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李米的猜想--The Equation of Love and Death

李米的猜想/爱失偿(港)/李米的遭遇

6.9 / 852人    China:96分鐘

導演: 曹保平
編劇: 曹保平
演員: 周迅 張涵予 鄧超 王寶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r. Tian

2009-01-21 03:50:24

居喪中的李米


Mourning is regularly the reaction to the loss of loved person, or to the loss of some abstraction which has taken the place of one, such as one’s country, liberty, an ideal, and so on. ——Freud



小丫、小花和麗麗在看《李米的猜想》時都哭得一塌糊塗。那些女孩因一部電影而淚流滿面,為什麼?她們都在《李米的猜想》的結尾被情感的風浪摧毀了優雅的堤壩,哭得狼狽不堪。

在一再追問的情況下,她們的答案竟然大致都是:有一個人默默地關注著你的生活,一直深愛著你,甚至為了你,犧牲自己。愛,難道不足以令人感動得淚水淅瀝?

當然,還有好多女孩在看《李米的猜想》時沒有眼淚。個人以為,是因為她們不喜歡藝人周迅,或者可以像男人一樣克制、甚至去壓抑。

一般而言,不會對只看過一遍的影片說三道四,自認為沒有充分的把握;通常狀況,只是在理論適切、言之有物的時候,才能沉靜下來,文字見諸筆端。

當曹保平選擇了周迅,周迅遇見了李米,一切變得不同。

只看過一遍《李米的猜想》,也並不想再看二遍,畢竟擔心過度觀察,可能破壞李米在天橋上有哭有笑的美好。於我而言,這組鏡頭是2008年最具人性的電影畫面。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歷經必要的喪失,多數人在哀悼中,漸漸地學會處理自身與週遭的關係,學會堅強地將喪失變異為自身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緩緩地匯合在生活的濁流里,直至淹沒,無法湮滅。適時地捲起波瀾,靜靜地體認,妥協於想當然的新生之中。

居喪中的李米,隨車攜帶著男友的照片。她偏執地尋找著喪失,在個人杜撰的共生中拒絕承認分離。然而,尋找已經吞噬了她的大部份花樣年華,摧殘著備受折磨的心智。

拒絕相認的男友的出現導引了李米居喪情緒的爆發,仿似一場夢,幾乎也是她,間接地將男友置於死地。她遍尋的答案,無非是對愛的肯定,其實已無任何意義。

設若,二人重修舊好,四年後的李米,已不再是四年前的李米,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啟。她尋找的是當初的愛人,而非當下的疑犯。

不對死者說長道短,美化死者在生者內心的形像是臨對喪失的普遍軟弱。將曾經相愛的兩個人共同生活的印記轉變為一種情緒,融入到已經支離破碎的複雜關係中。在哀悼中必須學會告別,將曾經融為一體的片段逐漸轉變為一種對於自身與外界的理解,繼續生存下去。至今,沒有哪個正常人能夠徹底地遺忘。

然而,那些DV片段卻將李米再一次拋到共生逗留的境遇里,一個人的瑣屑生活,另一個人的故意缺席。兩個曾經相愛的人,躲避在共時的情境裡,一個難以自拔,另一個業已離去。一個所愛的人的離世,對於生者是喪失的一種極端經歷。李米,必須經受住居喪中痛苦,掙紮著告別藏匿在自己生命中相愛的兩個人的共同記憶,不無遺憾地新中懷舊,開啟嶄新的生活才好。

哀悼是一種無可迴避的經歷。李米站在天橋上,哭著敘說自己的卑微,目光時而焦聚,時而逃逸,其實她仍舊無法正視的,確是自己。然後她又讓人心碎地笑笑著,陳說兩個人的經歷。那一刻,李米不是苦笑,而是一頭紮進時光回溯的漩渦中回味著曾經的甜蜜,在尋找共生片段的沉溺與現實意志的支撐里,她只有哭泣。就讓李米在淚水中自己拯救自己,無人代替。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哀悼烙印在生命中的疤痕,告訴自己:我活著。

 

我看《李米的猜想》時沒有哭,卻把淚水寫進了文字里……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