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劉二蒼松

2009-01-29 08:08:36

表面的幸福


    我的大學英語老師有個習慣,那就是喜歡在課間五分鐘給我們放電影看,像老版的《辛德勒名單》啊,《鋼琴家》啊,《肖申克的救贖》啊。可惜老是只給我們看五分鐘,上課鈴兒一響,立馬點掉,接著講動詞搭配。至於為什麼是課間五分鐘而非十分鐘,咱們在篇末再聊。
    雖然說那老師是79年參加高考的大學生,五十歲算一小老太太了,選的電影居然還很地道,看來還得是大學老師,有文化就是不一樣。
    《死亡詩社》這個電影也是在那五分鐘驚鴻一瞥的。
    那時候看的是電影的開頭,蘇格蘭風笛吹起來很好聽。我基本就是衝著風笛,還有這個很黑暗哥德風格的名字才記住這個電影的。於是昨天掛電驢,今天拿來看。
    在故事一開頭,我就覺得這個老師不會有太好的下場。氣氛使然,該學校的支柱是「傳統,榮譽,紀律,優秀」這個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國教育是相似的,勤奮,嚴謹,求實,最後一條創新是說著玩的,這四條全國中學通用。而這部電影裡面美國人還是很實在的,要是咱不創新,就不會說著玩。在守舊的情況下,你不按套路出牌,不是找抽麼。
    所以這個伏筆埋的很明顯。以致於那些孩子們每每有創造力的行為的時候,我總是捏著一把汗,不知道他們要捅什麼簍子出來。這或許說明我是個太過謹慎的人,所以寫到這裡,我自個兒都覺得自個兒討厭得不行。
    我喪失了激情,於是嫉妒所有有激情的人。大概就是這麼個小心眼兒。
    我看電影的時候,會下意識地把人分個好壞。於是看過主人公老師被逼無奈的時候,就想找幹這壞事兒的人到底是誰,想來想去,覺得都不是。老師教會學生獨立思考,這完全正確。校方想要維護其名譽,這也沒錯。家長想要孩子們有關好前途,嗯,很對。孩子們追求自由,啊太好了。某美女的未婚夫罩著自己馬子,這也是人之常情。
    可怎麼就死人了呢。
    電影裡有一句話,十七歲的孩子,究竟有沒有成熟到能夠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這個質疑非常有趣,從電影裡面看,好像確實沒有,尼爾因為自己的獨立思想自殺了。其他人又因為獨立思想惹了一大堆麻煩。到頭來簽字的時候,獨立思想都死哪去了?可是後來一琢磨,不是這麼回事兒。
    林肯在解放黑奴運動的時候,南北戰爭的時候,黑人真的全部都有人權意識麼。重點不在於孩子們有沒有承擔獨立思想的年齡,而是在於孩子們本來就應該有獨立思考的權利。這個思想需要啟發,可成人世界裡又有很少人願意幹這個,不屑於幹這個,或者說,像電影裡講的,不敢幹這個。
    沒有正確的引導,不惹麻煩才怪。
    我暑假選擇社會工作的時候沒跟團去小學支教,相反去了家鄉的高中,和高中孩子們聊考大學。站在台上胡扯,完後有人非常客氣得和我說,您講得可真不著調。我其實也沒有信心,於是說,謝謝。但是少年們挺喜歡我這倒是真的。
    好了,接著說電影。
    這個電影已經超越故事性啊拍攝手法這些技術性的細節了,至於演員演技什麼的也沒有必要來聊。實話講,在孩子們站到桌子上大喊「oh captain,my captain.」的時候,我也感動了。在看電影的時候,我老是拿我自己和故事裡的事情比對,相較而言,我遠沒有他們幸福,在崇尚自由的美國還少有這樣的老師,在中庸之道盛行的中國,這樣的人就不可能見著了。中國人總是對自己的思想不夠自信,在人生觀方面尤其如此,老是急於否定自己對於大眾化幸福的懷疑。
    於是誰都在表面的幸福和安穩當中,迷失了自己。
    誰來當我的船長呢。
    不對,我這個年齡剛剛好過了要有人指導夢想和激情的時候了,如果可能,我會成為誰的船長呢。
    還不夠格。
    說說而已,洗洗睡吧。我沒有膽量,也沒有智商,去否定俗世的幸福。
    在這裡我要對我們萬惡的學校發發牢騷,建了一個新校區,說是為了讓同學們有足夠時間在校區之間穿行,遂將課間二十分鐘調整成半小時。可兩小時的大堂,中間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生生縮水成五分鐘,上個廁所就遲到了。
評論