。

比起《小島驚魂》
《靈異第六感》和《乘客》就顯得遜色好多。
後兩者似乎太注重結局的震撼而忘記了一些恐怖片必備的元素。
懸念和鋪墊做的不太到位。

《靈異第六感》在將近50分鐘的時候才揭露了小男孩可以見鬼的秘密。
這時候。整部片子的吸引力才達到了一個高潮的層面。
拜託。太遲了。誰會耐著性子用50分鐘等一個高潮啊。

而《乘客》的敘事手法就更顯拙劣了。
其實該片有的是懸念,有的是鋪墊,然而方向鋪錯了。
之前的各種環節都在把觀眾引向一場飛機事故背後的權利陰謀。
片尾隨著乘客名單的出現,劇情瞬間巨變。
然而觀眾卻發現自己徹底被騙了,竟然是一群死人自編自導的一齣戲。
而什麼航空公司背後的秘密簡直就是扯淡。
結局的確把人們shock到了,但轉折生硬而不流暢,
甚至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

片中姐姐瑪雅這條線索簡直有點莫名其妙。
線索貫穿全篇,但最終作用好像隻為了片尾卡片上的那兩行留言。
在前面相當混淆視聽,我老覺得這個沒出現的姐姐肯定有什麼不測,
說不定結尾能牽出了一段什麼重頭戲。
媽的。等到結局,姐姐P事沒有。又被忽悠了。

而相比《小島驚魂》的懸念設置,就顯得自然多了。
首先兩個孩子見不得陽光這種怪病就夠讓人驚奇的了。
濃霧籠罩的大房子、女主人神經質式的舉動、詭異而圖謀不軌的三個僕人,
這些交錯複雜的元素足夠緊緊抓住觀眾的心了。
而片中留下的最大伏筆就是三個僕人對女主人隱瞞的秘密,
一直讓我們覺得這三個人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同樣是陰謀,《乘》就直接把觀眾引向航空公司推卸責任的陰謀,
而且是一個壓根就不存在的陰謀。
《小》則是釣著胃口,只覺圖謀不軌,卻不知底牌到底是什麼。)

最終三個僕人的真實身份由三座墓碑揭開了。
而他們一直保守的秘密陰謀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前面所有的人物對白、場景細節、情節鋪墊都讓人恍然大悟。
彎轉得雖急,卻合乎情理,讓觀眾心服口服。

簡言之。
《小島驚魂》就是「哇,原來是這樣啊。」
《乘客》就是「靠,怎麼是這樣啊?!」

《小島驚魂》里妮可基德曼的演技被很多妮可迷大肆追捧。
的確。妮可基德曼的氣質和影片的氛圍相當吻合。
但說到演技。我真的要讚嘆一下《靈異第六感》里
當時只有11歲的海利·喬·奧斯蒙特。

從表情到神態、從眼神到氣場,從說話的語氣到語速,
娘啊,這小孩簡直就是為演員而生的。
並憑藉《靈》獲得金球獎、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雙項提名。
他在《阿甘正傳》中也有相當驚人的表現。
然而。當我在網上看到他現在長大的照片時。簡直當場暈厥。
算了。不貼丑照了。破壞我美好的印象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