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雷霆救兵(港)/抢救雷恩大兵(台)

8.6 / 1,506,552人    169分鐘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湯姆漢克斯 湯姆賽斯摩 艾德華伯恩斯 巴瑞派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省油的燈

2009-01-21 04:44:15

〈拯救大兵瑞恩〉與〈集結號〉


  才看了史匹柏好些年前拍攝的〈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雖然〈大兵〉先於〈集結號〉很久,但我卻是在看了集結號後才看了它。在觀看的過程中,腦海里總是會浮現出幾個月前看的馮小剛拍攝的〈集結號〉。後來在網上一小搜,發現很多人都有跟我一樣相似的感覺。我也想表達下我的看法。
  時隔十年,同樣是以戰爭為題材的片子,一個來自西方以二戰為背景,一個來自東方,以內戰為背景。它們在很多地方有著相似之處,據說當時馮小剛拍攝〈集結號〉之前就是因為看了〈大兵〉中搶灘登陸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殘酷場面之後倍受震撼,才決定要拍一部屬於中國的真正的戰爭大片。也有人說〈集結號〉就是中國的〈大兵〉,而且片子裡都能夠找到很多相似之處。其實對於這類片子我還不太感冒,可是這兩部卻又真正讓我受了點震撼。
  早十年拍攝的〈大兵〉在今天看來也依然是老當益壯,是很多國產片子所不能及的,和〈集結號〉比也不佔下風。〈集結號〉沒有使用國內的製作團隊,而是動用了韓國的特效技術團隊,這一點上令我們自己汗顏,如果不是這樣,〈集結號〉或許就拍不出那樣的效果了。我們也終於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戰爭片裡也有子彈很質感的在空中飛來飛去(以前都是煙花炮竹似的爆炸),血肉模糊殘缺不全的屍體(以前都是完整的屍體上帶著血)。音效聽起來也比以前真實多了。
  從總基調上來說,〈集結號〉顯得更為悲壯,而〈大兵〉更為慷慨激昂一些。〈集結號〉的悲壯尤為體現在片中主角們歇斯底里語言簡練的叫喊以及戰爭後的慘不忍睹之中,雖然〈大兵〉也有慘不忍睹的場景,但是卻怎麼也感受不到〈集結號〉裡的那種悲,那種慘。或許因為〈大兵〉裡的使命感貫徹的更為強烈,美國式的義無返顧讓我們更能體會到一種生命和使命的詮釋,因此從中體會到生命意義的我們有點無暇為悲壯而憐憫吧。
  兩個片子都是反映的軍人沒有任何理由的堅決服從上級命令。在〈大兵〉里,為了拯救瑞恩一個人,不惜用七八個人的生命去拯救,這體現了「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口號以及美國人對民眾的承諾。〈集結號〉里強調了一種戰略思想,片中那個連的任務是為了以小部份力量牽制住大部份敵軍主力,這是完全符合戰略思想的。為了整體的戰略思想,下級必須完全服從上級,沒有任何理由。同時兩個片子裡都流露出了人性的燦爛關懷,〈大兵〉里漢克斯演的那個米勒上尉一方面積極履行上級指令,在片中是一個「執行者」的符號,他履行指責並不斷提醒士兵們履行職責的意義;另一方面他不斷為失去士兵戰友而痛苦。片中有兩個部份曾出現他在戰鬥中沉浸在遐想中,那一刻身邊的所有士兵動作都變慢,聲音停止,士兵對他的叫喊都禁錮了,正是在這個時候他思考戰爭,思考生命的意義,在思考中他又必須由於他是個上尉,是個領導者而不斷的思考戰爭中自己的使命,這是有點矛盾的,但是正是在這種矛盾中,戰爭的意義和生命的真諦痛過米勒上尉這樣一個人在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伴隨著這種矛盾,他的屬下也不斷的有懷疑,有人因為懷疑而離開(隊中第二個人死後,有個士兵離開了上尉),但也有人在懷疑後領悟真諦(某個晚上一個屬下在與米勒上校交談後思考使命的意義)。在影片的最後,上尉尚有一口氣時,對著瑞恩說「為了人們的期望,你要活下去」,這句話也一生影響著瑞恩,時刻督促他「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直的人」。這是一種人性的魅力,人性的關懷,人性的力量。
  〈集結號〉中的穀子地與上尉一樣,積極的貫徹上級使命並時刻提醒士兵自己的使命,他同樣是個「執行者」的符號;另一方面,因為懷疑自己在在戰鬥中因為炸彈而導致的聽力障礙使得自己沒有聽到本應該聽到的集結號,後半生一直生活在痛苦的懷疑和為戰友們討回公道的自我當中。從兩個主角人性的對比當中,或許〈大兵〉更像一個純粹的戰爭片,純粹到戰爭的真諦已幾乎融會貫通於湯姆漢克斯的血液,真不愧為戰爭片的經典。經典源自純粹!
  這兩部片子每部都有一個小角色十分的吸引我,因為他們是那樣的真實,純粹,不虛偽,不完美---〈大兵〉中的翻譯員和〈集結號〉裡的王存金。他們是畏死的並且有點自私。面對戰鬥,他們不敢拿起槍桿勇敢的向敵人射擊。但是兩個導演都沒有將他們塑造成一個俘虜,而是將他們塑造成人們內心陰暗面的一個縮影,並且最終這些陰暗面找到了光明,獲得了佛教中的圓滿。翻譯員從一個眼錚錚看著敵人殺死同胞卻不敢回擊的弱者變成了用槍指著七八個美國人還說出「你們走吧,我不殺俘虜」的偉岸男子,而王存金從一個見血都害怕的抄寫員,變成類似「董存瑞炸碉堡」的烈士。大影片通過小人物的內心挖掘,從另一個小側面給影片加入了最好的佐料。
  我們也可以通過兩個影片來看看中國和西方的戰爭。《大兵》體現的是國家的承諾,那麼集結號體現的就是軍人的信念。一個側重國家義務,一個側重個人義務。再次,是主人公的結局。不管《瑞恩》中的主角到底是米上尉帶領的c連,還是任務目標瑞恩,或者兩者皆是,他們都有了「說法」。陣亡的將士被安葬在美國版的烈士陵園,活著的人,生兒育女,子孫滿堂,日子過的平凡而充實。反觀集結號中的九連,連長被懷疑是降卒,陣亡的士兵更是屍骨無存,死無對證,連「烈士稱號」都沒得到。最後頗費了一番工夫,鬧了一場「官司」才討到「說法」。兩個戰爭可以說是同一個時代,但是我們卻可以看到中國和美國截然不同的戰爭狀況。在戰爭中,美國處理的更為妥當一些,我們可以看到在〈大兵〉中美國軍事總部滴滴嗒嗒的發出著慰問死者家屬的電報。而可憐的中國士兵,只是滿含著一腔愛國熱情可憐巴巴的被敵人打死,死無對證,最多只能靠同一連的佔有來驗明生死。也許這也是因為兩國經濟水平有所差異,所以美國人可以給每個士兵都做一個金屬的銘牌,即使士兵被打成了塞子,別人也可以從這人模鬼樣的屍體上拿下證明他的身份的銘牌。可是中國窮啊,哎,窮到連死了都不知道你是誰。不免覺得中國的抗日戰爭真是太悲慘了。慘不忍睹。
  其實兩個片子還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我在這只是簡單說一下我的感受,不經過整理的寥寥數筆還不足以表達我的所有思考。

  看電影也是一種思索的姿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