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ta
2009-01-16 04:58:01
「不和諧」的《赤壁》
為了享受《赤壁》,請先忘了歷史,以免陷入它與史實不符這種愚蠢的,或「平安」是否順利產下這種細碎的問題的糾結當中。《赤壁》就是基於一段歷史故事的電影,但它絕沒有做任何還原歷史這種註定失敗的努力(大家還沒有忘了不久前,另一大導演以「還你一個真實的誰誰誰」為噱頭,拍出的那個既無藝術之美,又無記錄之真的影片吧)。《赤壁》只是用了一點創造力,並結合了電影與生俱來的視聽效果,將一段頭緒紛雜、爭權奪利的無情廝殺變成了一場溫馨之旅,它的主題是「感情」。
整個影片在「不和諧」中展開。嚴肅的歷史偏偏與無厘頭的台詞並置,調侃了歷史一本正經的「夫子面孔」,將貼在門上的門神一一請下,還原成血肉之軀,當觀眾為此大笑時,同時也被嘲笑,因為他們認為歷史人物生來就是單一化的「平面形象」,不打嗝不放屁。將劉備置於「後台」、將孫尚香塑造成「女勇士」本身就是令人感動的勇敢舉措。
戰爭的無情偏偏被各種感情烘烤著,《赤壁》連接了最普通的百姓感情與最廣闊的人間大愛。前一種出色地通過「胖豬」與「飯桶」的友誼勾勒出來,它告訴我們,如果從「人」,而不是從「陣營」的立場出發,敵人都是潛在的朋友(而非朋友都是潛在的敵人)。後一種來自周瑜對「赤壁之戰」的簡單總結:「其實我們都失敗了。」如果取得勝利必需要付出屍橫遍野的代價,除了最無情的,有誰能歡欣雀躍呢?周瑜這句話告訴我們,片中戰爭的壯觀場面和英雄的壯烈犧牲絕不只是為了視覺衝擊,而是在質疑、解構戰爭中的「壯觀」和「壯烈」,由此我想到,難道觀眾對於它們的期待,不是無情嗎?
如果簡單地把曹的失敗歸結為因為一個女人,那就會變得像劇中欲拿劍殺死小喬的莽夫一樣懵懂,像將失敗歸結於「一場風」的曹操一樣無知。曹操身居高位、目空一切,充當一個精湛的「劇中表演者」,一時間使病者強健,卻盲目地把表演當作本質,其實空虛到要周瑜下跪才能獲得片刻緩解,與該劇的主題完全相悖,這才是曹註定失敗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把《赤壁》當作寓言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