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Papillon
2009-01-18 06:18:29
吳導開始破罐破摔了?
和朋友約好去看《赤壁(下)》的時候,去看(上)時買不到票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於是早早在網上做了預訂。 不想,週五,黃金時間,上座卻不到1/3。估計,在被(上)雷到之後,很多吳宇森的影迷拒絕再為《赤壁》的票房做貢獻了吧?
雖然搞笑台詞早就被曝光,但當它們出現的時候,還是引來全場爆笑。影片結束,朋友說:「這部比上還搞笑。」我答:「估計吳宇森是破罐破摔了吧?」
首先要說的是,我對這部影片的期望值相當低,進影院,就是衝著龐大的戰爭場面。一向喜歡吳宇森崇尚的「暴力美學」,而且(上)中所表現的陸地車輪戰讓我過了眼福。(下)中集中表現火燒赤壁,場面一定小不了。不想,抱著這麼低的期望值,居然結果還是失望。
先拋開情節和對白不說,單從製作和場面來說,《赤壁(下)》也有些不盡如人意。想像中的赤壁之戰應該是氣勢磅礴的,不是說「談笑中,檣櫓灰飛煙滅」嗎?在(上)中,對曹操八十萬水軍的展現還是相當有氣勢的,於是特別期待火照赤壁的壯觀場面。不料,好不容易等到開戰,過多的慢鏡頭以及對細節的特寫,讓我幾乎看不出這是哪場戰爭。當然,「草船借箭」中亂箭齊飛的場景、以及「火燒赤壁」中的幾個遠景,還是讓人值得進影院一看的。只是就影片的整體長度來說,這幾個場面顯得太沒有份量了。
既然是《赤壁》,是三國故事,就情節而言,我們無法完全拋開歷史和《三國演義》。裡面對於一些著名故事的演繹總讓人感覺在戲弄觀眾:一代梟雄曹孟德似乎顯得很「缺心眼」,那麼容易就中了反間計、讓一個女人耍得團團轉,那麼輕易就貽誤了戰機;諸葛亮和周瑜依然有「斷背」之嫌;孫權的一口台灣口音,讓我覺得很是欠扁......通過這部影片,唯一在我心中高大起來的人物是趙雲,撐杆跳、標槍......無所不能,真是田徑的一把好手。
至於那些爆笑台詞,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只想說要是讓我寫,可能更具時代性和喜劇效果。
我很關心的是:吳宇森耗資巨大,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是什麼?難道真的就是為了給觀眾們獻上這麼一部鬧劇?與其說吳導是破罐破摔了,我寧願相信他也有很多的無奈。畢竟,這是一位曾經讓我們崇敬的導演,他的電影伴我們走過了寶貴的青春時代。
有人跟我說,很佩服我這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精神。其實,我還真是抱著為《赤壁》平反的心態走進影院的。可惜,真是「多情應笑我」啊!
最後小小地感慨一下:作為看著港片長大的一代人,港片、吳宇森、徐克......在我們心中是無比神聖的,畢竟他們是我們最黃金的那段歲月的回憶之一。而近期的香港電影,總體的感覺是一蹶不振。看完徐克的《女人不壞》,我已經拒絕再關注他的任何影片。而對於曾經給過我們那麼多感動和驚喜的吳宇森,我會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